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强师工程提升教育系统服务群众能力

如题所述

一、“强师工程”工作情况回顾
近两年来,全区坚持教育人才优先,大力推进“强师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一)完善了制度。区教育局先后制订出台了《鄞州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强师工程”的若干意见》、《鄞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鄞州区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的通知》、《鄞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相关职能部门制订了《鄞州区新教师培训考核表》、《鄞州区2-3年教龄教师培训考核表》和《强师工程?学校教科工作考核一览表》等相关制度。各镇乡、街道纷纷建立了校本研修、奖教基金、校级骨干教师聘任奖励、教师交流和教师考核等制度。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完善了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使全区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化,名优教师培养系列化,教师培养工作科研化,有效地推进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二)形成了合力。两年来,各职能部门、各学校讲效能顾大局,合力协作不分家,形成了共促发展的整体合力:局人事科主抓“强师工程”的推进;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方案;区教研室负责培养培训骨干型教师,形成教坛新秀、学科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梯队;区教科室负责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各校长作为学校推进“强师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大力实施校本研训工作。整体合力促进整体联动,在“强师工程”推进过程中,各镇乡、街道普遍成立了“强师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目标。全区还涌现了许多特色性的工作措施:邱隘镇把强师工程列入镇内中小学校目标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教师年度专业发展行动”;高桥镇开展“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主题师德建设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横溪、集士港等镇启动师资互动与拓展行动,实施“镇级以上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激励制”、“各校教师对口交流制”和“富裕学科教师安排制”;李关弟中学各学科每周一次“同课异构”式,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校本研修;石?\街道出台了《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意见》,从今年起街道每年投入100万重奖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姜山镇,创新机制,多举并进,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强力推进“强师工程”。该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强师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拨款50万元设立了“姜山镇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再按全镇生均公用经费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由镇教辅室统筹使用。许多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应该说,各镇乡、各学校都行动起来,并形成了合力,取得了成效。
(三)开展了活动。在“强师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学校结合省“领雁工程”和市“百千万工程”,以活动为教师素质提升的载体,以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了1-3年新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工作,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幼儿园教师、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和职教专业课教师培训,全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执教能力不断提高。
1、组织校长专题研修培训。去年5月,区教育局委托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现代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研修班,全区54名中心小学(点校)校长参加。培训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名校长主题报告、参观名校、问题研讨与交流等形式为校长们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开展全区校长“名著研读”活动。要求每位校长在三年之内精心研读6部著作,广泛阅读文章,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活动成效与校长培训考核、评优结合。
3、开展“固本强师,创建学校特色”专题诊断活动。组织专家组对姜山镇中学、五乡镇校进行了学校发展中期规划前期工作的诊断,对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特色项目建设等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4、校长异地挂职学习。去年底,组织8位新任校长赴嘉兴市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学习,学员们通过“看、听、问、议、思、写”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
5、组织学科骨干高级研修班。开办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初中科学4个学科区教坛新秀以上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参训学员98名(其中景宁10名)。培训采用小班化、导师制(每班聘请4位导师,导师由特级教师或市名师担任),通过帮助学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课题引领、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等环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高研班学员已有区级以上立项课题39个;2名学员被评为市学科骨干,15名学员被评为区学科骨干,2名学员获市教坛新秀一等奖,11名学员评上中学高级职称。
6、开展中老年教师轮训。为拓展教师培训年限,组织了全区中老年教师首期轮训班和提高班。学员全脱产培训四个月,其中集中理论培训2个月半,易校实践培训1个月,外出学习与结业考核半个月。该项培训填补了全市乃至全省的空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宁波市教育学院领导全程关注培训班的进展,《宁波晚报》、《中国宁波网》、《浙江省教师教育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与专业网站进行了相关报道。
7、组织“四明课堂”系列活动。发挥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作用,邀请区内外特级教师、名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论坛、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至今已举行专题活动7次,进行公开示范课15节,举行专题报告8场,共有8位省特级教师、9位市名师和8位市(区)学科骨干教师应邀开设了讲座与示范课,收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8、实施名优教师送教和跨校带徒活动。充分发挥我区名师、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的作用,向边远地区学校开展送教活动,让名师、市区教坛新秀到边远地区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扩大优质师资的辐射作用。
9、开展基层教师教科普及培训。以教科室为主体,在广大基层学校教师中开展《教育科研入门》、《教师行为研究》、《论文写作内容与要求》、《特长教师与特色科研》等基础科研讲座,开展鄞州区第十二届(2007-2008年)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队伍中来,依托科研学习尝试、反思实践,逐步走上学者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10、组织中小学体育、美术、音乐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测试过关工作,小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测试过关工作,以测促训,提高音体美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整体水平。
(四)取得了成绩。
两年来,全区已累计开设各类培训班17个,受训教师6388 人次;推荐参加省“领雁工程”培训19人;推荐参加市“百千万工程”163人。有47人参加职校专业骨干教师高技能培训;120名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培训。以义务段学校为主,由各级示范性学校结对一所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全区范围内共有5 7所学校开展新一轮相互结对,开展了区、镇两个层面的教师交流工作,2008年有282名教师参与交流,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均衡,学校发展更均衡。
