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

如题所述

在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建立44个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示范区;实施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工程。

一、战略重点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面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需要,在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建立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初步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实施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工程,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数据库。

二、部署建议

(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

1.工作现状

2005年底,完成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共调查矿山113149处,其中生产矿山97368处,闭坑矿山11509处,在建矿山3759处,其他矿山513处。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初步查明了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面塌(沉)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含水层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据统计,煤炭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采煤塌陷占塌陷总面积的97.43%。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年产出和累计积存量最大,分别占总量的48%和52%。非金属矿山的数量最多,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相对严重。

2.工作目标

到2012年,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建立44个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示范区,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工作任务

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开展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重点查明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发因素、形成机理以及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对矿业活动的敏感性和制约作用,评价矿山地质环境质量,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基础上,紧密结合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的实施,选择典型矿区建立以矿山企业自主监测为主,定期专业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监测控制《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所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动态与治理成效。开发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趋势的有效掌控,促进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的开展。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部署在黑龙江伊春、七台河、五大连池,吉林辽源、白山、舒兰市、九台市、敦化,辽宁阜新、盘锦、抚顺、北票、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葫芦岛市南票区、辽阳市弓长岭区。调查面积为20000平方千米。

(2)华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部署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大兴安岭地区,河北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山西孝义市。治理面积为8000平方千米。

(3)华东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部署在山东枣庄,安徽淮北、铜陵,江西萍乡、景德镇。治理面积为8000平方千米。

(4)中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部署在河南焦作、灵宝,湖北大冶、黄石、潜江、钟祥,湖南耒阳、冷水江、资兴。治理面积为10000平方千米。

(5)西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部署在贵州铜仁地区万山特区,广西合山,重庆市万盛区,四川华蓥市,云南个旧、昆明市东川区。治理面积为8000平方千米。

(6)西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部署在陕西铜川市,宁夏石嘴山,甘肃白银、玉门市。治理面积为5000平方千米。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

1.工作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达到11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支出预算约50亿元,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资金近60亿元,治理矿山近1500个,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4.97万公顷。利用矿山地质遗迹,建成了11家国家矿山公园。

2.工作目标

实施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工程,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工作任务

优先考虑闭坑矿山、废弃矿山(矿井)、政策性关闭矿山和国有老矿山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严重影响到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实施、矿山公园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实施国务院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工程,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部署在黑龙江伊春、七台河、五大连池,吉林辽源、白山、舒兰市、九台市、敦化,辽宁阜新、盘锦、抚顺、北票、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葫芦岛市南票区、辽阳市弓长岭区。治理面积为15000平方千米。

(2)华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部署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大兴安岭地区,河北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山西孝义市。治理面积为5000平方千米。

(3)华东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部署在山东枣庄,安徽淮北、铜陵,江西萍乡、景德镇。治理面积为5000平方千米。

(4)中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部署在河南焦作、灵宝,湖北大冶、黄石、潜江、钟祥,湖南耒阳、冷水江、资兴。治理面积为9000平方千米。

(5)西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部署在贵州铜仁地区万山特区,广西合山,重庆市万盛区,四川华蓥市,云南个旧、昆明市东川区。治理面积为6000平方千米。

(6)西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主要部署在陕西铜川市,宁夏石嘴山,甘肃白银、玉门市。治理面积为4000平方千米。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创新

1.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是针对某个典型矿区开展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方面的研究,由于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不同,不同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差别也很大,导致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别。传统的地质环境治理仅是在塌陷区内小范围的覆土造地,或者采用简单的挖深填浅的理念进行治理,达不到矿区环境整体恢复的治理效果。

2.工作目标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保护和治理的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相关技术标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矿山地质环境科学领域人才培养,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装备水平。

3.工作任务

着力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科学技术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重点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预防、治理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矿山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用技术研究和采矿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规律研究、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研究、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理论与调控原理研究、地面沉陷区地表构筑物和重大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