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学校

甘肃省卫生学校为什么要叫2012界的双证书班20个班中的三个班从原来的老校区要搬到东校区,要搬为什么20个班不一起搬,是这三个班的班主任不给力还是学生有问题,

一、基本情况

甘肃省卫生学校始建于1956年,具有53年的办学历史,是我省第一所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中专卫生学校,是我省卫生中专行业的领头学校,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学术研究等领域在全国有较大影响。2003年12月被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高级讲师占36%,讲师占42%,教学人员除95%达到本科学历外,还有硕士或同等学历者24人,另有1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学校现有“3+2”高职、中专及成人类专科、专科升本科等多种办学层次,其中高职专业有:护理、英语护理、助产、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口腔工艺技术等;中专专业有:护理、英语护理、助产、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口腔工艺技术、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药品营销、药剂等;成人类专业有:护理学、临床医学、中药学和管理学。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6500多人。

学校占地面积130亩(校本部50亩,东校区80亩),总建筑面积11.5万㎡,有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远程教学系统和多媒体系统,有29个各类专科实验室,教学设备总值22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14.2万册(含6万册电子书刊)。在2004年11月落成的1.7万㎡的综合教学楼上建设有在全国具领先水平的护理模拟病区、校园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校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员聘用制和结构工资制,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教风、学风、校风都步入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轨道。学校制定了“勤奋、自强、厚德、博学”的八字校训、“12356”总体发展战略和“强化内涵促质量,科学管理增效益,提升层次谋发展,树立品牌,突出特色,形成体系”的发展方针;学校提倡学生的自主管理,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开创了有特色的科学管理方式;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由学校承担具体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国家级期刊《卫生职业教育》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大型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我国综合性医学教育期刊中惟一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杂志,也是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和中职教育教学研究会的主任单位,是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会的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是中国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的常委单位、教学工作委员会医护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是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和西北五省区中等医学教育协作组的发起人和首届主任单位等;学校有40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会、学会中担任领导职务,有9位教师任甘肃省中等医学教育研究会各学科校级教研会的主任、副主任。从而使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学校中具有较高声誉,起到了先进性、骨干性和示范性作用。曾先后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二、办学特色

特色一: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及实训设备先进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在1.7万㎡的综合教学楼上投资250万元建设了先进的护理模拟病区、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校园网络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多功能电教室和演示厅12间、多媒体微机室7间、标准语音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和先进的闭路电教系统、远程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有香港华夏基金会援助的25万美元的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和护理等专业先进的教学设备,有29个各类专科实验室,同时装备了对外开放的学校口腔门诊部。学校实现了教学、行政、人事、财务、学生、档案、图书等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学校立足于省会兰州,依托省级各大医院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英语护理等专业每年还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同仁、朝阳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涉外医院以及天津、上海、广东等知名省级医院实习。

特色二:针对社会需求,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护理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专业,开办于1956年,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自2000年始开办高职护理专业。该专业是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联合评审确定的省级示范专业,其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均位于全省前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