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讲习所旧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讲习所旧址原是明代修建的孔庙,清代时番禺学宫占有此处。旧址坐北朝南,是一组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有大成门、棂星门、大成殿、崇圣殿、东西耳房、东侧房、东西两庑等建筑。1953年,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按原貌维修复原,现有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庶务部、阅览室、课堂、学生宿舍、食堂等。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古老的番禺学宫成了革命的摇篮。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创办于1924年7月,至1925年底已办了5届。所址先后设在越秀南路惠州会馆和东皋大道1号。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毛泽东担任所长。开设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20多门课程。毛泽东同志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编辑了《农民问题丛刊》。
农讲所教员有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赵自选等。他们分别讲授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课程。还聘请了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何香凝等来所专题演讲。农讲所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共318名。他们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军事训练,还到海丰、曲江等农村考察农民运动。毕业后,学员分赴全国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播下了许多革命火种,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农讲所旧址正门悬挂着周恩来195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进入正门,跨过泮池上的石拱桥,就来到了大成门。当年农讲所的教务部和值星室、庶务部就分置在大成门的两旁。所长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东耳房,其室内设备十分简陋。东南角有一张木板单人床,床前放着一对湖南式的方形竹箱,是存放衣物和书籍的用具,在靠西边窗下,放置了办公桌和椅子。办公桌上摆着学员的笔记本、书报和文稿以及墨砚、笔架、毛笔等文具。所有这些,都会使人们想起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的情景。大成门的西耳房是图书馆。宽敞的大成殿为课堂,崇圣殿正间是膳堂,东间为军事训练部,前院的两庑和后院的两廊都是学员宿舍。宿舍内除部分架子床外,多数是竹木搭成的统铺。现在两庑的前半部辟为陈列室,展出当年农讲所的文物和学员、教员的像片以及他们的简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进行了精心保护,并多次拨款修缮和复原旧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