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每个日本动漫后面的制作人员中都有中国人的名字

中国的动漫不是不发达么 那这些中国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求大神帮助

不发达指的是整个动画产业,从立案策划到制作成片上映,还有之后相关产品的销售回收成本乃至盈利。这个产业链条在中国还未成熟,仅有少数的成功案例,所以才说动画产业不发达。相对之下,日本方面在这个产业结构方面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这一块,分工十分明确清晰。一部作品从立项到上映大致是这样的。某个动画公司/游戏公司/出版商之类觉得市面上某个漫画/小说有搞头,或者有人想出了一个觉得超赞的点子,觉得搞动画绝对赚,那么就开始做企划。大致上就是写成企划书,视乎情况会定下要用的监督、脚本或者声优。企划方就会拿着这个企划去拉赞助,一般有电视台(制作局),出版商(集英社之类),音乐出版商之类,大家觉得这个有搞头,就掏钱找人准备开工。各个掏钱的大爷的代表,比如电视台台长,动画公司老板,就叫制作人。动画公司派出来实际管这事的有时会独立叫动画制作人。这个家伙负责通过自己的人脉到各个动画公司拉人,或者自己公司派人。而最后找出来全权负责制作动画片的,就是监督(日本叫法,实际就是导演)。通常,监督会敲定主要制作成员,比如人物设定/总作画监督、原画师、系列构成、美术监督、音响监督等等。这些制作人员都是负责动画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最有技术含量的部分。但是,除了这些人外,动画的完成还需呀大量劳动力,最典型的就是“动画”这个岗位。监督会按照一集的脚本画出分镜稿,之后原画师要按照监督的意思把简略的分镜稿画成一张张的原画。但是原画与原画之间并不是完全连贯的,具有跳跃性。比如说,原画师在一个人物说话的特写镜头中画了两张原画,一张是张嘴,另一张是闭嘴,就这两张原画播放出来的话人物的口部动画就会很突兀,所以必须加入半张嘴这样的过渡,做这些工作的就是“动画”。不过这基本上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纯粹是模仿原画,重复性大、枯燥,辛苦,而且工资很低,是按张算钱的。虽然说在以前,所有日本的动画人都必须在这个最基层的岗位磨练起来,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很多动画公司都想着把这部分的钱都省下来,解决方法就是,让海外劳动力廉价的地方来干这些工作。中国就是其中的大户,每年都会从日本接到大量的订单。这些中国动画外包公司做的,主要就是动画的工作,也会负责上色。也常常接到制作背景的工作。不过无论哪种,都是相对基础和低层的工作,动画的核心部分基本是不会外包给中国公司的,不过会外包给日本本土的其他公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6
日本的动漫现在有70%以上的后期都是由中国人在做 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多 由于我国这方面不太成熟 国内人才得不到发展机会 所以大部分都被日漫挖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