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少种知觉?

如题所述

们时常谈到人类拥有五种知觉,并相信这是普遍真理。事实上,人类拥有的知觉可能多于也可能少于五种,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克里斯琴·贾勒特解释了这一争议。

我们时常谈到人类拥有五种知觉,并相信这是普遍真理。事实上,人类拥有的知觉可能多于也可能少于五种,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克里斯琴·贾勒特解释了这一争议。

有些关于大脑的神话在神经科学家的圈子里臭名昭著,比如我们仅使用了大脑灰质的10%。这种神话时不时就会出现(比如今年夏天电影《露西》的基调),但很快会遭到知情人士的严厉谴责。

与这种经久不衰的神话相比,有些错误认识更加隐蔽,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人类大脑拥有五种知觉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也会理所当然的把它当作常识。

原因可能是这种信念的来源比较高大上。人类拥有五种知觉,这一理念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所著的《灵魂论》(De Anima),他在书中独辟一章论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现在人们把五种知觉看作最基本的真理,作家在转向更神秘或更有争议的话题之前,有时会把它作为共识进行铺垫。最近《新科学家》杂志一篇文章的作者问道:“知觉究竟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是指五种知觉所感知的一切”。

接收信息

假如问题这么简单就好了。简单的定义“知觉”会陷入滑坡谬论,把你引向哲学思考。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模糊的定义:人类知觉只是大脑用来接收外界和自身信息的一种独特方式。如果真是如此,我们也可以信心十足的说人类知觉不只有五种。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与身体位置有关的知觉。闭上眼睛,用你的食指触碰左肘端部。很容易对吧?你莫名其妙的知道食指端和左肘所处的位置。这种知觉被称作本体感受,使你知道身体各个部位在空间中的位置。本体感受可能源于一种被称为肌纺锤的肌肉受体,它能告诉大脑关于肌肉的长度和伸展性。

现在想象你的眼睛被蒙住,我慢慢的使你的身体前倾。你会立刻感到身体位置相对于重力发生了改变,这得益于内耳中充满液体的前庭系统,它能帮你维持身体平衡。前庭系统能使人体验到身体在空间中的加速感,它与眼睛相连使我们能停止身体动作。例如,如果你在阅读时圆周的摆动头部,你会发现这不会影响到你的阅读能力,你的眼睛依然能聚焦眼前的文字。

人体有许多知觉能提供关于体内状况的信息。最明显的是饥渴感,体内疼痛感,需要清理膀胱和肠道感。不太明显,不太可能感知到的信号是血压和脑脊髓液的PH值等。

有人可能将知觉的定义进一步延伸,认为应该用受体类型来定义知觉,不同的受体意味着不同的知觉。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已知的知觉也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你闭上眼睛,我意外的用冰块触碰你的后背,你会感到一阵冰凉,这种知觉显然不同于用塑料块去触碰。人体皮肤内不仅存在能感知温度的受体,其他受体还能感知机械压力,疼痛(痛觉受体)和瘙痒(瘙痒受体)。按照这种逻辑,味觉也可划分为酸、甜、苦、咸,以及谷氨酸钠(味精)触发的“鲜味”,这种味道与“肉味”有关,这种划分方式似乎无法最直观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嗅觉可能更加离谱:人类拥有超过1000种针对不同气味分子的嗅觉受体,那么是否每一种嗅觉都可算是一种知觉呢?

图:你的知觉多是相互关联的,你的视觉会影响到味觉。

另一个极端是,将个别知觉的定义局限于对接收信息进行物理分类。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人类知觉分为三类:机械知觉(包括触觉,听觉,本体感受);化学知觉(包括味觉,嗅觉,体内知觉);光知觉。

另一种解决办法是不要考虑知觉体验或对信息进行分类,而是考虑知觉信息被使用的方式,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回声定位能力。人类的回声定位原理是用舌头发出“咔嗒”声,倾听声音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折射回来。美国甚至有一支非凡的盲人自行车队“Team Bat”,带领者是丹尼尔·基希,他们利用回声定位法骑山地自行车。回声定位能力取决于传统的听觉,但这种知觉体验和功能类似于视觉。即便你不是盲人也可以试一试,甚至看得见的人也能学会“在黑暗中”运用回声定位法。正因如此,有人把回声定位法看作一种单独的知觉。

所以你可以看到,能定义知觉的逻辑方法根本就不存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知觉分门别类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各种知觉总是相互关联的,比如食物颜色或餐厅的声音都能影响到我们的味觉。理解这种关系对于研究联觉等情况非常重要,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意识本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知觉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gestalt)学派的完形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知觉如何把各个元素整合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几条知觉组织的规律:相邻律、相似律和共同命运原则。 现在的心理学认为知觉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一起作用的结果。而吉布森提出直接知觉的观点,认为环境对知觉起绝对的支配作用。 知觉的研究通常和错觉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心理学经常通过研究一种机制失效的情况来研究这种机制的规律。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知觉与感觉通常是无法完全区分的,感觉是信息的初步加工,知觉是信息的深入加工。现在的趋势是把感觉和知觉放在一切论述,统称为感知觉。把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感觉、组织、知觉与辨认三个阶段。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刺激物一旦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 一、知觉的含义 (一)什么是知觉 感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与感觉相比,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发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知觉进行分类。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二)知觉的特点 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3.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知觉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主要表现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一)感觉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知觉 1.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又称为形基(fihure-groud),即“形”为图形,“基”为背景。图形在视野中具有明显标志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即背景。两者在知觉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图形轮廓较分明,容易定位,组织完整;背景一般不够确定,缺乏完整的结构。 图形与背景的组织是最简单的知觉组织形式,它把作用于感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织成从背景中凸显出来的物体或图形。图形有时被称为知觉形象或知觉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觉过程就是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的过程。 人在知觉范围内对图形与背景的辨识反映了知觉的选择特性。从背景中选择图形的特征有: (1)图形有形状,背景相对而言则没有形状。 (2)背景似乎是在在图形的背景的背后连续伸展,没有分界的轮廓线。 (3)图形具有某些物体的特征,背景看似无形的东西。 (4)图形凸显在前面,背景似乎衬托在后面。 (5)图形往往具有一定的意义,容易被记住。 2.封闭与主观轮廓 由于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是作为整体作用于人的,因此,客观事物作为一个复合刺激,其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它们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联系,并在人脑中保存下来。 在知觉过程中,这种通过主观上的补充、简约、替代、改组等活动,把不完整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称为封闭性知觉。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个体因主观经验的影响使客观刺激情境带有强烈的组织倾向。 1.接近或相邻原则 人倾向于在视野中,把在时间或空间上相邻或接近的刺激物更易知觉为整体,这是由于在知觉过程中,当刺激物之间的辨别性特征不明显时,人经常会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寻找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合乎逻辑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 2.相似性原则 人倾向于把在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和形式等物理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麻烦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4
人类拥有五种知觉,这一理念可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所著的《灵魂论》。他在书中独辟一章论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人类知觉只是大脑用来接收外界和自身信息的一种独特方式。但与此同时;人体还包含其他多种知觉,如平衡感、饥饿感、口渴感和疲惫感。这些知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它们共同工作,从而让你获得周围世界的信息。
第3个回答  2020-12-07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视觉包含了对这一物体的距离、方位,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单一或狭隘感觉的研究往往只能产生于实验室中。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