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陪孩子一起学习

如题所述

我希望我们家长更多的是已一种交流的方式一起各抒己见,把自己陪孩子学习过程中认为好的方式方法讲出来,大家相互借鉴,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共同成长。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若干年后能够真正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真正轻松的、快乐的、幸福的去生活。一:到底是谁来陪孩子学习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单单只有学习这一项,它还包括很多、很多,他的健康、心态、性格、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综合的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项极其浩大、复杂的、长期的工程。所以我们家长要先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首先家长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家长做出牺牲来陪孩子学习。千万不要想我的孩子是不需要大人的陪伴自己就能学习好,起码在我看来这很难实现,现在的竞争太残酷了。注意我没有用“辅导”这个词,而是用“陪”。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孩子学什么,你也学什么,再做一次学生吧!!!我们家长在家里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和孩子在一起学习,那样会使我们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感,我觉得“陪”这个字更能体现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类似于同学、伙伴这样的关系。这样会使孩子感觉到平等、轻松,他不会很拘束、紧张、甚至是害怕。我认为,陪孩子学习的最好是爸爸妈妈其中的一个人,当然,不否认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在陪学习,但是这样的家庭实在是太少了,还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一下,我所观察到的是,老人几乎没有不惯着孩子的,长期下去,孩子一定会有小毛病养成,尽量让孩子在我们的身边成长,孩子是我们的,不是生下来给老人的。绝大部分还是做父母的在陪孩子学习,毕竟孩子最信任的还是爸爸妈妈,最了解孩子的也是爸爸妈妈。首先夫妻间要决定下来谁陪孩子学习,千万不要同时上阵,你一言,我一语,为了证明谁说的对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孩子最终都不知道听谁的了,夫妻之间还会产生矛盾。大家可以先试一试夫妻每个人都单独去陪孩子学习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反应,他更愿意和谁在一起,他更能接受谁的学习方法,他更喜欢学习了,笑声更多了、成绩提高了,回到家很自豪的告诉你受到老师的表扬次数越来越多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这个庞大工程的首席工程师了。刚才,我提到了“牺牲”这个词,也许言语上有些严重了。不过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一位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很多。在你陪孩子学习的时候,是否会有很多的电话打来?朋友的牌局、同学的聚会,单位的工作,总会有一些事情需要你去。我的做法是:我可以去,但是我现在在陪孩子学习,必须学习完了以后,我才能去。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我是属于孩子的,真的有一些事情你不得不离开的话,那么第二天你也要检查他的作业情况,做到随时掌握他的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刚开始很多人会不理解,不断的催促你,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也就习惯了,他们知道你在陪孩子,再做正事,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和孩子来抢你了。做家长的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付出就从现在开始了,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人生第一个起跑线上。多年后,你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你的付出是多么的值得,优酷有一则广告语就是“付出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其实得到最多的也是我们。二、怎样正确的学习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喜欢去学习,离不开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那么做家长的怎样去培养呢!首先你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家长,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要认为我是你的家长,你就得全听我的,“证明自己正确和伟大的人”你就已经是错误的了。做孩子的朋友、多听他的意见,尊重他的想法。我和我儿子的关系很有意思,他对我的称呼很多时候是“哥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其他的都往后排,时间长了,他自己就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了。