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长发育期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如题所述

事实上,每个能自行咀嚼进食、能吃块状食物、能在太阳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两岁以内的小孩子因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较单调户外活动也比较少最好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鱼肝油。鱼肝油中丰富的维生素D,能降低肠道内的碱性促进钙质在小肠内的吸收,这是确保宝宝不缺钙的关键。0~2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600毫克的钙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从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补200毫克的钙剂。父母可通过钙剂中的含钙量来换算控制,葡萄糖酸钙、钙尔奇D、龙牡壮骨冲剂都可以。

最佳选择是深海鱼类,其次肉、蛋中含的铁质也很容易被吸收利用。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因而家长可以将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与鱼、肉、蛋类搭配给儿童食用。处在添加辅食阶段的婴儿,如果食用果汁调和的蛋黄,补铁效果会非常好。

补钙与维生素的几个小招数:

烹煮骨头汤时,加点醋,有利于钙的溶出。烧菜时加入乳酪或豆腐后者钙的含量很高。 避免让宝宝被动吸烟。

丢失钙的陋习:

1、牛奶过度加热,破坏了其中的酵素,妨碍钙的吸收。

2、在吃肉的同时喝牛奶,过多的动物性蛋白会使尿中钙质的排泄增加。

3、贪吃快餐食品。可乐类的饮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肠、火腿)通常会添加磷酸盐,而过量的磷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4、饮食太咸。过量摄取纳盐会使钙通过尿液流失。因此吃辅食的宝宝一天喂食1~2次稍咸的食物即可。

5、骨头汤里放菠菜、竹笋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的草酸与钙合成草酸钙,钙即很难被吸收。

误区一:补钙过头无害处

其实,婴幼儿加服钙剂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过量对生长发育会造成极大危害。

补钙过多可使1岁以内婴儿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部发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头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脑部发育;

骨头中钙质过多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吃太多的钙还会使孩子肠胃不适、食欲不振也影响肠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维生素D和钙过量都会导致儿童高钙血症,血液中的钙含量过高,孩子成年后罹患各种结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会影响到心脏功能;

极少数孩子长期补钙过量,还可能患上“鬼脸综合症”:长着一张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甚远。这类孩子往往还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脏杂音等疾病。补钙补成这模样,是否令人后悔不迭?

误区二: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都补钙

事实上,每个能自行咀嚼进食、能吃块状食物、能在太阳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两岁以内的小孩子因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较单调户外活动也比较少最好补充一定量的钙剂和鱼肝油。鱼肝油中丰富的维生素D,能降低肠道内的碱性促进钙质在小肠内的吸收,这是确保宝宝不缺钙的关键。

误区三:补钙剂越细越佳

基本上这种观念是受广告的误导,无论钙粉的颗粒有多么细(甚至有些广告上说,他们的钙剂已经“纳米化”),钙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间,根本不存在所谓“95”的吸收率。吃下钙剂后,钙首先进入血液中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补钙剂的颗粒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因此贵的不一定就好。考虑到儿童的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较强的补钙剂,如碳酸钙、活性钙等。0~2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600毫克的钙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从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补200毫克的钙剂。父母可通过钙剂中的含钙量来换算控制,葡萄糖酸钙、钙尔奇D、龙牡壮骨冲剂都可以。

对幼儿补钙而言,更重要的是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海带、虾米、豆类、紫菜等,并避免同食或少食经水焯后的含植酸、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竹笋等。

松子毛豆炒干丁制作方法:

原料:

松子200克,香干4片,毛豆50克,姜末适量,色拉油25克,枸杞子10克,精盐、糖、味精、麻油、高汤适量。

制作:

1、将松子入锅上火炒香备用。

2、毛豆用滚水烫熟后再经冷水冲洗,沥水备用。

原料:水发腐竹200克,水发海带200克,熟猪瘦肉100克,胡萝卜25克,黄瓜40克,麻油15克,熟豆油25克,酱油、醋、盐、味精、蒜瓣、芝麻酱、香葱各适量。

油菜海米豆腐羹:

原料:

豆腐750克,油菜125克,海米30克,植物油75克,麻油10克,味精7.5克,盐8克,水淀粉20克,葱花10克。

制作:

