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日本人的名字是有规矩的。 首先说最低的:平民,是没有姓的,只有一个名字。 其次说最高的:皇族,也是没有姓的,只有名字,但一些皇族会被降为臣籍,也就有了姓。皇族降为臣籍一般只会姓源、平、藤原、橘等少数几个姓氏,这几个姓氏也被视作高级贵族的象征。 接下来就是贵族了,贵族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卿,一类是武士。前面说过的藤原和橘两大姓氏出身的贵族大多是公卿,源氏和平氏大多是武士。公卿的名字,一般为“姓氏+官位+名称”,公卿家的女子一般为“名字+父亲或丈夫的官位”,如紫式部、清少纳言;如果有封号,则用封号称呼,如北政所。 高级武士们都是有姓氏的,而低级武士有些是(自称)“名门”的后人,他们也有姓氏;有些地方豪强(土财主)没有明确的名门出身或者是某名门的分支,改了姓,他们常常用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如木曾义仲),也有些姓氏是编造的(如羽柴秀吉)。 除过姓氏,武士们一般都有两个名字,分别为通称、元服名(也就是大名),此外年幼时还有幼名(小名),幼名一般在元服后就不用了,只在长辈对晚辈、或非常亲密的同辈之间使用。 武士的全称规则一般为“姓氏+通称+元服名”,有官位或祖上有官位的,把官位放在通称前面,如果有赐姓却又不用放弃本姓的,情况就更复杂。 举例说明:织田三郎信长,织田是姓,三郎是名,信长是元服名,吉法师是幼名。 前田利家曾被赐姓羽柴,并获赐丰臣秀吉发迹之初的官位,这时他的名字全称就是“羽柴筑前守前田右左卫门利家”,后来他自己获得大纳言的官位后,“羽柴”姓就不用了,这时的全称是“前田大纳言右左卫门利家”。 在一般的称呼中,姓氏后面要么用官位,要么用元服名,要么用名,稍微正式点的场合用“官位+元服名”,或者“名+元服名”,很少有需要把名字的各个部分都全叫出来的场合,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如“明智左马介”或“竹中半兵卫”这样的叫法,这样的叫法成为“通称”。 此外,还有一些武士,因为出家,或者挂名出家,因此在姓氏之后往往会加上他们的法号,比如立花道雪,“立花”是姓氏,“道雪”是法号;武田信玄,“武田”是姓氏,“信玄”是法号。有些出家者还有自己的号(跟中国古代人名的号一样),比如武田信玄晚年也通称为“武田德荣轩”,“德荣轩”就是号。 最后一类人是僧侣。一般来说,和尚们的名字全称为“寺庙名+法号”,如本愿寺证如、安国寺惠琼等;另一类僧侣是日本神道教神宫的神官,一般来说,神官们往往是贵族出身,后代也常常成为武士,有自己的姓氏,比如织田氏;但也有个别是以自己所在的神宫名字作为姓氏的,比如宇都宫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