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究竟触怒了美国人的哪根神经?

如题所述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前半段人生,像极了一段“美国梦”的故事。

1946年,尼克松当选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自此开始,拉开了自己政界路途的帷幕。1952年当选美国副总统后,于1956年再度连任。

这副总统的位置,一坐就是8年。眼看着时机成熟,1960年,尼克松参选总统,却败给了肯尼迪。之后他并未气馁,在1962年,又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不成想仍旧落败。

接连打击下,尼克松抖擞精神。1968年,再度参与总统选举,最终成功胜出。4年任期结束,在1972年,他又在选举中以压倒性的优势,成功连任。

可这一年,因为一桩极大的政治丑闻,将颇有作为的尼克松,拖入了人们非议的泥潭中,这就是“水门事件”。

层层信息爆炸下,造就美国历史最大的政治丑闻

“水门事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水门大厦。1972年,正值美国总统换届之时,党派之间闹得沸沸扬扬。水门大厦内,却迎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6月17日凌晨,5名悄悄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被捕。这些人要是偷盗财物也就罢了,可经警方查证,发现其中一名成员,名叫詹姆斯·麦科德,竟然是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头目。

他们的目的,也并非偷盗财物,而是受命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借此暗中窥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

好家伙,这让人直接好家伙。要知道,美国人都崇尚自由、民主,瞅不得暗中使绊子的事。眼下正处于大选紧张的节骨眼上,突然整这一出,对于尼克松的声誉,可是致命打击。不过,那时候,两党竞选正值白热化,事件刚刚报道的几个月里,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这时候,作为揭开这场政治丑闻的发起人,《华盛顿邮报》首当其冲。其派遣了两位记者前去采访,一篇一篇的报道跟进,彻底将这件事情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以《证实尼克松的高级助手与秘密基金的联系》一文,瞬间将“水门事件”推上风口浪尖,成功连任的尼克松,立刻被无数媒体寻求访谈。

证据被查出,各种骚操作着实让人迷惑

随着《邮报》的大肆报道,尼克松的声誉一降再降,期间,他曾下令不许邮报记者报道白宫社会活动,甚至不允许该公司所属的电视台更新执照,借此打压。可惜,丑闻一旦披露,接踵而来的曝光就已经停不下来了。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尼克松也着实迷惑。要真不是你干的,咱一清二白的摊开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要真是你干的,这件事被揭露出来,于总统名誉十分不利,那下手就要快准狠,彻底切断问题源头,加紧舆论造势,将自己的形象正面化。可惜,他好像并未意识到这点。

1973年3月,在法庭上,法官宣读了麦德科写给法官的信件。信中称:美国政府为掩盖与此事的关系,要求被捕人员保持沉默,并主动认罪。矛头直指尼克松政府,在新一轮的调查下,大批政府高官因此落马。

面对大批媒体的质问,尼克松立刻声明,自己事先并不知情(倘若是他做的,这点倒也没错,要是直接承认,不原地垮台才怪)。这时候,骚操作来了:尼克松并未阻碍之后的任何调查,不料在调查委员会的追查下,掌握了其自1971年起,就在白宫安装窃听设备的证据。

此新闻一经报道,老美全都哗然一片。调查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没想到他却以总统的行政特权拒绝给予(迷惑行为)。

人们议论纷纷,法官觉得,即便尼克松身为总统,那也是美国公民,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没想到,尼克松恼羞成怒,直接下令免去调查这一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职务(迷惑行为+1)。

各方舆论压制之下,最终下台

尼克松的这一行为,立刻引爆了美国各大电视台,当晚,这些电视台为了获取流量,甚至立刻中断正常节目,滚动播放这一爆炸新闻。说到底,这不就相当于尼克松默认了吗?因为心里有鬼,才不敢大大方方交出录音带。

群情激昂下,众议院决定弹劾总统。眼看着火烧眉毛,尼克松一边加紧销毁录音带上,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一边面对公众,强调行政特权,用来拖延时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交出的录音带中,有一盘清晰的记录着“水门事件”第6天后,他指使助手阻挠FBI调查的录音。

这下,可谓是真相大白,连着白宫都抖三抖。那些信任总统的人、一直支持他的人,全都感受到被出卖的愤怒,尼克松落得了众叛亲离的下场。最终,1974年,尼克松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职期间辞职的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