1、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丁,海米用开水泡发后切成碎沫,油菜摘洗干净切碎。

2、将油放入锅内,热后下入葱花炝锅,投入豆腐、海米末,翻炒几下再放油菜,炒透后加入盐,勾芡,最后放入味精和麻油即成。

0岁──半岁的儿童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为 300毫克 ,如果婴儿缺钙会出现夜啼、夜惊、烦躁等现象。正常情况下 ,婴儿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钙成分。专家建议 :哺乳期间母亲多吃含钙食品和补钙冲剂 ,以保证供给婴儿足够的钙 ,母乳补钙是一条科学的途径。当然这是一般情况 ,如果某些婴儿出生后 ,经医生诊断属“缺钙”类型 ,可以在母乳外吃一些补钙食品 ,此时需根据医生建议。报道中说 ,这位母亲让婴儿每天吃 10颗维生素 D 2,据医院介绍 ,这么大的孩子对于该药的正常服用量为每 1 5天一粒。如过量食用 ,可能导致维生素中毒、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需不需要给婴幼儿补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医生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我国北方地区阳光照射强度较弱,营养结构不够全面,所以医生一般建议在两岁之前给孩子补充一定量的钙质。两岁大的宝宝已经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从中吸收各种营养,其中也包括钙。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钙,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喜欢喝牛奶,喝一定量的酸奶、豆浆,吃豆制品可以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

维生素是一种营养素,它虽不供给能量,需要量又极少,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则会引起中毒。一般情况下维生素来源于食物,比如维生素A、B、C 、叶酸等;只有维生素D和烟酸可在体内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条件制约,以至于合成量不足仍需适当补充。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是出生前妈妈帮他贮备好的,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出现维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给婴儿的贮备不足。

2、孩子早产,该贮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还来不及贮备充足。

3、孩子出生后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原有贮备很快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维生素必然会缺乏。所以,在补不补维生素和补多少的问题上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期孩子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这就是孩子出生两周后(15天)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的理由。

较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母亲在孕期注意补充钙,孕后期没有腿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么在前4~6个月纯母乳喂养阶段就不用给孩子补钙。因为母乳中的钙和磷比例恰当,钙吸收率高,额外添加钙剂有可能干扰孩子自身钙代谢过程。而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问题我们还不好说完全不补。一方面我们用的是A+D制剂,这里还有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补维生素D要看孩子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晒太阳(并非暴晒,指在树阴下活动)两小时者,不必补充维生素D;到冬季再补充,完全来得及。当然已患佝偻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我的宝宝有没有缺钙?

婴幼儿的身体缺钙时,首先表现在颅骨软,囟门大,压头颅骨有乒乓球感。以后,胸部骨骼外形异常,如胸骨突起像鸡胸,两肋下缘外翻。如果下肢骨软,站立负重造成O形腿或X腿。除骨骼变化外,早期表现夜间出汗多,枕部秃发形成枕秃,睡眠不安稳和容易发惊等。以上表现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顾名思义,这种病是维生素D摄取不足引起的。维生素D有促进钙和磷自小肠吸收,使钙从血中沉着到生长快速的骨骼内,使骨质变硬。所以,婴幼儿缺钙,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缺钙是果,而维生素D不足才是缺钙的因。

补充微量元素注意事项: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补充;无临床症状时,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食补为好;注意饮食搭配,避免微量元素间相互影响;大量食入纤维质食物会影响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谷物、豆类和坚果中含有植酸,可与很多微量元素形成螯合物,影响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食用高纤维、高植酸食物时,适当食入动物蛋白,可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度;过量铁的摄入可降低锌的吸收;摄入过量锌会影响铁的代谢,也会使血清中铜的含量降低;人类食资于土,饮资于水,根据地区特点食物中添加合理的微量元素很有必要。

宝宝在平时的饮食中可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蘑菇、淡菜、鸡肉等,或单独补充蛋白质。宝宝的辅食分几类:粮食组、蔬菜组、水果组、动物性食品组、奶及奶制品和豆奶及大豆制品组。而蛋白质的来源有两大类:一是动物蛋白质,如各种奶类、鱼肉、虾、肝脏、蛋类、瘦的猪肉、牛肉;另一类是植物蛋白质,多种豆类及其制品(尤其黄豆)。动物性食物如瘦肉类,像猪、牛、羊的肉、肝、腰子及鸡、鸭、鱼、虾、蟹等,像鸡蛋、鸭蛋等;乳类,像牛奶、羊奶等。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像黄豆、青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谷类,像米、面、玉米等;干果类,像花生、核桃、榛子、瓜子等。

八个月的宝宝应添加、米粉、稀饭、烂面条及烂馄饨,各种新鲜蔬菜泥(胡萝卜、青菜、冬瓜等均可),各种新鲜水果泥(橙子、苹果、西瓜等),各种肉沫、鱼泥、猪肝泥,奶粉及豆浆、豆腐等均可添加。给宝宝添加辅食要合理搭配营养,不让宝宝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

鲜牛奶中钙的含量虽然较高,但是钙磷比例不合适,磷的含量高,影响钙的吸收。尤其是铁的含量低,并且磷的含量高,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另外,鲜牛奶中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钙形成皂化块,引起大便干燥。所以建议宝宝以吃母乳或是配方奶粉为宜。一般一岁后可少量食用鲜牛奶。

