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的发展重在快还是重在好?辩论赛,我方重在快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我们常说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有区别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首先是对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等经济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而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对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同样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繁重任务。
  一、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点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三农”政策的一个方面,而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要求,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总纲领,是“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总要求。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工农差别大、城乡差距大。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一边是城市高度繁荣,一边是农村长期贫困,造成人口过分向城市集中,结果形成庞大的城市贫民阶层,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到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就可避免一些国家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一度出现的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反差,防止大量失地农民流落城市而形成一个特殊的贫困群体。我们一手抓城市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点。“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对贫困地区来说,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生产发展,生活提高。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贫困地区农村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04年,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于全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人均财政收入15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6,相当于全国80年代中期的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582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这些地区集中了全国62%的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对这些地区来讲,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是前提和基础。从全国来说,这些贫困地区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
  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整村推进实施扶贫规划”的好形式。现在看来,这同样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之所以说整村推进是一个好形式,是因为贫困村的整体建设能够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群众拥护。说这是一个好抓手,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工作能落到实处。说这是一个好平台,是因为能够把各方面的投入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多数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事。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由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阶段。我国贫困分布呈现出点(14.8万个贫困村)、片(特殊贫困片区)、线(沿边境贫困带)并存的特征,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新阶段的新特点,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手段。
  近几年来,我们把整村推进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在贫困地区率先进行了农村社区的整体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建设的内容和重点也越来越明确。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要继续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抓手,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抓好六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概括起来讲就是“五通三建”。五通,即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三建,即以基本农田为重点的生产建设,以改灶改圈改厕和沼气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以危旧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住房建设。
  二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主要抓三件事:卫生方面,每个村要有合格的卫生室、合格的卫生员,要积极推进合作医疗制度;教育方面,要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还要不辍学,要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培训方面,要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力度,“十一五”期间使贫困村的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立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是消除贫困、实现生活宽裕的关键。贫困地区要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进行产业开发,要依靠科学,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四是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要开展和谐农家的评选,做到邻里和睦、家庭和睦、赡养老人、不赌博。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在收入增加、生活富裕的基础上,要抓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庄的卫生条件和村民的精神面貌。
  五是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规范全体村民的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以农户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建设与管理。
  六是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一个村的工作好不好,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作“带头人”。村党支部要公道正派,为民办事。这样才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到2005年底,全国已经有4.5万个贫困村完成了整村推进的扶贫规划。我们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部14.8万个贫困村的任务。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规划的贫困村,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整村推进的内容要求,抓巩固提高。还没有启动的贫困村,要完善整村推进规划,进一步充实有关建设内容。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县内贫困村规划的实施。二是群众参与,自力更生。最困难的村要先安排规划的实施。先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国家扶持,也要发动农民自力更生搞建设。三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严防搞花架子,严防搞形象工程。四是统一规划,各负其责。根据“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不同渠道的资源。五是配强班子,增强能力。要紧密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如果再经过5年的努力,占全国行政村总数21%的贫困村基本脱贫了,就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最困难的问题,全国新农村建设就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三、认真做好2006年的工作,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起好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紧紧瞄准贫困群体,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抓好典型示范。我们将继续抓好四川仪陇和通江“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的试点,同时着力抓好江西吉安“扶贫开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试点。省和省以下各级扶贫部门也要围绕重点工作开展试点,抓典型、树样板,推动面上工作。
  二是加强交流检查。开展经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将检查和交流相结合,对各地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要通过相互交流检查等方式进行督促。
  三是动员社会参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利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加强东西扶贫协作。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机关定点扶贫。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管理。加强舆论引导和政策鼓励,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四是用好扶贫贷款。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继续进行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的试点,探索为企业和农户建立贷款担保机制的试点。
  五是实施科技扶贫。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找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推广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是关注特困地区。青藏高原及延伸区、革命老区、地方病高发区和沿边境贫困带都属于特殊贫困类型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常规的扶贫工作方法难以奏效,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解决。要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七是发挥中介力量。合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管理,发挥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八是完善奖惩机制。开展绩效考评,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扶贫资金分配方式,防止“干好干坏一个样”,更要避免“工作没成效、反而多拿钱”。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扶贫工作要集中力量,整合资金,确保重点,到村到户。各级都要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强化责任,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九是注重理论研究。进入新阶段以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要结合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组织力量对扶贫开发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完善已有的措施,探索新的有效办法。
  十是推进自身建设。继续抓好全国扶贫系统自身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做到思想上有新进步,业务上有新开拓,队伍有新气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