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儿看,关于三国演义的资料及其作者,相当多谢

如题所述

作者
罗贯中
(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经天纬地之才。14岁时母亲病故,辍学后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志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是十四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伟大作家之一。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小说简介
[1]《三国演义[2]》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

动画版《三国演义》人物图册(16张)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司马懿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其中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本书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人物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是一个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都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因为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久发展,从而使民间渐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逸、假、丑、恶、奸、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久地发展。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批判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同时还保留知识含量这点实枪货,所以使它成为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2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是

罗贯中
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经天纬地之才。14岁时母亲病故,辍学后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隋唐志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是十四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伟大作家之一。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小说简介
[1]《三国演义[2]》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

动画版《三国演义》人物图册(16张)
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司马懿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其中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本书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人物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是一个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都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因为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久发展,从而使民间渐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逸、假、丑、恶、奸、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久地发展。传奇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等浪漫主义文学得到极大发展,官场和战场也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国时代与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批判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同时还保留知识含量这点实枪货,所以使它成为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