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好寻诗的含义讲解?

如题所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山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http://www.slkj.org/c/1263.html。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瑶草:仙草。
武陵溪: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枝:一作“花”。
倚:依。一作“欹”。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
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第2个回答  2020-10-07
云深处有人家的bai意思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du有几户人家。该诗句出自zhi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山行》,全诗原dao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文意思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远处秋山,一道石径,蜿蜒曲折;白云掩映,竹篱茅舍,炊烟缭绕。近处,一片枫林,红叶流丹,诗人似乎忘了腹中饥饿,旅途劳顿,停车驻足观赏,留恋不舍。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
第3个回答  2020-10-07
到洛阳城

霓朵琼枝艳未央,倾城魏紫与姚黄。

五千年史开新纪,十万珠花起画墙。

忆到商周天旷远,心同伊洛水沧茫。

相宜最是云边月,遍撒清辉照梦床。

过白石山红桦林

半壁烟亭画不工,晴川草色乱蓬蓬。

人缺慧眼非缺景,横看绝行侧看通。

即使葱枝偏夏绿,也催老叶到秋红。

何如趁取时光好,把示新容代旧容。

上白石山

星车摇梦路轻盘,玉幻明辉耀大千。

壑壁苍岩横翠杪,峰林紫露坠寒潭。

长风俱自心头起,绮象宜从雾里观。

客问何方仙草盛,白云深处尽芝兰。

过殷墟

几曾沧海换桑田,徒向鸿蒙叹大观。

水去长洹三百里,墟埋旷代五千年。

城荒不续春秋梦,地老堪磨日月圆。

此际无从悲逝事,只将泪眼看当前。

端午后日北京青年餐厅醉拈春字

漫座歌弦浸酒深,隔窗树色渐缤纷。

擎杯但许言无忌,忆事原知梦有痕。

笔触端阳略悲慨,人同小馆共青春。

开怀不为街风爽,一瓣馨香彻夜闻。

过大同与战友共忆塞北戍边

腰悬赤胆映旗红,未枉青春予大同。

雪淬吴钩辉日月,橹摇御水渡舟篷。

挥毫还作出师表,试力犹开射虎弓。

谁问廉颇能饭否,楼头铁马尚嘶风。

酬大石桥寇春连诗友赠《濯月集》

沽酒春席不寂寥,连番热浪退寒潮。

杯添底气能肥胆,月浸诗情好打包。

渤海帆收载云厚,家山雨过看青高。

来年或可重相会,莫认石桥作灞桥。

五月七日战友聚会北京有作

酒夜杯添故事多,心追过往忆成河。

半盆硬若钢丝面,一首亲如兄弟歌。

蹈火豪情犹备份,同袍义气未消磨。

临别待问重逢日,却道何年不好说。

贺庆阳诗词学会成立兼致匡晖会长

晚来风绿陇东枝,未怨清明载酒迟。

花信乘风频过野,医刀去病又裁诗。

争流九派潮头浪,直越千山云外石。

三春过后期秋近,留得花种好繁殖。

患突发性耳聋有感

素弦对月曲难成,锦瑟揉出帛裂声。

几处余音依旧在,一双灵窍暂时停。

疑人本未真偷斧,掩耳原非好盗铃。

索性由它隔世事,嘈嘈的确不中听。

丁酉正月初四家冲兄于九头鸟饭店招饮依笙吟兄韵

招徕何故恁迟迟,已换天干与地支。

就座当无人异梦,开门却见入同时。

晕乎飞作九头鸟,醉也倾空三脚卮。

归去云高不碍眼,西山落照看参差。

丙申腊月十六张家口雅聚拈得“无”字

蜗居偶尔感孤独,抱酒来寻小火炉。

车过燕山风更冽,冬临坝上雪初浮。

情怀自信三分在,笔墨焉能一点无。

此日擎杯当酩酊,冰寒正好唾成珠。

丙申除夕守天命之岁感作

碌碌劳劳又一年,五十秋去更流连。

依然晚会能宵夜,未必灵丹可驻颜。

冻墨凝诗从笔底,香风馥雪在梅边。

晓来欲睡回笼觉,已唱雄鸡不敢眠。
第4个回答  2020-10-08
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 《渡荆门送别》, 其题眼为“ 送别”, 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 、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 、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 、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