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上摆渡口及其演变?如果可以最好详细列出有哪些渡口.关于黄浦江的源头的资料。关于苏州河上的

桥,以及沿岸变迁和治理。

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县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
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近年来,黄浦江中游有越江隧道,上游的松江县车墩、叶榭间有黄浦大桥。
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
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黄浦江的历史黄浦春色"襟江负海"的黄浦江,是从一条涓涓细流,逐渐演变为长江三角洲上滔滔大浦的。它是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是我国江海联运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据说,在四五千年以前,上海一带都是和大海连在一起的。那时候,太湖的水,是通过娄江、松江及东江3条水道入海的。

唐宋以后,由于长江三角洲的下沉以及泥沙在河口地带大量堆积,原来渲泄太湖水入海的三江,也在海潮的倒灌下,水池不畅,东江和娄江相继淤塞,吴淞江也日趋束狭,堵塞了太湖水的入海去路。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苏州、平望间吴江长堤的修建,使吴淞江源受阻,流水不畅,以致下游日益淤塞,水势转向东北,经过不断冲蚀,使娄江至13世纪末形成浏河。明初,浏河代替吴淞江成为太湖的"入海大道",郑和下西洋即多由浏河口入海。中支吴淞江淤塞更加严重了,到明天顺二年(1458年)另辟新道,形成了今日的苏州河,其故道则为今日残存的"虬江"。南支东江自被封塞后,最初其水经淀泖湖区改向东流,经今闵行以东,从闸港经下沙至新场以东入海;一部分从闸港折向北流注入吴淞江,成了吴淞江的支流。以后随着吴淞江故道的淤废而日益扩大,成为黄浦江早期的雏形。

明弘治《上海志》引《云间通志》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元吉采纳上海人叶宗行的治水建议,上奏请求疏浚黄浦江。得到皇上批准后,次年,他动员十余万民工,大治河道,疏浚范家滨,上接黄浦引淀泖之水,自今外白渡桥至复兴岛东的古南跄口入吴淞口,而成今日黄浦江入海的河道。

黄浦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明中叶另有"黄龙浦"之称,如明曹泰《黄浦》诗:"月照黄龙浦水黄",顾清《曲水棹歌》:"黄龙浦上画兰桡"。清初吴覆震在《五茸志逸随笔》中说:"黄龙之浦,气势宏伟,实惟松江之巨川,其间回旋曲折,若龙蟠地中者。秦荣光记黄浦亦称黄龙浦,因潮色黄也?这些记述,正点明了黄浦的名源与流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