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确同等对待非全硕士,用人单位为何还是歧视他们?

如题所述

首先,长久以来的观念里面,大家都觉得全日制才是真材实料,非全是混文凭的,所以用人单位更想要全日制。用人单位会区别对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最主要还是以前的观念在这,没有改过来,一般非全日都会和自考、函授等等形式的教育放在一起,不如全日制那么有说服力,而且因为不需要全天在学校或者直接不需要去学校,就成了很多已经有工作还想要拿个更高一点的学历又没有时间的人的首选了,这也就给用人单位留下了非全是混文凭的印象。

其次,虽然现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统一考试,同一个国家线,但是最终录取分数和培养方式都不一样。虽然相关部分一直强调不能却别对待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而且在前几年改革之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都是同一张试卷,也是同一个国家线,但是我们都知道学校会择优录取,所以一般情况下,全日制的最终录取分数是要比非全高的,而且培养方式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也会把他们区分开来。

再者,现在并不缺高学历人才,对于同样有硕士学历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来说,用人单位自然会更想要全日制的。这两年,全球经济形势都不是很好,企业能容纳的员工数量也是有限的,加上毕业的学生也一年比一年多,这就让就业市场竞争特别激烈。那些福利好、知名度高的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自然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且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并不了解,只能通过学历来筛选应聘者了。

最后,相关部分应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应聘者同等的应聘机会,而不是在应聘的第一个环节就卡死了非全日制。我们都能理解工作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学历学位只是个门票,尤其会计、医生、老师等等职业在就业之后根据工作表现,还会评职称,对于老会计、老教师来说,相对于出身,更加重要的是职称。但是用人单位直接不给非全日制硕士应聘的机会,那么非全日制毕业生再有才华,也没有展现的机会啊,所以应该要求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同样的应聘机会,之后再凭实力论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1
希望招聘更优秀的工作人员。在同等薪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利选择更好的员工条件,没有歧视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20-09-16
有钱人都是这样吧,为了显得自己有优势,当然是会挑一些不如他们的打压一下,显得有优越感。
第3个回答  2020-09-16
总体而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差异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对比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其实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还是由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
第4个回答  2020-09-16
歧视无处不在呀,本地的歧视外地的,有钱的歧视没钱的,开车的歧视走路的等等。为了展现自己的优越性,只要比别人强的地方都是能歧视的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