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鸢尾类花卉怎样育苗?

如题所述

鸢尾类花卉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花瓣像鸢鸟的尾巴而得名。露地鸢尾类花卉是指能够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露地安全越冬的类型。鸢尾花大而美丽,如鸢似蝶,叶片青翠碧绿,似箭若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布置花坛,作地被植物,植于路旁,还可作切花等。其中马蔺叶片广泛用来捆扎。

(1)主要种类。目前栽培较多能够在寒地越冬的鸢尾类花卉有:①花菖蒲。别名玉蝉花。叶片长50~70厘米,叶片宽1.5~2厘米,花色丰富,重瓣性强,花朵直径9~15厘米,旗瓣色稍浅,垂瓣为广椭圆形。②黄菖蒲。别名黄花鸢尾。植株高大,叶长60~100厘米,中肋明显。旗瓣淡黄色,花朵直径8厘米左右,多数地区花期5~6月。抗性强,能在寒地越冬。③溪蓀。别名红赤鸢尾。叶片长30~60厘米,宽1.5厘米左右,叶基红赤色,花浓紫色,垂瓣中央有深褐色条纹。花朵直径7厘米左右,多数地区花期5~6月。④鸢尾。别名蓝蝴蝶、扁竹叶等。植株较矮,高30~40厘米,淡绿色。花蓝紫色,花朵直径8厘米左右,多数地区花期5月。⑤马蔺。别名马莲。株高20~35厘米。须根坚韧且有弹性,粗细均匀。叶片丛生,长50~80厘米,窄带状,宽0.5~0.8厘米,叶脉明显,富含纤维,有韧性。花葶从叶丛中长出,花淡蓝色,花期5月。此外德国鸢尾栽培的也较多。

(2)种子发芽特点。鸢尾种子发芽时,既不是典型的子叶出土型,也不是子叶留土型,而是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鸢尾的下胚轴长出土面,并发育成植株的主茎,而其种壳却完全留在土中,子叶也不完全出土,此时的子叶前端变成纤细的丝状结构。随着下胚轴的生长,这部分变态的子叶也随着生长,直到种子中的胚乳营养消耗殆尽,丝状结构的变态子叶才从上胚轴的基部自然断开。至此,种子中的胚乳完成了其供给养料的使命。在鸢尾种子萌发过程中,还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幼根有一种“侵蚀”同类种子的本领。当先发芽的鸢尾种子,其幼根靠近其他未萌发的种子时,它能通过种皮破裂处伸进其胚乳内部吸收营养。因此,在人工播种情况下,有时可见到两粒种子共同为1棵幼苗提供营养的奇异现象,特别在播种密度较大时,此种现象更为常见。

(3)分株繁殖。大多数鸢尾常用分株繁殖。2~4年进行1次分株。春、秋季都可以进行分株。将母株挖出,分成若干丛,每丛有2~3个芽,分株后立即栽植。

(4)露地播种育苗。在自然状态下,有的种子休眠时间较长,有的种类寿命也长,作者同时用贮藏1~4年的马蔺种子播种,出苗未见太大的差异。有的采种后要马上播种,不宜干藏,播后第2年春季发芽,马蔺当年播种当年出苗。有的收后用水浸泡24小时,再冷藏10天后播种,当年秋季可发芽。在露地做苗床,撒播,播种后覆盖细土2厘米左右。种子多的也可撒播后用耙子来回搂土,使大部分种子进入土中,然后浇水。出苗后注意除草、浇水,苗太密的要分苗或间苗。一般第2年定植。

(5)扦插繁殖。在分株时,将新根颈分割下来,扦插在沙床上,控温20℃左右,14天左右可长出不定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