跑400米有什么技巧?

如题所述

1、200米跑法

400米有弯道有直道,考验速度与冲刺。弯道跑法可以和200米跑法一样,沿切线起跑,同时不能用尽全身力量。进入直道后要全力加速,提高重心和步幅。

2、控制呼吸节奏

400米跑难度很大,既要速度又考验耐力,很多人会在比赛后半段体力不支,想要放弃。若在冲刺跑阶段呼吸和节奏被打乱,首先要保持速度,其次就是加大呼吸的力度和深度,在冲刺阶段切不可张嘴吞吐空气。

3、终点撞线技术

在冲刺极端,身体重心前移,尽力摆动双臂,两腿用力后蹬。训练田径运动时,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腰腹肌肉,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完全撞线,争取那几秒的优势。

400米是体育径赛中公认的最难练的项目,介于短跑和中长跑之间的400米,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最苛刻的一个项目。特别是最后的100米冲刺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

400米这个项目是一项“长距离”的短跑项目,是一项无氧占大比例,有氧占小比例的混氧型的短跑项目。因而有很多人都谈400米而色变,其实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具有400米项目特点的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就能有效地达到提高400米成绩的效果。

400米的技术应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但为了便于分析,可以把它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冲刺跑四部分。而做为初学者,往往最后的100米是最难突破的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除了刻苦训练以外,还要掌握良好的技术。

1、速度分配  

在400米跑中,全程分配速度和能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没有人能够自始至终全速跑完400米,进行步幅和速度分配是必要的。400米并不是全程短跑。在100米和200米有惊人的速度的运动员,只有当他学会合理分配能量时,他在400米比赛中才能占据优势。通常著名的400米运动员,他的200米最好成绩与400米跑的前200米成绩相比相差大约0.5秒,而没经验的400米选手却有大约1秒的差距。

对200米选手进行400米潜力的预测有一个好公式:200米跑的最好成绩乘以2,然后在加上3.5秒,条件是他们愿意训练,能为通过训练成为优秀的400米选手而全力以赴。很明显,短跑运动员在400米跑的前半程有优势,但是假如没有经验,训练不合理,这种优势就不会保持到终点。我们看到一些短跑运动员在400米中取胜,主要是因为发展耐久力比发展中距离的短跑能力更有效。

2、运动特点    

400米是一项缺氧项目,这就意味着氧吸收量低于提供ATP(三磷酸腺苷)的需求量,400米跑的能源是从高能源磷酸盐的衰竭和糖元的分解成乳酸得到的。这项运动基本上依靠两个无氧系统——三磷酸腺苷系统和乳酸系统,生理学家至今还未找到方法测定无氧能力、很难知道无氧贮存量是增加还是下降。只能依靠生理学家测定的400米赛跑中疲劳成分得知运动员的紧张类型。

3、训练周期 

①准备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同时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和改进跑的技术。时间大约为4个月,大约从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

②赛前训练:训练时间2~3个月一般是3~5月份。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上一阶段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大强度、有针对性地专项训练,从而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③赛前调整:一般是赛前一周,因为上一阶段的大强度训练身体可能出现疲劳,因而利用这一阶段把身体状态调到最好,同时有条件可摄入一些利于恢复的营养品。

④分段节奏:400米虽然属于短跑项目,但是也得分段跑出节奏,这样才能提高成绩。一般把400米分段为4个100米。起跑100米,第一个100米,出去就要把速度加起,身体慢慢抬起来。加速过程把自己的速度带起来,至少达到自己极限的百分之九十;

直道100米,第二个100米,这里是很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跑好了就成功了。这100米要放松点,这里的松是肌肉放松,而不是速度减下来。因为前100米带起速度了,所以这100米只要跑松点,其实速度依然没变,也不用刻意去加速度。但要自己感觉到跑起不累;

弯道100米,第三个100米,由于直道100米比较松,进入弯道后就要马上加点起来,过了弧顶后,再肌肉放松10米左右,因为肌肉长时间发紧,会影响最后100米的冲刺,所以这里要肌肉放松10米。再加速;

最后100米,第四个100米,跑到这100米时,差不多都感觉疲累,肌肉也感觉酸涨。所以这100米就没什么具体技术。只有硬拼,如果前面300米跑得好,这里拼起就比较轻松。但最后100米不管怎样累,动作技术是要尽量保持不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7
首先起跑不能落后于人,中期跟紧前两名(当然实力够的话,可以领跑)不要发全力百分之九十即可,最后一百米就是冲刺了,那就看谁有冲劲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