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的来源简略

刘氏的来源简略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来自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

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两汉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3年。

匈奴族刘渊建立的汉国,至其侄刘曜即位,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历26年;刘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历60年;刘武周于唐初曾自称皇帝,年号天兴;刘黑闼于唐初称汉东王,年号天造。

刘隐在广州建立的南汉历55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历4年;刘崇建立的北汉历29年;刘豫受金册封,南宋初曾为“齐帝”;新莽末年,湖北枣阳人刘玄曾在河南南阳称帝,年号更始。

东汉建都于洛阳,刘秀又是南阳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东汉时河南的刘姓族人特别多。此后,由于刘姓子孙蕃盛,支脉众多,分布广泛,又有“遍地刘”之称。

刘姓名人: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陈胜起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后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时期,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2、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氏家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1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扩展资料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

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6-07
刘姓为当代第四大姓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大姓之一。当代刘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总人口的5.34%,刘姓人口大约在6700万。
刘的名义和图腾
刘的本义是兵器。在春秋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刘字,像手执两刀作解剖的形状。联想到刘姓始祖刘累为夏后孔甲豢养龙和解剖龙的传说,那么,刘累一定具有出类拔萃的养龙和杀龙的技术。当然,所谓的龙为当时生活于河洛地区的一种鳄鱼。鳄鱼的皮十分坚硬,没有锋利的刀具是难以制服它的。刘累家族是属于一支既能豢养龙,又怀屠龙技术的部落。刘是一种屠刀,是刘部落所崇拜的原始图腾。后来发展为部落的名称和地名,进而演化为国名和姓氏。
早期的刘氏族还以刘树为社树,亦即图腾树。刘树在古代也称榴树,即山石榴,是一种野生石榴。刘邦在河南荥阳建立了西汉王朝时,迎太公居于新丰,地近临潼。传说刘氏家族有世代在宅院旁栽种山石榴的习俗,太公把这一传统也带到了都城长安,历汉晋、唐宋、明清至今,临潼的石榴仍是十分的著名。据说,在今天的南方的刘氏中仍保留喜好在庭院中栽种石榴的风俗。
刘姓的来源与演变
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祁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4000多年前的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其实陶唐氏是当时活跃在华北地区的一支部落,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
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夏朝孔甲时代,丹朱后裔刘累为夏王驯养龙,有功而封于刘聚,即刘国,所谓的龙其实是一种鳄鱼。刘累后迁于河南鲁山。刘累为公认的刘姓始祖。商朝后期,武丁灭了地在今河南滑县的豕韦古国,更封刘累的后裔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以奉尧祀。
周成王灭唐,迁唐公于杜,遂称唐杜氏。古杜国在今陕西长安东北,是神农氏的后裔后土的居地,以杜树为神树,故称杜。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其子隰叔逃奔晋国为官。隰叔之曾孙士会曾出使秦国,后又由秦国返回晋国,其次子士轼留在秦国不归,遂恢复其祖上刘累之姓为刘氏。刘姓再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也是刘姓第一次大迁移。从此以后,刘姓族群冲出了长达千年的夏、商、周三朝天子周边活动的狭小圈子。
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至刘累五十六世孙刘荣,始徙居沛,即今江苏沛县。刘荣系汉高祖刘邦之祖父,传说刘荣葬于今江西瑞金县大华山铜鼓村。祁姓刘氏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子孙。东周时,周顷王封其季子于刘累古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有刘氏。这是组成当代刘姓大族的一支重要的派系,称姬姓刘氏。古地在今河南偃师县南之缑氏镇。历经康、定、献、文、桓五世,相继为东周王室卿士,地位颇为显赫。刘过的后代有一支投奔楚国,于河南南召县南部留山一带,后又涉湖南东部之浏水,也称浏阳河,至三国东吴设置浏阳县。
姬姓刘氏在周朝十分活跃,其影响和人口均超过祁姓刘氏。进入汉朝后,由于汉高祖刘邦的皇族刘姓的兴盛和威力,姬姓刘氏逐渐湮没无闻,其后人均融入进祁姓刘氏的大族之中,后世已不可分也。姬姓刘氏的历史有26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刘姓的起源不止以上两大支。汉高祖刘邦赐异姓功臣姓刘,也大大增加了刘姓大族的人口和成分。
除此以外,加入刘姓大族的最重要的成分是少数民族。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人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中间有大量外族入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屠各氏族、鲜卑独孤氏族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历史上刘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期的刘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汉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断过,移民数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唐末中原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明朝末刘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省。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等。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于这三大块地区,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当代刘姓的分布和图腾