因人而异,正确补锌: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日需量为:初生―6个月婴儿3毫克;7-12个月婴儿5毫克;1-3岁幼儿10毫克;孕妇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婴儿补锌靠母乳:

至少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然后再逐渐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

断奶后辅加富锌食品:

如牛肉、羊肉、猪瘦肉、动物肝、花生、黄豆、胡萝卜、牡蛎等。据测定,动物性食物的含锌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且动物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能促进锌的吸收,吸收率一般在5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所含锌,可与植物酸和纤维素结合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妨碍人体吸收,吸收率仅20左右。人工喂养的婴儿应从4个月起,开始添加容易吸收的富锌辅食:瘦肉末、蛋黄、鱼泥、动物肝、牡蛎、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

儿童补锌靠均衡膳食:

5岁以后的儿童,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锌元素。所以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注重饮食结构合理平衡,粗细杂粮混合搭配。这样孩子一般是不会缺锌的。平时还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响锌的吸收。绝不可把锌类药物当成万能的“营养滋补品”,长期应用。

补锌过多也害人:

锌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锌在胃液中易转化为氯化锌,氯化锌对胃有强烈的腐蚀性,可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引起胃血管破裂出血;锌过多损害肝脏,严重者会有黄疸性肝炎的表现;锌中毒可致神经元的损伤;胶质细胞的损伤;母体锌含量过高,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过高的血锌会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菌能力,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致病菌侵袭;

摄锌过多(每日超过45毫克)还会妨碍铁、铜等二价离子的吸收,不仅引起贫血,还会使体内胆固醇、尿酸等增高,以及心肌弹性蛋白分子之间交联不全,有增加罹患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

还有研究指出,摄锌过多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药物补锌慎而又慎:

必须经过医院检查,确诊为明显缺锌的宝宝,方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硫酸锌糖浆或葡萄糖酸锌等制剂。一般用药限定时间,不可超过2―4个月,复查正常后应及时停药。当心锌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甚小,使用不当,很容导致过量,诱发缺铁、缺铜、贫血等一系列病症。

小儿补充锌剂宜根据年龄、缺锌的严重程度而定:

对一般婴幼儿吸收不良或丢失性缺锌,开始可用每日1mg/kg硫酸锌、葡萄糖酸锌醋酸锌口服均可,应严密监测血浆锌含量。为了有利于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至2小时。服锌同时应增加蛋白质摄入及治疗缺铁性贫血,可使锌缺乏改善更快。

对不能经胃肠道补锌婴儿,需静脉营养给锌时建议:早产儿每日0.4mg/kg,3个月以下的足月产小儿每日0.2mg/kg,较大婴儿及幼儿每日0.1mg/kg,儿童每日0.05mg/kg。应随时检测血浆锌。应住院进行,不可自行盲目实施。

(1)0-1岁补锌食谱:

肉蛋羹

原料:

猪里脊肉、鸡蛋1个

做法:

猪里脊肉(1寸见方),剁成泥,1个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和鸡蛋液一样多的凉白开水,加入肉泥,放一点点盐,一个方向搅匀,然后上锅蒸15分钟。出锅后,淋上一点香油、撒上些香菜点缀。(适合6个月以上宝贝。)

肝泥

原料:

鸡肝适量或猪肝1块

做法:

将肝放入锅中,倒上水没过肝,放花椒、盐,煮至熟。每次给宝宝吃时切下一小块,切成碎末,放入白粥或米饭中吃。(适合10个月以上宝贝。)

(2)1-2岁补锌食谱:

牡蛎汤

原料:

鲜牡蛎肉、紫菜、葱、姜,调料适量

做法:

鲜牡蛎肉60克洗净,切小片。紫菜清洗放入大碗中,加清汤、牡蛎肉片、葱花、细姜丝,放入蒸锅蒸30分钟。取出加入精盐、胡椒粉、绍酒调匀。

牡蛎最好能放入清水中2个小时以上,以便其吐出残留泥沙。

(3)2-3岁补锌食谱:

果仁粥

原料:

大米、花生、核桃仁

做法:

大米、花生洗净后,放水煮成粥,煮至八成熟时放入核桃仁,喜欢吃甜的可以加一点糖。

花生、核桃仁尽量剁碎并煮软,以免宝贝发生呛咳。

缺锌症状明显的,依靠食物补充可能不够,那就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含锌的药,如葡萄糖酸锌。缺锌,能引起孩子食欲降低,味觉敏锐度减退,久之还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降低,皮炎,舌炎。甚至影响孩子的智能发育。专家表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一般不会缺锌,因为,城市儿童吃的食物品种较丰富,营养也更全面。但难免会有孩子会缺锌。

