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存储技术

如题所述

卡片式存储设备
卡片式存储设备算来算去只有几种,而且都是利用半导体技术来储存资料。存储卡的原理和RAM一样,区别只在于是否使用“Volatile"或“Non-volatile"(后者在没有电源时,存储设备内的资料也能永久保存)技术。
卡片式存储器的应用领域有:
1.数字相机 要算使用存储卡最多的IT产品,数字相机绝对是头一个。由于数字相机需要有一定的容量来储存相片,而且质量越高的相片要求越大的容量,所以数字相机足以保障存储卡有一定的市场。
2.MP3随身听  因特网使MP3音乐垂手可得,也使MP3随身听有可能取代MD或CD随身听。而MP3随身听想要保存MP3歌曲文件,办法就是使用存储卡。通常,一部MP3随身听内置的是32MB的存储卡(只能存放约10首歌曲),消费者往往会多买一张64MB的存储卡来保存歌曲。这样就会增大存储卡的销售。

8mm磁带
8mm磁带:是一种由Exabyte公司开发、适合于大中型网络和多用户系统的大容量磁带。8mm磁带驱动器也采用螺旋扫描技术,而且磁带较宽,因而存储容量极高,一盒磁带的最高容量可达150GB

存储卡
这里说的存储卡是用来储存数据资料并且可以在电脑上使用的数据存储卡!
1.CF卡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储卡,也是大家都比较青睐的存储卡。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物美价廉。比起其他数码存储卡,CF卡单位容量的存储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较容易买到。
我们可以接触的到CF卡分为CFType I/CF Type II两种类型。由于CF存储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则只能使用CF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Type II卡,朋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SD卡 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3.MS卡  在5年前,索尼公司生产了它自己的闪存记忆卡,就是记忆棒—MemoryStick。其应用于索尼公司出的数码产品,掌上电脑、MP3、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数码设备。由Memory Stick所衍生出来的Memory Stick PRO和Memory Stick DUO也是索尼记忆棒向高容量和小体积发展的产物。
4.SM卡SM卡最早是由东芝公司推出的,它仅仅是将存储芯片封装起来,自身不包含控制电路,所有的读写操作安全依赖于使用它的设备。尽管由于结构简单可以做得很薄,在便携性方面优于CF卡,但兼容性差是其致命之伤,一张SM卡一旦在MP3播放器上使用过,数码相机就可能不能再读写。其市场表现已呈龙钟之态,不会再有更多新的设备支持它。
5.MMC卡MMC卡是由Sandisk和西门子于1997年联手推出的,它普及还沾了点SD卡的光。后来推出的SD卡标准中保留了设备对MMC卡的兼容,就是说虽然使用MMC卡的设备无法使用SD卡,而使用SD卡的设备却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MMC卡,在某些时候使得MMC顺利成为SD卡的代替品。MMC卡的大小和SD基本一样,比SD卡要薄一点,不过在读取速度上还是SD强。因此价格也是MMC比较便宜。
6.xD图像卡xD图像卡是继上面几种存储卡而后生的存储卡产品,是由富士胶卷和奥林巴斯光学工业为SM卡的后续产品成功开发的产品。它的特点是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于一身,xD图像卡设计只有一张邮票那么大,未来图像存储能力高达令人惊叹的8GB。

数字线性磁带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数字线性磁带)源于1/2英寸磁带机,它出现很早,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采集。DLT每盒容量高达40GB以上,成本较低,主要定位于中、高级的服务器市场与磁带库系统。

先进的智能型磁带
AIT(先进的智能型磁带)是SONY公司在快速访问高密度磁带录制技术方面的最新创新,现已成为磁带机工业标准。AIT使用一种磁带盒上含有记忆体晶片的磁带,通过在微型晶片上记录磁带上文件的位置,大大减少了存取时间。

数字音频磁带
ST(Digital Audio Tape:数字音频磁带)磁带:该磁带宽为0.15英寸(4mm),又叫4毫米磁带。ST磁带盒较小,体积仅为73mm×54mm×10.5mm,比一般录音机磁带盒还小。但由于该磁带存储系统采用了螺旋扫描技术,使得该磁带具有很高的存储容量。

差分备份
差分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备份的数据是相对于上一次全备份之后新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差分备份无需每天都做系统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时间短,并节省磁带空间,它的灾难恢复也很方便,系统管理员只需两盘磁带,即系统全备份的磁带与发生灾难前一天的备份磁带,就可以将系统完全恢复。

映像备份
映像备份(Image copies)不压缩、不打包、直接COPY独立文件(数据文件、归档日志、控制文件),类似操作系统级的文件备份。而且只能COPY到磁盘,不能到磁带。

差异备份
复制自上一次普通备份或增量备份以来被创建或更改的文件的备份。它不将文件标记为已经备份(换句话说,没有清除存档属性)。如果您要执行普通备份和差异备份的组合,则还原文件和文件夹将需要上次已执行过普通备份和差异备份。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一类专门用于提供企业商务数据或运营商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管理的网络。因为是基于网络化的存储,SAN比传统的存储和备份技术拥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强的性能。通过专门的存储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机、服务器或其它服务端电脑上添加硬盘和磁带设备。现在大多数的SAN是基于光纤信道交换机和集线器的。通常SAN被配置成网络的后端部分,存在于数据中心或者服务器场之后

Failover(故障恢复
Failover(故障恢复):功能相当的系统组件替代故障组件的一种自动替代系统。经常使用于连接到相同存储设备和主机计算机的智能控制器。如果其中之一的控制器故障,故障恢复开始启用,其他正常的控制器将负担其I/O工作。

备份记录
备份记录(duplicated record)文件记录的复制品。保存在文件库中,与原文件分开存放,是为了防止关键性文件或数据丢失而备制的。也称复制记录。

备份集
备份集(Backup sets)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备份的集合,它包含本次备份的所有备份片。一个备份集根据备份的类型不同,可能构成一个完全备份或增量备份。

Backup(备份)
Backup(备份):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用来进行原始数据丢失或者不可访问条件下的数据恢复。为了保证恢复时备份的可用性,备份必须一致性状态下通过拷贝原始数据来实现。

容错
容错:系统在其某一组件故障时仍继续正常工作的功能。容错功能一般通过冗余组件设计来实现。

iSCSI
iSCSI:连接到一个TCP/IP网络的直接寻址的存储库,通过块I/O SCSI指令对其进行访问。ISCSI是一种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通过它可以用TCP/IP对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一种数据传输的公共协议)指令进行封装,这样就可以使这些指令能够通过基于IP(以太网或千兆位以太网)“网络”进行传输。这一标准的目的是允许使用现有的以太网网络传输SCSI指令和数据,而这一过程完全不依赖于地点。对这一产品的另外一种描述是,它是连接到TCP/IP网络的存储,但可以使用与DAS和SAN存储一样的I/O指令对其进行访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6
当前的磁带机(库)支持的备份技术主要有DAT、8mm、DLT、LTO、AIT及VXA等。存储容量是指在数据未被压缩前磁带机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这个数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单盒磁带的存储容量,二是磁带机所能容纳的磁带数目。由于磁带机采用多种不同的备份技术所以存储容量也不一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