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的三句脏话,没点文化很难听懂,有点文化的听了为什么会被气疯?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有气急的时候,无论是普通的市民,又或者是那些文绉绉的士大夫,当然了,古代的学者,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自然不能满口的污言秽语,那显然是影响自己形象和名声的,如何骂得有水平而不失风度,也成为了一门艺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将王司徒骂得哑口无言,怒气填胸,一命呜呼。而在古代历史上,也有著名的三句脏话,骂人不带脏字,没点文化很难听懂,有点文化的听了会被气疯,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首先第一句的发明者,是汉代的司马迁。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然而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便匆匆落下了帷幕,也是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而作为汉朝人,对于秦的灭亡自然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司马迁毫不掩盖他的情感,他如此提到“(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很显然,司马迁认为胡亥正是大秦帝国倒塌的罪魁祸首,因此他将其形容为“人头畜鸣”,意思就是你胡亥虽然长了个人一样的脑袋,却发出畜生一样的鸣叫。这个词汇也就成为了经典的骂人语句,被多次引用,比如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写到:“是真吾弟之乱命也,其将谓我人头畜鸣者耶?”

而接下来两句脏话,不是源于别人,竟然是儒家祖师的孔夫子,孔子究竟因为是什么事情生气呢?孔子和一名叫做原壤的人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两个人都是鲁国德高望重的学者,但是原壤这个人却很不在意礼节方面的事情。有一天,上了年纪的孔子去拜访自己的这个老相识,然而原壤却是以双脚叉开坐着的方式迎接孔子。这让强调礼法的孔子十分生气,便骂他:“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完还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也被保留下来。当然了,孔子的本意是年迈之人应该更好地给晚辈做出好的榜样,并没有不尊老的意思,不过这句话流传下来,常常被用到形容那些老奸巨猾的人身上了。

孔子骂的第二个对象,是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他敢于质疑,也有一番自己的成就,但是宰予有的时候太懒惰了,孔子对这名学生也是又气又爱,一次宰予在白天上课的时候,竟然睡起大觉来,孔子看见了他的言行,失望的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的意思是“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成为了后来老师们常常使用到的名言,教育那些不听话的学生们。有意思的是,这三句著名的骂人话,以前很多不识字的人不解其意,因为它们往往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是在读书人看来,这自然是莫大的侮辱和尖锐的人身攻击,有文化的人往往能被气疯,因此孔子和《史记》的话也就常常被读书人引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以前很多人不识字不理解其意思,而这种比喻的修辞却对有文化之人不陌生,比喻更突显了侮辱之深。
第2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这三句话用的都是典故骂人,而且还是很狠的那种,没文化的人压根就听不懂,有文化的秒懂,而且会知道这是别人骂自己,所以会被气疯。
第3个回答  2021-03-05
以前很多不识字的人不解其意,因为它们往往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是在读书人看来,这自然是莫大的侮辱和尖锐的人身攻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