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吴冠中色彩归纳与总结)

如题所述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of Color),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扩展资料

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弱,反之则对比越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2
你好

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吴冠中将其对自然、家乡的浓烈和炙热的感情通过笔墨和色彩淋漓尽致的呈现于画纸之上。他的画笔之下蕴藏和积淀着浓厚的历史情怀,时间和自然的痕迹,清晰可见。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吴冠中绘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艺术思想和写意精神、美学思想方面,本文将另辟蹊径对吴冠中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他的思想和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用色彩表达情感
生活中的色彩既是客观的,同时也因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存在差别。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尤其对艺术家而言,他们的心灵敏感而细致,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深深的触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心理作用进而能够影响艺术家对色彩的把握,并且这种影响是非常鲜明的。
首先,用记忆中家乡的色彩来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吴冠中的作品很大一部分以家乡的景致为主题,这部分作品的总数在他的作品中不占少数。《狮子林》《鲁迅的故乡》《长江三峡》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大多数对江南水乡描摹的作品以对粉墙黛瓦的刻画为主,像《弃舟》一样色彩如此鲜明的在吴冠中的作品中属于十分罕见的个例。《弃舟》创作于1998年,颇有韦应物笔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韵味。整幅画面以暗红色为主色调,在画面的左上方有一艘白色的小船停靠在荒滩之中。水面铺满红色的浮萍,在大块红色的面积中还密密麻麻的点缀着已经枯萎的细瘦的芦苇。在画面的中间是被红色浮萍包围之下的灰白色的河流。画面还零星的点缀着几抹绿色,红色与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并不突兀。以幽暗的红色为主色调,使整个画面隐约的萦绕着一种忧郁的氛围。画家对于家乡的记忆并不只有宁静的灰白色,如此热烈的红色更能够体现出画家对江南水乡的炙热的感情。
其次,工匠和艺术家的区别在于情感。工匠只是机械的模仿,客观对象是什么样就原封不动的呈现出来什么样。画匠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尽管可能在外观上形似,却总缺少几分韵味在其中,达不到神似的境界。而艺术家则不同,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饱含着情感,他们的作品是有情怀和意境的。客观物象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神经,引起作家创作的冲动,凭借着对色彩、线条和笔墨的熟练把握,将这种创作冲动记录下来,这就是一幅饱含情感的作品创作的过程。吴冠中的作品具有超高的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与他在青年时期所接受的专业的教育有关,他曾经在杭州艺专师从著名画家,后来有机会到法国深造学习,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然而他的水墨画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故乡,他的作品是对江南城镇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天堂,独特的地理风貌成为画家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一切因情而起,源于他对故乡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二、用色彩营造意境
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由此产生完全不同的生理感受。这是色彩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的重要性。对于艺术家来说,在绘画作品中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产生与之对应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