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之间有关系是什么

如题所述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三者均是表示物质材料的功能特性。抗拉强度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形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也就是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出现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作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指金属材料受外力(拉力)作用断裂时,试棒伸长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

扩展资料:

抗拉强度的实际意义:

1、σb标志韧性金属材料的实际承载能力,但这种承载能力仅限于光滑试样单向拉伸的受载条件,而且韧性材料的σb不能作为设计参数,因为σb对应的应变远非实际使用中所要达到的。

如果材料承受复杂的应力状态,则σb就不代表材料的实际有用强度。由于σb代表实际机件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且σb易于测定,重现性好,所以是工程上金属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标志之一,广泛用作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指标。

2、对脆性金属材料而言,一旦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材料便迅速断裂了,所以σb就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强度,用于产品设计,其许用应力便以σb为判据。

3、σ的高低取决于屈服强度和应变硬化指数。在屈服强度一定时,应变硬化指数越大,σb也越高。

4、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W、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经验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拉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服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后伸长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5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这三者没什么必然联系的,但同种材料三者之间有一定联系
1. 延伸率
延伸率主要衡量球墨铸铁塑性性能-即发生永久变形而不至于断裂的性能。
δ= (L-L0)/L0*100%
δ---伸长率
L0----试样原长度
L----试样受拉伸断裂后的长度
2. 强度
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a.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
δS=Fs/AO
Fs----试样产生屈服现象时所承受的最大外力(N)
AO----试样原来的截面积(mm2)
δS---屈服强度(Mpa)
b. 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δb=FO/AO
FO----试样在断裂前的最大外力(N)
AO----试样原来的截面积(mm2)
δb---抗拉强度(Mpa)

例如:三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机械性能对比
退火球墨铸铁 铸态球墨铸铁管 灰口铁管
屈服强度 ≥300MPa 未定义 未定义
抗拉强度 ≥420MPa ≤300MPa ≥200 MPa
延伸率 ≥10% ≥3% ≤3%
断裂形式 塑性变形 突然断裂 突然断裂
第2个回答  2019-03-08
我解释的都是比较直白的大白话,可能不专业,但是应该比较好理解。
一般这三个数值都用在金属材料中,例如我们拿预应力钢棒举例子。
抗拉强度:通俗讲,就是能把预应力钢棒【拉断的最大值】,就是它的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通俗讲,就是能把预应力钢棒【拉变形的最小值】,就是它的屈服强度。(金属都有一定的延展性,如果力比较小,当撤销力后,金属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但是当力大一些时,金属就发生了永久变形,不能恢复原样,这个力就式屈服强度,用Mpa 兆帕 表示)
断后伸长率:通俗讲,就是预应力钢棒被拉断后,增长了多少公分,除以原来总长度,这个百分比就是断后伸长率。
第3个回答  2008-10-12
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极限值越大,断后的伸长率越小。这是由于强度是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所决定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首先咱们理解下断后伸长率,在拉伸试验中,零件伸长包括弹性伸长的部分和塑性变形伸长的部分,但断后,弹性伸长得部分回复了,所以不予以考虑,这就是要用断后伸长来算伸长率而不用受力过程中得伸长变形来算的原因。
零件的塑性变形伸长(以下称伸长),是从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开始到应力达到抗拉强度时结束(拉断了),也就是说材料的这个阶段越长那它能得到得伸长越长,断后伸长率越大,所以引入了屈强比得概念
屈强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这个数值越小,那么它的可塑性越好。
-----------------------------------------
也就是说材料的屈服强度越低(容易塑性变形)同时它得抗拉强度越高(不容易拉断)那么它的断后伸长率越高。
---------------------------------
楼上的复制粘贴别人的质料有什么用啊,你的资料能回答问题也就差不多了,问题是文不对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