当代刘姓的人口已达到6500万,为全国第四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刘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辽宁、广西、黑龙江、安徽、江西七省,又集中了37%。山东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8.4%,为刘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鲁豫、川鄂湘桂赣皖、东北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刘姓人口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刘姓人群也大批向东北地区移民。
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表明:在黑吉辽蒙、冀京津鲁、山西大部、陕西北部、湖南大部、江西西部、湖北中部、川渝南部交界地区、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5.5%以上,最高可达8.4%,上述地区大约占了国土面积27%,居住了大约50.3%的刘姓人口。在青海湖以东、浙沪以西其他地区,刘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3.8%—5.5%之间,上述地区大约占了国土面积的35.4%,居住了大约44.3%的刘姓人口。
刘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分封于全国各地,支派众多,人丁兴旺。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刘姓的郡望多达25个,著名的郡望有18处,最重要的是彭城和沛郡,其次为宏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和临淮。刘姓以上18处的郡望为堂号外,还自立堂号有:豢龙、藜照、敦睦、敦伦、敦本、怀贤、墨庄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彭城堂。
“豢龙”堂号典出刘姓始祖刘累。刘累在夏朝孔甲时代,为夏王豢养龙,有功而封刘国。而“藜照”堂号出自汉朝的刘向。传说汉元帝时,刘向在天禄阁供职校书。一天晚上,有一穿黄衣的老翁,一手执藜杖,口吹拐杖上的火焰,一手拿着天文地理书,对刘向说:“我是太乙之精,听说你好学,特地来看你。”刘向自见了老翁,受了神书,才思越发敏捷,一生著书颇丰。
楹联 重要的刘姓楹联有以下四副:
术通乾象;喜入天台。
阮嵇作友;丰沛发祥。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长明书室灯。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
家训格言 刘氏的家训首推西汉的刘向《诫子歆书》。刘向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汉成帝时官作到光禄大夫、中垒校尉,他曾主持了整理校勘天禄阁藏书,遍览天下之书,撰成《别录》一书,在我国目录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诫子歆书》是刘向为教育儿子刘歆而写的,以汉朝大儒董仲舒的名句“吊者在门,贺者在阊”告诫儿子为人处世之道,要求儿子戒除骄奢傲慢之气,只有谦虚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向的诸子都很有出息,尤以刘歆最为成功,为人处世皆有章法,潜心于典籍整理,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在我国的文化史上影响卓著。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了刘姓历代名人1574名,占总名人数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位;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39%,排在第四位;刘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88%,排在第六位;刘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47%,排在第八位。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刘氏子孙茂盛兴旺,历代名人不绝于耳。第一位为刘氏家族光耀门庭的伟人是刘邦。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位,先后建立过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政权。
历代重要的刘姓人物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经学家刘向、刘歆,训诂学家刘熙;东汉光武帝刘秀,书法家刘德升,天文学家刘洪;三国蜀汉国主刘备;魏晋之际数学家刘徽;晋朝诗人刘伶;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梁文学家刘勰、刘峻;唐朝宰相刘晏,史学家刘知畿,大臣刘文静,文学家刘禹锡;五代后汉国主刘知远;北宋史学家刘恕、刘攽;南宋名将刘锜,文学家刘子翚,画家刘松年;明朝宰相刘基,画家刘珏;清朝书法家刘墉,大臣刘统勋,名将刘永福,湘军名将刘长佑,淮军名将刘铭传,文学家刘开,小说家刘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元帅刘伯承,雕塑家刘开渠,画家刘海粟,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建筑学家刘敦桢,昆虫学家刘崇乐,生物化学家刘思职,地震工程学家刘恢先,植物学家刘慎谔,作家刘绍棠,作曲家刘天华、刘雪庵,作家刘蕴华(柳青)。
刘姓血型
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3.5%,A型占28.7%,B型占28.9%。AB型占8.9%。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3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随备挑一个
第4个回答  2019-02-24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扩展资料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

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