学习累了,就休息一会,你可以给他按摩,和他开开玩笑,吃点水果,我和我儿子有时会练练拳击,全当是放松。尽量不要让他去看电视,甚至是玩电脑。在这里我插一句话,现在的社会很多元,孩子除了学习之外有很多种选择去打发时间。网络、电视、手机、小故事书等等等等,一个不留神,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一旦他们喜欢上了,再收心就很难了。尤其是电脑,我坚决反对现在的小孩子接触电脑,我的一个同学的小孩就玩电脑,我很不理解,她给我的解释是,学习完了不玩电脑那做什么呢?那学习完了除了电脑就不能做别的吗?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我们家长自己想一想孩子在电脑前都做些什么了呢!90%都是在玩游戏,没有太多的意义,浪费了时间,最后眼睛都近视了。得不偿失,到了他该接触的时候,我们怎么会不支持呢?学习要有计划,孩子还太小了,这个需要家长来定。要先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辅助的教材放到最后,一点一点的和他学习,千万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有足够的热情参与进来,幽默感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要吝惜赞美之词,“你真棒、很好啊、这题你都会做了,太厉害了、你是最好的等等等等,赞美、夸奖的话我们做家长的还不会说吗?还要有身体接触,拥抱、亲吻、击掌、捏捏他的下巴、鼻子、抚摸他的头等等,还要有肢体语言,甚至是夸张的肢体语言。做对一道题、写好了一个字,可以热烈的欢呼,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传达一个信号,就是你在我心中是最好的,最棒的,给予他最大的自信。也许这个时候在别人眼里你都快成一个疯子了,当你也感觉自己快成一个疯子的时候,你就做的最好了,你也会成为一个快乐的疯子。学习现在学的,复习以前学过的,预习将要学习的,学习中要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举例子………引导孩子的思维自己去思考,有的时候孩子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就一定要顺着他的想法往下说,不要随意地就去否定,天才首先也要有想法。中国孩子是全世界学习最勤劳的,可是到现在,严格意义上说,真正获得“诺贝尔”奖的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有)。原因就是很多条条框框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按部就班,不肯接受新的思维方式,我们国人的想象力有的时候太差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创新大国。有的时候孩子还会提出很多让我们很难回答的问题。我的儿子就问过我,蛐蛐吃什么?太阳穴是做什么用的?我真不知道。我知道答案的,我就会耐心的解答,搞不明白的,记下来,通过网络也要回答他的问题,这样他就越来越喜欢问问题,发现问题,他知道的知识就越多。最后就是关于考试的事情了,我基本不太在乎我儿子考试的分数,我从没有说:这次考试你一定要考双百这样的话,我会告诉他自由发挥,认真审题,学会检查,分数并不重要,就是一次小小的检测,让他心态上放轻松。但这并不代表怎么做都行,学习是严谨的,家长不要说什么:行了,差不多就行这样的话。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差不多就给你个满分的。奖励必不可少,奖励的好会成为他学习的动力,奖励不好会成为他的筹码,不要说:你考试考好了,我给你多少多少钱的话,不否认,真正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人肯定不缺钱,但是现在不要告诉他这样的话,学习目的就是为了钱,性质就变了。我们家长就是我们孩子的榜样,我们怎么做,他都看在眼里,并会去效仿。教给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什么事情是好事,我们可以去做,什么事情是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去做,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智商高、情商高的有素质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在社会上,这样的人还是受欢迎和尊敬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小孩子是一家一个,在家里呢是我们一家几个大人在陪一个孩子,那我们有的时候都会感觉很辛苦,很累。大家想一想在学校呢?是一个老师看管6、70个小孩子,现在的小孩呢!在家都是小皇帝,都很聪明,鬼点子特别多,各个都是小淘气。老师要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安全,以及解决他们中发生的很多很多问题,大家就可想而知,王老师要付出多么大的艰辛和劳动。所以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向尊敬的王艳秋老师表示感谢。您辛苦了,谢谢您!!!谢谢……………… (参加然然的家长座谈会,还上台发了个言,这是原稿,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6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为孩子做伴”和“辅导孩子”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陪与不陪的对错,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进步情况来确定。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一)陪出兴趣

