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品质管理者的(责任)是什么?应怎么管理下属和质量?

作为品管高层领导,下属做数据时随意填写。这样的事被领导发现,要求我写一份报告,写出我管理的责任?注重“责任”?

品质管理是生产部管理人员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思考起点!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扩大产能,扩大产能给我们带来的效益不用说大家也会了解,我们就可以用一套设备、一套人马做1.5倍甚至2倍的事情!带来的效益也会是我们的企业利益增长点!会加速企业积累和企业改造。
品质管理更是现在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核心管理问题!我们要建立“经营部的投诉就是事故”的生产管理理念!不管是时间上的延误或者是品质上的降低都是生产加工型企业的“硬伤”,一旦涉及到经营部的员工投诉,我们就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在这一点上,品质上出现的问题更会是致命的!我们可能托辞说经营部的时间限定不合理、太紧张等等,但是我们没有道理和可能说品质问题也关系到经营部的责任?经营部不可能承担“造成事故的责任”,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如果经营部的任何一项指令会造成生产事故的话,我们的生产部的前期预警检查机制的是否良好启动和运行就会大大的打一个问号!因为这一种机制是成为杜绝生产事故的保证,“出现事故就是生产部的原因!”是一个自我检查的、首要的、大的原则,是一个不变的先决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的检查来纠正经营部的错误,甚至要求处罚当事人员,因为当事人员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出现事故的可能,所以我们有权利要求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并可以建立经营部人员的 “信任制度”和“资信等级”,对于“资信”良好的、很少给生产造成麻烦的经营人员可以建立“业务特殊通道”及“业务执行优先权”,这就是对经营人员的最大的支持,给了他们最大的荣誉,可以想一下:当经营人员带着客户来到公司,请求生产管理人员为他“开绿灯”,(而且通过经营部负责人也会达到同样效果,只是我们通过生产的合理排序、工艺改进、流程优化等措施,而又不影响其他业务要求的时候),从上到生产经理、下到生产员工都笑脸相向,那经营人员的员工自豪感、企业荣誉感、心理的受用程度是什么样的?客户对经营人员的身份地位又会有什么样的看法改变?相反我们对于容易出错的经营人员进行“进入预警机制”,从严审查,“合理刁难”,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让他吃亏都吃在明处,让他吃亏都没有办法,“找谁都没用!”,这样就会从根本上杜绝“不负责任”的经营人员的存在,让他没有生存的环境,不改就 “没有立足之地”!
反之,没有了托辞的话,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理由说不能控制品质的优良与否呢?“一切皆有可能”是不断提高品质管理的先决条件!我们并不需要为任何一件事情都去找到“一个责任人来承担”,相反我们需要有勇气去承担“看上去并不关我们的事情”的事,只有这样才会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群众领袖”的概念,这一点下面将会专门讲到。我们承担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比一般员工具有更强的承受力”,如果我们见到事情先躲掉了,那倒霉的会是谁呢,毫无疑问的是——企业,虽然当时可能有“倒霉鬼”的把事情“背”了下来,但是企业是非不清、处罚不明的“结果”会给企业、生产部的员工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大家都会“找到合理躲避途径”,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没有可以、能够承担责任的人了!最后“一切都要我们自己来承担和操心”,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
树立“责任事故与我必有关系”的工作态度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如何如何,而是希望大家能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目的是良好的解决“将会发生的生产事故”。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和预兆的,那就是当“我想到了但是忘了交代了”的时候。管理上的“无缝交接”是十分重要的,在管理上不能有缝隙和间隔,不能有“不良好的配合”存在,不能“万事都以我为中心”“我与他无法交流”的管理班子存在,这样的班子是不可能管出好的品质来的,每一单、每一件优良产品的产成都是凝聚了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心血的。哪个可以想象一个配合很少、没有配合、甚至摩擦不断的管理班子可以管理出来一支好的队伍来?没有一支好的队伍,又怎么生产出合格的优质产品呢?良好的配合是现状中最缺少的,难以想象一个缺少沟通的管理团队能带出一只怎样的部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写不出来你就辞职吧,连自己该做什么都要发到网上问。你的责任是监督品质,没做到吧,严重玩忽职守,随意填写数据都出来了。严重缺乏管理能力和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