涌现了一批教坛新秀。在九、十两届宁波市教坛新秀评比中,我区有32名教师获市一等奖,30名教师获市二等奖,44名教师获市三等奖,获市一等奖人数连续二届居大市第一。在2007、2008年省、市教研系统三项教学评比中,我区有11门学科获得省课堂教学一等奖(占宁波市三分之一多),有31门次学科获市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市级以上奖项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共148篇,其中获市一等奖26篇,省一等奖3篇;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84篇,其中市一等奖17篇,省一等奖2篇。另外小学科学有七节示范课录制成DVD光盘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向全国发行。在市第三批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市第四批中小学名教师、市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评比中,我区分别有24名、3名和4名教师榜上有名。
以“强师工程”为载体,全区课改工作进一步推进,课改成果不断涌现。姜山镇中学、邱隘实验中学、钟公庙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第二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董玉娣中学被评为省第三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有14个中小学教研组被评为宁波市星级教研组,是全大市评上星级教研组数量最多的区。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其中钟公庙街道宋诏桥小学、首南街道陈婆渡小学、下应街道德培小学的校本课程被评为市首批“优秀校本课程”;邱隘实验小学、姜山镇中学和教研室被市教育局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有12位教师被评为市课改实验工作先进个人。有25项课题为2008年度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有22项课题在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有5项成果在2008年省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奖,《创意美术》获第三届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课程改革在鄞州》两册7本系列丛书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不平衡问题。目前,广大教师和校长都已经认识到实施“强师工程”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校长都十分支持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大部分镇乡、街道推进“强师工程”,力度大,抓得实,抓得细。既有规划,又有措施,更有评价考核。但有的学校,规划只是摆样子,措施流于形式,存在“等、考、要”的现象。像教师交流,还存在对口交流学校教师数额不对称、学科不对称、作用没凸现等问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性举措还不多,许多学校的工作措施还停留在传统办法上。
3、名特教师的培养缺少经验,措施乏力,见效不大。骨干教师长时间外出培训,工学矛盾突出,教师编制紧张。区级以上学科获奖和骨干教师、名师的数量不多。
4、少数教师主体意识不够强,主动性不高。不少教师抱着任务观点,为培训而培训,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导致教师培训高耗低效,专业成长的内需动力明显不足。
二、正确认识当前我区教育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区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等一系列政策创新都走在了省市、甚至全国前列。近五年来,全区投入教育经费达58.8亿余元,其中投入近10亿元新建扩建校舍50万平方,一大批新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一直居全大市前列,师生一系列成果在省级、全国级获奖;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拓展,全区生机比达到5.2:1,多媒体进普通教室率达75%,有39所省级示范学校,市现代化达纲学校,全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率达到98%,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率达到80%以上;教育人才队伍得到优化,全区拥有省特级教师6名,市中小学名教师20名,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56名,中高级职称占全体在职教师(7045人)的55%。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示范专业5个,市现代化专业、市重点专业5个;全区已建成1个国家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2个市级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已在1 2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职校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其中中级工比例已达65%以上;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取得突破,全区星级幼儿园总量达到了92所,星级覆盖率从去年的56.4%增加到了71.2%。去年,东钱湖旅游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职高,我区还荣获“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区教育局在首次开展的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获宁波市唯一优秀,在全市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中连续第四年排名第一。
现在是鄞州教育发展氛围最好、发展基础最好的时期。但是,我区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一些老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新的困难不断出现。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我归纳了一下,我区教育还存在五个困难,而这些困难的症结都归结到人――教师。一是素质教育推进还不理想,学生、教师负担过重。这当然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但教师的教育理念确是关键。二是择校现象还比较突出,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群众择校,归根结底是择师。师资配置的不均衡,特别是优秀教师的缺乏,是造成择校现象的重要原因。三是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效率不高,人才培养在一些方面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四是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创建还缺乏有力措施。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突出教育管理能力的优秀校长还不多。第五,校长及教师队伍中不够乐业、敬业的个体仍存在。
当前,鄞州教育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鄞州教育要抓住未来几年新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就要抓住“人”这个因素,切实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我还要重复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竞争。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同时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施强师工程,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鄞州教育进一步推进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聚焦内涵提升,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在去年初的“强师工程”动员会上,我已经作了具体工作要求,这里我再谈几点想法。
(一)加快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如何进一步实施科学管理的问题。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加快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教师上,放在方向引领上,放在过程管理上。要完善目标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的管理机制。继续把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列为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和校长目标管理考核范畴。要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要求,优化新任教师配置结构,按教学计划要求配足配齐相应教师。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根据浙江省最新确定的编制标准,用足用好编制,完善编外教师管理办法,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教师依法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考录办法,规范教师聘用、合同签订、业绩考核等各项程序。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分配制度改革,稳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规范教师津贴补贴,保障城乡教师经济待遇。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培养机制,建立校级领导轮岗、中层干部的交流、骨干教师的流动、优秀教师支教和新教师分配向农村倾斜等制度,去偏远镇乡交流的教师享受区发津贴,实现全区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局职能科室、相关部门要加强学校教师培训项目评估,做好流动教师的管理、考核等工作。同时,全区还要加大校长考核力度,加大后备干部使用力度。今年要制订完善教辅室主任和区属学校(单位)负责人考核评估办法、小学基本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在暑假结束前完成局管第二批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