家长陪作业的基本方式:你做,我看;你做,我评;你做,我帮。如果孩子不欢迎,甚至有反感,那么,首先要为孩子寻求兴趣点。

1.迁移法。有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兴趣,例如电脑、游戏、电视、乒乓等。家长要善于了解孩子兴趣的中心点,做作业之前从这个兴趣点出发,让孩子先做一会儿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活动,接着开始投入作业之中。也就是先让其情绪活跃起来,然后迁移到作业之中来。这种方法,对于常被责备的孩子是容易见效的,因为他得到了一份自尊、自由和主权,会产生兴奋感,从而乐意去做作业。也有孩子不信这一套。让他玩,很开心,叫他做作业就翻脸。对于这种孩子,要讲究迁移艺术,减少迁移痕迹,找准迁移时机,让孩子在玩乐之后心甘情愿地进入学习状态。

2.超越法。自己超越自己,今天的作业超过昨天。这是个不高的目标,孩子能接受并激起“试一试”的乐趣。可以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比,一题一题地比,一页一页地比;也可以将完成的时间、正确率一天一天地统计,进行评估与展示;还可以用“小红花”等形象符号并配合一定的奖励,渐渐培养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与恒心。

3.结伴法。让自己的孩子推荐一位信得过的同学,作为学习“伙伴”,然后,慎重地选择时机,邀请“伙伴”到家里来一次,同时同桌完成同一天的作业。邀请的“伙伴”要是邻近的、水平相近的“近榜样”,而不是一味追求的“高榜样”。过去一贯不听大人指挥的孩子,有可能很乐意参照同龄伙伴去模仿,并在模仿中产生无限的乐趣。

4.爱抚法。不能好好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往往是基础差一些。这些孩子在学校、家庭,往往缺少关爱与帮扶。所以,父母应多多分析孩子作业的细节,给予急需的指点与帮助,解除其心中的困惑与苦恼,找回写作业的信心与兴趣。家长要真正做到: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二)陪到自通

当孩子有了做作业的兴趣后,还不能就此放手不陪不问,还需要在作业的全程中为孩子扫除障碍:

1.为什么孩子每次都磨磨蹭蹭迟迟不开始做作业,不进入状态?

2.为什么做了一会儿,忽然减慢进度彷徨不前?

3.为什么做完了大多数题目,却故意漏去了一部分?

细心的家长应找到答案:孩子还没有具备“自通”的基本能力和习惯。“自通”,包括四个方面:

(1) 通内容。今晚要完成的内容,要在学校搞得一清二楚,回家就不会因疑惑而丢三落四。

(2) 通程序。家庭作业有语数学科的读、写、算等各种类型的,今晚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应该在心中有个合理的安排。有的孩子不注意科学安排时间和节奏,翻到什么做什么,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混乱、麻烦和拖沓。

(3) 通重点。当晚作业的重点是什么?老师会布置吩咐好,自己应听明白,以保证重点内容放在最佳时间和充沛精力之中。有的孩子不注意这一点,到了很晚很累时,才把重点内容翻出来草草了事。

(4) 通难题。这一点最重要。今晚作业难题是什么?我能独立完成吗?不要等到晚上才又气又恼,又问爸妈,又打电话。主动性强的孩子,在学校就先浏览一遍,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到晚上就有了主动权和绝对把握。

孩子具备了四通,作业就基本上脱离了“陪”的依赖,而且可能产生可贵的主动创新精神。

(三)陪出效率

孩子能自主独立完成作业后,还需要陪。陪什么呢?不是陪“完成”,而是陪出“效率”。

有效的方法有三种:

1、省时法。可以这样训练,如果估计今晚作业30分钟做完,可要求缩短到28分钟,这个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能激发学生效率意识。相反,如果想以增加时间去获取优秀,很可能适得其反。

2、竞赛法。可以与一位同等水平的同学约定,各人自家写作业,两人用电话发出“开始”口令。然后,谁先完成即以电话铃为号。

家长协助孩子,根据作业的质与量及所花的时间,进行评估,并不断总结提高。这种竞赛法操作起来并不难,对孩子也很有利。

3、汇报法。每天晚上,将完成作业所用的时间记录在作业纸右上角,第二天主动向老师汇报。这种方法要是能得到老师的配合支持,效果也挺好。汇报,家长也可以参与,以书信、电话方式经常向老师汇报,表扬孩子在作业、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学校共同以赏识的良策为孩子打开“我能行”的大门。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孩子养成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很有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26
多和老师沟通,同时也要经常和孩子谈心,让他明白父母和老师的苦心。 但请注意言行,小孩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初一的孩子,会产生叛逆心情,沟通时不要总摆出大人的样子。 要知道,上初中后你不能再把他当小孩子看待,一些关于孩子的小事让他们自己做主。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尽量让知识容入到游戏中,这样边玩边学效果很不错。 我今年上初三,边玩边学的办法让我受益百倍。初一时妈妈的强制学习让我很苦恼也很伤心,我不希望有人和我一样。现在我是自主学习,效果也不错。妈妈不用操心她也很高兴,重点是我成绩还挺好
第3个回答  2017-04-26
首先对于孩子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解决各种问题,陪同孩子完成作业。
再者就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做一些习题,家长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做作业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21-03-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