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化妆品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化妆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层出不穷,什么眉笔、腮红、粉底、眼影一大堆。但是对于古代女子可就没有这些化妆品了,但是这依然不能阻断古代女子让自己变的更美的脚步。那么古代女子是用什么来化妆的呢?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装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相传女皇武则天6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打扮成像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比实际年龄小了一半,大臣们初次见她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视她美若天仙。可见唐代化妆技术的高超,即使现在也难以相比。当时没有粉底液,也没有BB霜,女子喜欢用很厚的铅粉从额头一直敷到脖颈,使肤白如雪,并以此为美。古称铅华,“洗尽铅华”就这么来的。

你以为唐代的漂亮美眉直接把这些白花花的粉状物直接扑在脸上就完事?那么干,没有什么黏度的东西扑在脸上,一阵风吹来,粉估计就不剩多少了,其实,唐诗中有提到“麝气入兰泽,霜华入杏霜”,就是把妆粉和杏搞调和,所以一般而言都是把碾的细碎的粉与蜜、油一类的东西调和再涂到脸上。当然后来人们索性就制作出用油性物质调和好的状粉,呈油膏状,据说有遮瑕作用哦。大唐遮瑕膏,你值得拥有。

除了白脸,唐代还盛行红妆,即敷面之后用手晕了胭脂涂在两颊,称为抹红,当时的女子以红色脂膏涂抹脸颊,浓的称“酒晕妆”,淡的是“桃花妆”,无一例外都浓重夸张。因为在盛唐,丰腴的胭红脸颊就是美的代表,曲小文不禁感叹,怪不得唐美人看起来气色都那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大多数都离不开化妆品呀,即使是出门包里也一定会放着口红,底妆之类的来补妆。出门或者参加重大正式场合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更加增强自信。化妆不仅是女孩子的必备小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一、妆粉———BB霜

大家看着它白白的粉末状,可以当作BB霜用真的不可思议哦。一定很好奇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最多的就是来自于米粉,就是用大米磨成的粉,用于美白遮瑕,是不是够拼啊哈哈。其二就是,铅粉,重金属有轻微毒性,但不少古代女子还是愿意一试。

二、黛粉———眉粉

古代的眉毛眉形其实比现代更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大家观察中国古装的众多电视剧,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流行的眉形也很不一样。化妆的重点细节其实就是就是眼妆和唇妆。

三、胭脂———腮红和口红

小编之前一直以为胭脂就是粉底哈哈,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唇颊两用,粉末偏膏体状。早在商朝就出现了,刚开始还是单纯当口红用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女子都追求樱桃小嘴,对唇妆的要求也很高,于是胭脂的色调逐渐多样化。

口红纸

女子对着铜镜,拿着口红纸抿嘴唇的样子我们都不陌生嘿嘿。古时候的口红纸是用调好的胭脂淘上去的,上色也会更加均匀,很遗憾现在它逐渐从我们眼前消失。

四、细粉———头饰

古装电视剧里,这就很多见啦,别看头上各式各样的有很多,但其中其实大有学问。不同颜色、款式所流行的朝代都不一样,不知道拍古装电视剧的导演们有没有中枪闹笑话哈哈。单单看头饰,便能自动脑补古代女子们风姿妩媚的样子。

五、额黄———眼影

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代,原本是在额头中央涂上正黄色,但这样的办法逐渐变少。由额头转移到眼睛,颜色慢慢变得丰富,就是所谓的眼影哈哈,偏大地色哦。当然,发展到后来,桃花妆,醉酒装也广为流行。

六、化妆包———妆奁

现代人出门都直接手提着化妆包了,轻便快捷。古代的化妆包却也十分清秀贵气。中国的妆奁文化史久远,无论贫穷贵贱身份高低,每家每户的女孩子都必备一个,放化妆品和首饰。

第2个回答  2017-12-26

现在用惯了各种各类的护肤品、化妆品的妹子们是不是特别好奇,电视剧的古代深闺们是不是真的用化妆品,用的又是哪些,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古代化妆品有面脂,胭脂,和妆粉。脂是动物的油脂,凝结的叫脂,融化的叫膏。古人会将朱砂粉与脂搅匀,可以更加方便的黏在脸上,还可以润泽肌肤。

