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特点?

如题所述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在《醉花阴》一词中用黄花来比人的瘦,用瘦来说明相思的深,曲折含蓄,富有创造性。

据说她把这首词寄给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赵明诚废寝忘食,化了三昼夜工夫,写了五十首词,并把这首词夹杂在中间,请友人陆德 夫品评。陆德夫说:“只有三句最好。”他认为最好的,恰恰正是李清照这三句。在封建社会中,李清照敢于大胆描写妇女的爱情,因此遭到有些人的责难。


扩展资料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9

李清照的词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二、后期的词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扩展资料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所作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03
有才华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山川涵育了清照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时崭露峥嵘
婚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胶似漆夫擅朋友之胜而好景长朝新旧党争愈演愈烈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晚年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说李清照作品和愁字分开从开始情愁家破人亡家愁再江山沦陷国愁纷繁愁绪令步步地迈上了文学圣殿真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无来者被尊婉约宗主华精神文明史上座丰碑
仅文学方面史学方面《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文学价值
李清照词南渡界分前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性《梦令》描写惜春怜花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绿肥红瘦
另首:《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滩鸥鹭
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相思怨别词更情意深挚别具格《醉花阴》描写女词人「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 有暗香盈袖 莫道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又《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期词则充满了「物人非事事休」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深情眷恋《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失落感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环境独自伤心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黄昏点点滴滴 次第 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首有名《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李清照故居州盛日」下片写:
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深切悲痛之情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禁「之唳下」
李清照词独具家风貌被人称「易安体」李词主要特点有: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性鲜明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体境界
第3个回答  2020-03-17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李清照故居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