(二)加快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当前,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要创新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着力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认真落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和宁波市农村中小学“百千万”师训工程,强化实践培训环节,通过“抓两头、带全员、促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和中老年教师轮训,加快骨干教师培养。要重点强化校本培训。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源泉,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也是前阶段各学校抓教师培训培养的有力抓手和关键平台。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要坚持“培训管理下放、培训重心下移、服务指导下沉”的原则,加强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探索。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等相关部门要总结、推广校本培训的有效模式和做法,加强校本培训过程性指导和服务,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提升培训效果。继续积极挖掘引进优秀的培训资源,拓展全区教师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培训、校本研修、选拔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从“会教”转变为“教会”,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两个“转变”。
(三)加快名优教师培养。
优质教育资源本质就是优质师资。优秀骨干教师是事业发展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但相对我区七千多名教师,目前我区的省特级教师、市区级名名师也欠缺。与鄞州教育发展水平比,不相称。名优教师培养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学校要切实把骨干教师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认真落实“十一五”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分期分步,分级分层,锁定目标,积极培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为教师成长建梯子、搭台子,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岗位建功的热情,切实让优秀教师“出得来”。优秀教师的培养要有前瞻性,校长要善于发现,要做伯乐,甘为绿叶。要积极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场所和经费保障,同时要认真听取他们对教育、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发展辅导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让他们感觉工作上有为、有威、有位,切实让优秀教师“干得好”;要大力支持优秀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修订完善《鄞州区名师评选和奖励条例》,落实各项津补和待遇,切实使优秀骨干教师“留得住”。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质量上、结构上有较大突破,逐步形成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市学科骨干、区名师――区学科骨干三级骨干教师网络。
(四)加快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建设。
教育系统形象问题领导关心,群众关注,这是好事,也是压力。各学校要坚持完善师德档案制、师德承诺制、师德评议制和师德一票否决制,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对于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责任。在今年庆祝第25个教师节前后,全区还要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表彰一批优秀农村教师。
这里我主要讲讲校长的形象建设。我觉得,要打造鄞州的教育品牌,培植我们自己的教育亮点,提高鄞州教育的知名度,关键在于我们的校长队伍。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名好校长,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办好一所优秀学校。校长的视野、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知识水平与办学能力,对学校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我区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校长要在“三个表率”上下功夫:
一要作学习思考的表率。学习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学习能力就是我们的生存能力,也是我们的竞争和发展能力。校长应该是思想文化的领跑者、倡导者,应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走在时代的前沿。一个好校长应是勤奋好学的模范,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修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在学习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思想,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校长要有思想,学校才有特色,教育才会高质量。
二要作务实创新的表率。一个没有目标追求的校长,一个不想成为名校长的校长,不会是好校长的。校长一定要沉下身体抓质量,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去抓教育。校长要上课,要沉下去、钻进去,懂得课程,懂得课堂教学,在掌握调控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主动权、有发言权。校长要做教育创新的开拓者,提升办学效益。只要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有利于和谐发展,皆可为“我”所用。要大力弘扬“敢”字当头精神,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敢为天下先,勇于深度突破,不能拘泥于现状。
三要作良好形象的表率。校长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锻造校长的人格魅力。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廉政建设。现实世界,诱惑得很。校长大大小小也是一位领导,手中握有不大不小的权力,诱惑更多。面对诱惑,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面对诱惑,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每个领导干部,要时常算算四笔帐:一算“政治账”,一旦违纪违法,马上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不值得!二算“经济账”,一旦违纪违法,不但合法收入、正常待遇没有了,非法所得也要全部退出,落得两袖空空,不值得!三算“名誉账”,一旦违纪违法,落得身败名裂,不值得!四算“家庭账”,领导干部一旦违法乱纪,轻者落得家庭笼罩阴影,重者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值得!
各位校长,时不我待、时不我与、时不再来。刚才我提到了四个“加快”,就是要求大家要有紧迫感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负重加压,争先进位。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主导力量,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加快教育内涵发展必须依靠教师。我们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把满足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把维护和保障教师切身利益,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鄞州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向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作出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