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主要讲什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如题所述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迁,不是一个定量词,而是指多次。
孟子小时候丧父,母亲为了守节 ,就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就学人家丧葬的礼仪样子,模仿人家痛苦顿足,他的母亲认为对孟子影响不好。於是把家搬到有集市的地方,孟子又学人家做买卖叫卖,母亲为此又赶忙搬家。结果又和屠户做了邻居,他觉得孩子耳濡目染都是杀猪的事情,以为对孟子的成长不利,於是再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书院旁边,孟子就学着那些儒者的样子 ,学他们的礼仪,举止。孟母这回满意了,感觉这对孟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故事内容: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寓意: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母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字词解释

孟母三迁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原文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4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迁,不是一个定量词,而是指多次。
孟子小时候丧父,母亲为了守节 ,就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就学人家丧葬的礼仪样子,模仿人家痛苦顿足,他的母亲认为对孟子影响不好。於是把家搬到有集市的地方,孟子又学人家做买卖叫卖,母亲为此又赶忙搬家。结果又和屠户做邻居,他觉得孩子耳濡目染都是杀猪的事情,以为对孟子的成长不利,於是再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书院旁边,孟子就学着那些儒者的样子 ,学他们的礼仪,举止。孟母这回满意了,感觉这对孟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8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迁,不是一个定量词,而是指多次。

孟子小时候丧父,母亲为了守节 ,就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就学人家丧葬的礼仪样子,模仿人家痛苦顿足,他的母亲认为对孟子影响不好。於是把家搬到有集市的地方,孟子又学人家做买卖叫卖,母亲为此又赶忙搬家。结果又和屠户做邻居,他觉得孩子耳濡目染都是杀猪的事情,以为对孟子的成长不利,於是再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书院旁边,孟子就学着那些儒者的样子 ,学他们的礼仪,举止。孟母这回满意了,感觉这对孟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孟母三迁”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20-07-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而三次搬家。用来比喻时下的择校风潮比较合适。
编辑于 2012-03-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