面脂:《齐民要术》有记载,用油质原料(牛脂或牛髓),加酒,丁香,藿香混合煎煮。如再加入朱砂沫就可以染上红色,这样做出来的面脂,芬芳扑鼻。

胭脂:胭脂的红色是从红蓝花中提取的。红蓝花是菊科植物,饱含黄色素和红色素。将新鲜红花摘回后,捣浆加清水浸渍,并用布袋绞黄汁,之后,用酸汁冲洗(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得到的残花饼则是合格的红色染料了。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

脂粉:脂和粉合称脂粉,是密不可分的,在涂胭脂前要用白色的粉打底。古代的妆粉主要有铅粉和米粉两大类。铅粉是用铅做的,把铅消沉薄片,卷作筒状,放在容器中,加醋密封加热,过了七天再打开,会生出一层霜粉,霜粉加如豆粉,蛤粉等如水搅拌,将水吸干后定型就制作完成了。

第3个回答  2017-12-26

化妆品是女人伪装自己的绝佳武器。不仅在古代大受欢迎,在现代同样是。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用韩国的化妆品,日本的也很受欢迎。俨然,化妆品已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

网络配图在古代会是这样么?是的。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亦然。但在古代可没有现代规模的专业工厂,那么古代中国女性用什么化妆品?也有进口么?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她们涂粉、画眉、搽香,将自己精心打扮。着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蝉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

网络配图那时,化妆美容实已出现风气,先秦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抹粉,这种化妆手法对现代中国女性尚有很大影响。《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反映的便是同一时代女性的审美趣味。不只屈原所在的南方楚国女性喜欢化妆,连北方西部的郑国、周国女性都用上了,以致于连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上图为古代女人用粉盒粉,应该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从“粉白黛黑”一语中可以知道,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从“米”字旁可知,其主要原料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米。制作时,将浸泡过的新米细磨成浆,盛放在圆形的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再添加入香料,即是“香粉”。

网络配图唐宋以后,粉的品种更为丰富,比较有名的粉是: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秄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制成的“石粉”。到现代,粉也不仅仅用于面部美容了,还分化出了爽身功能。与米粉有相同功能的美白化妆品,是铅粉,它属于古代中国女性使用的高档化妆品。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其制作工艺接近于现代化妆品,系通过化学反应手段取得,实为化工品。

网络配图其提取、制作方法较复杂,据《抱朴子·内篇》所记,将铅、锡一类物质与醋酸放在一起反应,使之生成黄丹,再由黄丹转化为糊状的铅粉。如米粉一样,干结后研成粉末,故名“铅粉”,有的也做成粉块。这就是中国各朝代女子所用的化妆品,同时也见证了化妆品的进化过程。这也证明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抛弃了时空概念,其实古今女子皆一样。

第4个回答  2017-12-26

在明朝时期,嫔妃们使用的化妆品是一种被称为“珍珠粉”的东西。此珍珠粉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珍珠研磨的粉末,而是用紫茉莉的种子做成的粉末。

这种化妆品是由懿安皇后张氏从民间引进的。紫茉莉又叫“草茉莉”,这种植物的果籽一旦成熟、变黑,壳内就满是细腻的白粉。宫人们掰开成熟的紫茉莉籽,将其中的白粉细心的收集起来,在火上蒸熟,就可以做为化妆品的底粉使用了。

而后妃们用来调粉的水则是荷叶上的露珠,每当清晨梳妆之前,太监们就会提着小罐,趁日头还未出来之前赶到荷塘,把荷叶上积存的夜露倾倒入罐中,以供嫔妃们上妆使用。

明末文士秦兰征所撰写的《宫词》中就有一首专门描述明宫独特的化妆方式:泻尽琼浆藕叶中,主腰梳洗日轮红。玉簪香粉蒸初熟,藏却珍珠待暖风。

化妆收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