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军的评价

如题所述

综上所述,对于伪满军,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伪满军的数量从来没有达到“40万”,1933年时只有6万,1937年才扩充到8万,1945年才扩充到15万。这还是苏军出兵东北前的数字。苏军出兵东北后,部分伪满军投降,后被苏军遣散回家。也就是说,中共进入东北时,伪满军的数量肯定要少于15万。如此一来,共军到哪里收编“40万伪军”?
第二,伪满军的战斗力很差。1938年以前的伪满军由东北军残部,土匪、流氓组成,充其量只能为日军当带路党,对付一下义勇军和抗联。1938年以后的伪满军虽然由“良民”组成,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甚至被拉到前线和苏联红军碰了一下。但由于忠诚问题始终得不到日军的信任,自诺门罕战争后,就很少上战场,严重缺乏作战经验。1944年,还有一部分被日军缴械,成了“徒手官兵”,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相对于关内来的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八路,伪满军的战斗力基本不值一提。这些人加入中共,只能拖后腿,根本无法提升中共部队的战斗力。
所以,这种流传已久的说法是完全靠不住的。既然如此,这种说法是又是怎么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这和一封电报有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新京”,伪满大小汉奸,顿时慌了手脚,都急切地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于是,伪满军的“老大”,伪满洲国“军政部大臣”邢士廉便向那些伪满将领拍着胸脯保证,说他有办法,叫大家不用担心。刑士廉的办法很简单——投靠重庆。抗战胜利之时,距东北最近的抗日武装是八路军冀热辽军区,而中央政府则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如果按照正常的速度,第一个进入东北接收的肯定是中共。对于东北这块“肥肉”,重庆方面无论如何都不会无动于衷,坐视中共独享其成。刑士廉如果投靠中共,后者肯定不会太看重,因为他们自己就在东北边上,不需要伪军帮忙;但若投靠重庆,在其无法赶到的这段时间内帮其守住底盘,则是大功一件,就冲这一点,重庆也肯定会接受伪满军的投靠。可仅凭伪满军这10多万人,筹码实在太小,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刑士廉吹了一个天大的牛B,他给重庆发电报,称:“他掌握130万的伪满军队,愿意效命国家,听命于中央,希望中央赶快派人到东北来主持一切。”于是一夕之间,伪满军的数量坐地增长10倍!对于伪满军的投靠,重庆方面自然是大喜过望,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都认为应该接受,然而此时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就是陈诚。在陈诚看来,收编伪军“不仅妨害国军的整编,且混淆了国军的血液,千万不能办。”但胳膊是拗不过大腿,最终还是领导们的意见占了上风,确定同意接受伪满军投靠。不过由于陈诚掌握军政部,大方向定不了,小方向还是有些决定权的。他下令军政部不给收编伪军军师番号,而是分别给予纵队、总队、支队的名义,且在纵队、总队之前要加上“暂编”二字。同时陈诚又命把收编的纵队、总队军官人事档案与国民党军军官人事档案分放。一句话,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就这样,原伪满洲国军,在东北光复后,被改编为东北保安部队的4 个保安总队、20个支队,52个保安团,东北国民党军凡是带“暂”的、带“保安”的,几乎都是伪满洲国军的底子。这些部队差不多是伪满军的全部了,但兵力只有10来万人,那剩下那“100多万”哪里去了?伪满将领当然不会白痴到高诉陈诚伪满军其实只有这么点人,答案是现成的——被共军收编了。但东北共军直到四平之战,也只有40多万,说他们收编“100多万伪军”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耳光吗?于是根据东北共军的实力,这个数字被缩减的40万,收编“40万伪军”的说法就这样出炉了。
那么中共到底有没有收编过伪军?笔者认为,零散收编一些是有的,但没有大规模成建制的收编。1947年,陈诚代替杜聿明主持东北,由于深感兵力不足,便将他过去瞧不起的伪军由保安部队升级为正规军,编出了10个暂编师:
新一军暂编五十三师;
新六军暂编六十二师;
新三军暂编五十九师 ;
新七军暂编五十六师、暂编六十一师;
新八军暂编五十四师、暂编五十五师;
第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 ,
第五十三军暂编三十师;
第六十军暂编五十二师;
东北野战军真正有伪满军血统的只有五十军一五零师——前身为长春起义的暂编五十二师。除此以外,暂编五十八师在营口起义,新七军的暂编五十六师、暂编六十一师在长春缴械,第五十三军暂编三十师在沈阳缴械。这些部队都没有成建制的保留下来,人员被打散,愿意留下来的编入其他部队,不愿意留的发路费遣散回家。
总体而言,伪满军是一支规模不大且战斗力不强的武装,在伪满洲国覆灭后,一部分被遣散,大部被国军收编,后在内战中被中共消灭。至于网上流传的四野收编几十万伪军的说法,实乃谣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