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航海纪录是被奸人毁灭的吗?

历史生有记载郑和的航海纪录被谁毁灭的吗?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活动。可是,让人至今不解的是,如此重大的国家大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却突然就没了踪影。甚至有史书记载,是当时的官员刘大夏将郑和的航海图等资料烧毁了。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有说是想到海外宣扬大明的威德,有说是为了联络印度共同对抗帖木儿,还有说是想获取海外朝贡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郑和还是率领的三万余人、四十余只大船组成的船队,先后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七下西洋的结果,使大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了华夷体系,开拓了明王朝的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生产。



如此珍贵的档案在哪里呢?答案绝对让人惊掉下巴。史书记载,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命兵部尚书项忠查郑和的旧档案,结果查了三天,愣是没查到。项忠就问:档案呢?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回答: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翻译成普通话就两个字:没了。



这也太简单了吧?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刘大夏给藏了起来,老人家又没做好移交工作,所以,他死后,档案就再没人找得到了。第二种观点更直接,因为怕下西洋再祸害国家钱财,这位一生耿直的老头子直接点一把火,将档案烧个干净。到底档案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但小编想说的是,郑和下西洋,到底该不该阻止?



刘大夏说的没错,在当时,郑和下西洋花钱如流水,确实是劳民伤财的败家行为。而船队携带大量的铜钱出国收购,在当时没有外汇的前提下,致使铜钱大量外流,还造成了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



可是停止下西洋,是不是就好了呢?只要您稍稍用一下辩证的思维,就能发现,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停止了下西洋,对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小的损失。因为华夏船队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戛然而止。最终,导致我们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发展时期擦肩而过,直接对后来华夏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30

应该不是被奸人毁灭的。

一般来说,这道题目里所指的奸人是明代名臣刘大夏,据传说郑和的航海纪录是被他毁掉的,而且明代的一些典籍也记录了这些说法。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明朝的法律本来就有严格的规定,官员私自烧毁重要资料,那就是死罪。

刘大夏身为明朝重臣,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知道吧,而且毁掉航海纪录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这个传言肯定不是真实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是真实的,那么郑和航海纪录哪里去了呢?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奇怪的事情,郑和七下西洋,工程何其浩大,到现在居然找不到相关的资料。

郑和航海记录到底去了哪里?

我们来分析一下,郑和七下西洋,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明朝官方必须有记载。而且郑和每次回来,都会对此次出航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沿途的风土人情,水文资料等等。可是为什么我们在现在的《明史》中找不到了呢?应该说这些资料不是被所谓的奸人毁掉了,而是被后来的清朝皇帝毁掉了。至于到底是顺治、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那就有待考证了。一般来说,中国的史书编撰是这样的,后一个朝代编写前一个朝代的历史。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肯定是清朝时编写的,而清朝在编写明史时,是对明朝的历史资料进行了大幅度删减的。郑和下西洋这段史料是最能体现明朝实力和功绩的部分,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是不可接受的。清朝写明史,必须突出明朝政权的腐败性,后金政权崛起的合理性。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实际上是被清朝统治者进行了反反复复修改的,已经不能称其为一部史书了,说是一部小说可能更加合理一些。

更为令人可怖的是,在编写完明史之后,大量明朝前期的档案资料就被毁掉了,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大部分是明朝中后期的资料。明朝前期的繁荣,航海的伟大和国富民强,全部消失在历史的尘烟当中。而明朝后期吏治的腐败,宦官专权,刀兵四起,后金征战则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一来,清朝的取而代之就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那么这位下令毁掉所有资料的皇帝最有可能是谁呢?从《明史》定稿的年份来看,这份皇帝极有可能是乾隆。

显然,说郑和的航海纪录是被奸人刘大夏毁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不敢显然,说郑和的航海纪录是被奸人刘大夏毁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不敢这样做,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从他的履历来看,他不仅是个大臣,而且还是个很有学问的诗人,他和当时的另外两位大臣李东阳及杨一清被合称为“楚地三杰”。

他是孝宗时“弘治中兴”的重要力量,这样一个有名的人物,你觉得他私下去毁掉皇家档案,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刘大夏在明朝中期素有良好的口碑,清正廉洁,他在做广东布政使时,对当时由来已久的帐外钱的做法深恶痛绝,可以说是一个好官,不是一个奸人。 

第2个回答  2019-09-27

郑和的航海记录没人可以毁灭,只是后来被西方环球航行超越了。

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时间跨度28年。郑和舰队最远到达红海西岸(今沙特的麦加)和东非今肯尼亚蒙巴萨。

1487年,迪亚士36岁,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线向南,来到南部的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41岁,从西班牙巴罗斯港出发,横跨大西洋,来到加勒比海北端的古巴岛和海地岛。

1497年,达伽马28岁,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从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后转向北,次年抵达印度南部。

1519年,麦哲伦39岁,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出发,开始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舰队途经南美洲今巴西东岸、今阿根廷与巴拉圭的拉普拉塔河口、火地岛,穿越太平洋抵达今菲律宾。虽然麦哲伦不幸遇难,但他的战友继续向西穿越印度洋,途径好望角返回欧洲。历时四年,终于证明地球是圆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8

郑和的航海记录在《明史》中提及甚少,而《明史》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定稿的,所以其中关于郑和航海的记载很可能是被乾隆抹除的。

公元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即便是放眼全世界,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其对整个明朝的影响也是及其深远的,不过随着郑和在最后一次航海途中死亡,明朝的远航活动也戛然而止。

后世的学者们一直都在研究这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但是即便是到目前,我们对于郑和下西洋仍然知之甚少,除了年代久远外,就是可供参考的历史文献实在是太少了。

下西洋是官方活动,但是却没有详细记载这点本身就很不合逻辑,《明史》中几乎就没提过这件事,这恐怕和乾隆脱不了干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很多有关明朝的文献都被乾隆销毁,而《明史》也被改的面目全非,对于明朝远航的功绩更是只字未提。

第4个回答  2019-10-22
应该是朝廷所毁。当时清朝的特性是不想让汉民有向外流动的行为,怕反清复明再次上演,所以对当时郑和的壮举一再隐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