纠正缺锌可通过两种方式:

1、饮食疗法;

2、使用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

对这两种纠正缺锌的方法,一般父母会采用两者并用,但治疗重点更偏向于后者,毕竟“病还需药来医”父母补锌不能太盲目,如果服用不恰当,反而会损害孩子们的健康。

当怀疑孩子缺锌时,切不可随意让他们长期服用葡萄糖酸锌等制剂,而应去医院请儿保医生诊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行补充治疗。

儿童保健专家给父母防止孩子缺锌的最佳方法是:

平衡孩子膳食。

通俗点说便是:

吃得食物杂一点、粗一点。

锌与钙、铁等元素一样,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锌的缺乏与否,关系到孩子身体、智力的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健全,所以防止小儿缺锌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儿缺锌的主要表现是厌食或食欲不好,嗜食异物(包括土块、煤渣、火柴头等),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如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去诊治。目前,儿科临床上含锌制剂很多,如硫酸锌、氧化锌、葡萄糖酸锌、生物酵母锌等。至于怎样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在家庭饮食中,如果能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会导致缺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补锌。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海产品中牡蛎、鱼类含锌量较高;动物性食物中瘦肉、猪肝、鸡肉、牛肉等也含一定量的锌。另外,豆类、坚果等都是补锌的好食品。如果能经常给小儿增加些含锌量高的食品,一般不会发生缺锌。另外,据报道,德国的医务工作者发现,能够使菜肴鲜美、提高人们食欲的味精,竟是引起缺锌的祸首之一,并提醒哺乳期的母亲和婴幼儿应尽量减少味精的摄入量。

婴儿出生后4―6个月完全依赖纯洁乳喂养(即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此阶段添加其它饮食,婴儿就会少吃一口母乳,还增加了婴儿患腹泻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损害了婴儿身材的发育。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研究与实践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如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身高是由骨骼决定的,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蛋白质胶原纤维组成了骨骼的钢筋。钙磷等是骨骼的混凝土。鱼、蛋、奶、瘦肉、豆制品可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牛奶、虾皮、动物软骨、海带、芝麻、豆类、粗杂粮含钙丰富。含磷丰富的食物有:蛋黄、大豆、花生、南瓜籽、葵花籽、核桃、鱼。同时要供给孩子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是产生人体胶原组织的必需元素,一旦停止供应,骨骼的生长也会停止。猕猴桃、大枣、山楂、柿、椒、菜花中含维生素C颇丰。胡萝卜、红薯、绿色蔬菜和黄色水果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具有抗病助长人作用。禽蛋和动物内脏含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铁是人体血液的魂,动物内脏、鱼虾瘦肉、动物血中含铁丰富,与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吃,可提高铁的吸收率。锌参与体内许多酶的合成,缺锌的孩子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缺锌还会使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影响生长发育。经常吃海产品、瘦肉、动物肝、花生能有效防止缺锌。碘是组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元素。甲状腺素与智力和身高至关重要。

总之在婴幼儿生长高峰期的每一天,每一餐都应以营养科学指导膳食,不论食物贵贱,都要保证孩子吃饱吃好,使孩子长得更高更壮。

婴儿出生后4―6个月完全依赖纯洁乳喂养(即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在此阶段添加其它饮食,婴儿就会少吃一口母乳,还增加了婴儿患腹泻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损害了婴儿身材的发育。4―6个月以后,婴儿必须开始添加辅食。研究与实践证实,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如锌、铁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18―24个月的婴幼儿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唾液量增加,爱流口水,比较喜欢咬硬的东西,哺乳时可能还会咬妈妈的乳头,睡眠不安,那你就要注意了,宝宝在提示你:我要长牙了!这个时期是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的营养。正确的辅食添加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内血液循环,进而加快了刚刚萌发露白的牙齿的发育。需要注意的是,辅食添加要按照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顺序,符合孩子牙齿生长规律,逐步让孩子学会吞咽、咀嚼。

4~6个月,宝宝的辅食应以泥糊状食物为主,锻炼孩子吞咽、舌头前后移动的能力。食物性状从稀糊状过渡到稠糊状。例如,米糊、蛋黄糊、土豆泥糊等。

7~9个月,可以为宝宝添加一些比较软的食物,锻炼他的舌头上下活动,能用舌头和上鄂碾碎食物的能力。比如,菜末面片汤、烂面、苹果泥、鲜虾麦片粥等。

10~12个月,为宝宝选择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让他练习舌头左右活动,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比如馒头片、面包片、奶酪、豆腐、小馄饨、水果沙拉、苹果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