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指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



扩展资料:

这是两个上下对仗的复句,“三年”对“十万”,“清”对“雪”,“知府”对“花银”。清,这里的意思只是清白,干净,廉洁的意思。所以,“清知府”当为“清廉的知府”之意,而并非指“清朝知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言下之意,清廉是假,腐败是真。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

“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3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同中。

清:做官廉洁。

雪花银:在我国古代以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中,对银子的官方称呼是”银“或”白银“,计量单位为”两“。清朝时期官方以”纹银“作为银货币的标准纯度,即为93.5374%,全称”户部库平十足纹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扩展资料

冶炼打制

丽江雪花银打制的银器工艺品,纯度高、硬度低、亮度高,造型丰富而独特。

丽江雪花银冶炼到纯度很高时,银产品似雪花般晶莹,表面呈雪花状,因所采选之原银色泽明亮、质地柔软、纯朴无瑕、深含玉龙雪山之灵气加之丽江玉龙雪山、纳西语意为银石,故称丽江雪花银。

相关文化

按丽江纳西族文化,银子有驱邪避鬼的作用。孩子满月,老人们会送小孩子银锁、银手镯、银项圈。刻有“长命富贵”、“福禄寿禧”、“吉祥如意”等祝福语的儿童挂锁,寓意着将孩子的命“锁住”,寄托着老人们对孩子的殷殷祝福。

第2个回答  2018-11-03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在明朝时期均无史书记载有这个话,在清朝《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却出现了这句话。

扩展资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其中这句话有多种解释。

1、一种解释是:初做官的人一开始是想做清官的,但清了三年之后由于受了官场腐败的同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

2、一边做“清”知府,一边捞银子,我看这种解释颇可取。这样干的人,也较多些。这类贪官白天做大报告,给下属发指示,或是在什么会上做长篇发言,以及到基层去表演“关心群众”,乃至给小学校、工厂、商店、部队题词,当然都是“反腐败”不离口,“讲廉洁”不离手。

3、十万两银子对于官场上的“初道”者来说,似乎使小贪官眼睛一亮,流一点口水。

4、仅仅当了“三年知府”,仅仅捞了“十万银子”,就露了馅,被“咔嚓”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第3个回答  2006-05-2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第4个回答  2006-05-2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的确确就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