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的人天生不喜欢小孩,像我这样,不是开玩笑

如题所述

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不喜欢学琴,更不愿意练琴。家长无奈,只得呵斥;老师无方,采取严责;学生似乎也憋了一肚子气,产生了怕琴、厌琴、恨琴的逆反心理,在压制之下被动地练琴,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儿童天性生来就不喜欢音乐呢?我看不是。几乎还没有看到或听到过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你看他们,天真烂漫,从小就喜欢跳跳唱唱,甚至胎儿听到音乐电会“手舞足蹈”,即使婴儿在出世后呱呱落地的第一声,也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唱!怎能说他们不喜欢音乐呢?可是当他们稍大接触音乐学琴之后.反而出现了某些异常的现象.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我认为,要改善这些现象.要从教师第一步进行启蒙教学开始。诱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没有兴趣的事是难以做好的,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何况是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呢?等到他们感到兴趣之后,再因人施教,循循善诱,他们的音乐细胞将会大大发挥威力,那时候你叫他们不要弹琴,他们反而会像失去“小伙伴”那样,感到痛苦和不愿意了。当然,如何启发他们对音乐有兴趣,必须多开动脑筋,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也是教学上的艺术性。然而,当今学琴的指导思想,功利主义很强,比赛必须得到冠军,考级非要尽快跳到十级,以致学生不堪重负,哪里还谈得到兴趣?三天的饭限他一顿吃下去,岂不要撑死?每个人的资质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帮他开辟一条适合他有兴趣的学习道路,尽量开展他的才智,他多少会从中吸取营养,产生兴趣,得到提高。
  在电子琴教学上的收益,我想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电子琴喜欢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从而产生自己演奏音乐的信心。这样,他必然会踏踏实实,逐步做到勤学苦练。前不久上海举办全性的八周循环比赛,最终由周冠军再次决赛,参赛者数百名,气氛非常热烈,活跃。我们会经常讲一句话以勉励学生,那就是“重在参与”,这并非是对不得奖的小朋友进行安慰,而小朋友在参赛中确实可以得到锻炼、观摩、学习。有人也会说:“平时锻炼机会也不少啊,学校里,亲朋好友间都有机会表演。”可是,小朋友在这种场合中往往会处于一种过于放松的地步,用他们的话说:“下面的人都听不懂。”因此,往往不能认真对待,“野蜂飞舞”弹成“野蜂乱舞”,他也一笑了之,无所谓。在艺术上没有一种严谨性。但是一旦到了比赛场合,情况就不同了,那是动真格的,下面很多专家评委,学生一下子紧张起来,不知所措,有时候就乱了套。所以说这种锻炼机会确实不可多得,他尝到了这种滋味,以后就不敢这种随随便便,赛前必定会认真准备,谁愿意上去出洋相呢?
  另外,在比赛过程中,同龄人的演奏,对他们的触动是最大的。在相互观摩之中,学生和家长都会从中找到很多差距,这样今后将会大大推动他们的学习。
  下面,我想谈谈平时在电子琴教学上的一些想法:
  (1)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演奏电子琴,技术问题的根本,是基础,没有技术,就没有表达艺术的能力。但是光有技术,不能表达所要演奏乐曲的艺术性,那必然造成乐曲奏来枯燥乏味。前者足手段,后者是目的。重技术,轻艺术,势必造成单纯将乐谱上的音符搬到琴键上,显得机械而无生气。只有对音乐理解得愈深愈透,才能自如地运用相应的技术,使演奏充满艺术的生命活力,达到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感动他人。这些,作为教师必须先行一步,我们必定要在提高学生技术的基础上,尽善尽美地表现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来影响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格品德。育艺与育人并重,有利于素质教育。
  (2)演奏时的外表动作与出自内心音乐的表现。
  往往有人误认为,弹奏时动作愈大愈多,说明愈是投入感情,因此故意加添一些与乐曲毫无的动作。实际上,这将造成表面化、肤浅化、歪曲化的效果,相反地破坏了音乐。当你理解了音乐,体会到应该如何去弹奏这一段乐曲时(电子琴的触键还应该根据不同音色的特点有所变化),必然会有一些发自内心的自然表露动作,这就在整体上产生一种与音乐非常吻合的表现,自然贴切。奏者投入情绪,听者就非常舒服。但怎样来理解音乐,平时就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实践进行积累。这还与别的很多学科有,如文学、绘画、舞蹈,其他各种乐器,音乐史等等的了解,这才体现出总体的修养。作为教师,需要在这些方面先行一步,不断“充电”,否则,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上的语言、内容和对学生演奏上的要求就会停留在一个贫乏的困境之中!
  (3)当今有一种思潮,当人们问起:“你在学什么乐器?”答:“我在学钢琴。…‘很好!”如果回答说:“我在学电子琴。…哦!”言下之意,有些低于钢琴的势头。
  我们说,乐器有大有小,也确实有难有易。但是离开了艺术性,在乐器之王的钢琴上,你电演奏不好。小小的笛子,吹得出神入化,能传遍全球而得到赞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是“质”的问题,你能将学习音乐的“质”提高了,你就掌握了音乐的灵魂。在任何乐器上,你都能表现出色。相反,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最多做个毫无表现力的驾着大乐器的机器人。
  但话又得说回来,社会上怎么会产生那种想法呢?这对于我们当教师的也必须找一找原因。有人说“学电子琴的学生手型太差,弹钢琴不行”,因此,钢琴老师情愿收从未学过琴的学生,也不愿收学过电子琴的学生。这些的确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教电子琴尤其是初步启蒙之时,必须注意学生的手型,这个基础十分重要,丝毫不可含糊马虎。其实,手型是掌握技术的关键,手型不好,电子琴也同样演奏的不好。我们必须重视在具有普及性、广泛性,且起到优秀作用的便携式电子琴进行音乐教育。过去,80年代中,便携式电子琴只有49键。无力度键,结构简单,使我们的六七岁幼童已能在上面演奏世界古典高难度的名曲,得到国外专家的高度赞赏(国外这些是玩具琴)。现在,我们的国产琴发展很快,也有带力度键的61键的琴,功能比过去复杂多了,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中国人在国产琴上进行教学和演奏,相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便携式电子琴是普及音乐教育的理想乐器,天地宽广,当学生学到相当程度转学双排键电子琴或钢琴,那是正常的良好的进展。历年来,有学习便携式电子琴后转学钢琴,考入音乐学院键盘系的。有转学双排键电子琴在比赛中成绩优异的。这些都为大家进行便携式电子琴教学做出更进一步的鼓励和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5
很少见哦,喜欢小孩子是每个人的天性
第2个回答  2016-12-15
不是的呀,肯定有的,反正我不是这样的
第3个回答  2016-12-15
有啊 这个叫丁克一族
第4个回答  2016-12-15
不喜欢就不喜欢,你开心就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