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语文题

收集中外名人在家庭教育中获得的教益的小故事
两个

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这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他把斧子放在家里,自己有别的事情出去了。
  这孩子觉得那把斧子很可爱,就把它拿在手里玩起来,斧子闪着光亮,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一试。
  他家房子后面有一个樱桃园。在孩子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树林。樱桃树也是树,和别的树一样。孩子看见过大人用斧子砍树,他也要学样。砍哪一棵呢?他选了一棵最细的,用力挥动斧子砍下去,想不到一下子就把那棵树砍断了。
  孩子感到自己可能是闯了祸,赶快把斧子放回原处。
  父亲回到家里,发现樱桃树被砍掉一棵,这一棵正是一个好品种,是他最喜爱的。
  正在父亲发怒、查问是谁干的错事时,孩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
  父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没有责罚孩子。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
  这孩子名叫乔治 华盛顿。他后来成了北美起义部队的总司令。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确很有道理
。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都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社会才能生存并且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才能。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和社会上其他人打交道。互相都讲真话,这个交道就比较好打,就比较容易团结一致,事情就比较好办。如果大家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谁也不知道哪一句话是真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历来社会上的公正舆论都赞扬那些讲真话的人,谴责讲假话的人。
  有的人因为做了错事,怕被别人知道丢面子,或者会受处分,因此不敢讲真话。他们觉得讲老实话会吃亏。
  其实,从长远看,不老实才会吃大亏呢。无论一个人怎样会花言巧语,顶多只能暂时欺骗少数人,而不可能永远欺骗下去。事情的真相总是会被别人了解的,那时候,这样的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讲真话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人,也是勇敢的人。明明有了错误,还不敢承认,岂不是胆小鬼!敢承认错误,也就是改正错误的开始。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别人的信任。
  有的人,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好处,讲假话骗人,叫别人上当。这是损人利已的行为。这样的人,最后总是要被社会唾弃的。
----------------------------
——牛顿所受的启蒙教育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是爱因斯坦以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理论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在漫长的一生中,他作出了许多伟大的贡献:他创立了微积分,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他分解了日光,发现了光色的秘密;他总结出机械运动的三大基本定律,为解决繁多的机械运动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天体力学理论体系,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大大加深……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方面,牛顿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牛顿于1642年的圣诞节出生于英格兰林肯州活尔斯索浦。小时候的牛顿,总喜欢提一些千百奇怪的问题,母亲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回答。她想:世界上大凡有所作为和成就的这个“家”、那个“家”,小时候都是些好提问题的孩子。哥白尼不是问过他父亲 “我看得见月亮,月亮看得见我吗”?后来,他不是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了吗?

有一次,牛顿问母亲:“风车为什么会转?”

母亲回答:“那是风的力量推动着它转。”

牛顿又问:“风是哪里来的?”

母亲告诉他:“你看,水不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吗?空气也是这样的。有的地方气压高,有的地方气压低。空气一流通,那就是风了。”

后来,牛顿在学校里做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带有独创性的风车。这虽然让同学们讥笑了好一阵子,母亲却鼓励他,支持他探索事物底蕴的创造精神。

牛顿对科学越来越有兴趣了。一天,他拿着一个小东西跑到外祖母面前:“姥姥,你看这个,这是太阳钟。”姥姥一看,原来牛顿手上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钉子,钉子的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线条。外祖母明白了:在太阳的照耀下,钉子的影子停在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时间了。外祖母惊奇地问:“这是谁教你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牛顿笑嘻嘻地回答。后来,他的科学小品经常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人们问他母亲:“你是怎样帮助和教育孩子的?”母亲回答说: “孩子层出不穷的怪问题,蕴藏着他极其宝贵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做助燃剂,不能当水龙头。对孩子的问题,一要耐心回答,二要力求正确回答。这样,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

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任齐国宰相,兢兢业业,办事公正。一次,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几番推辞,最后碍于情面还是收下了。将它拿回去原封不动的献给了母亲。田母面露怒容说:"你为相三年,俸禄从没有这么多,难道是掠取民财、收受贿赂得来的?"田稷低下了头,以实情相告,田母严肃的说:"我听说士人严于修己、洁身自爱,不取苟得之物;坦荡磊落,不做诈伪之事。不义之事不存于心,不仁之财不入于家。你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就应处处做出表率。而你却接受下属的贿赂,这是上欺瞒国君,下有负于百姓,实在让我痛心啊!速将金子退回,请朝廷发落吧!"田稷听了母亲的话,羞愧万分,先将百金如数退还,又立即到朝廷坦陈过错,请求罢相。齐宣王听后,对田母的道德风范称赞不已,他对群臣说:"有贤母必有良臣!相母之贤如此,何愁我齐国吏治不清。赦免相国无罪。"并诏令天下学习田母廉洁清正、教子有方的高尚品德。田稷更加严以自律,后来成为齐国一代贤相。

崔母教子忠清

崔玄晖,唐朝人,官任员外郎之职时,他母亲卢氏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我曾听见人讲,子孙做官,若说他生活清贫,这是好官;如果是财物充盈余裕,奢侈享受,这是坏官。我以为这个观点很正确。我看见许多做官的亲戚,用很多钱财侍奉双亲,而双亲竟然不问那些钱财从哪里来,如果它是来自薪水俸禄,那就很好。否则,这跟强盗有什么差别呢?纵使没有大罪,难道内心会没有愧疚吗?你今坐食俸禄,如果不能为国尽忠、清廉为政的话,何以对得起天地覆载之恩?"崔玄晖奉母训,即以清廉自励,尽忠爱民,做官以清白名于世。

清清白白端端正正的做人,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做官,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时时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刻刻要惕励自己的道德操守。教导子女修身重德,才是为子女长远计,才是对其真正的爱护和负责,才能使其无怨无悔的立于天地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9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侯的故事就是激励教育的典型例子。
华盛顿小时侯用斧头砍掉了庭院中的苹果树,他的父亲看到后很生气。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认错,父亲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赞许他的诚实。父亲的这种赞许对华盛顿来说是一种鼓励,他的诚实习惯因而逐渐养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