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我国广告业的影响与对策

一篇小论文的题目,字数在4000左右!有的直接给我发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没有整篇论文的,也可以给我发点有用的资料!先谢谢各位!!!满意答案追加200分!诚信做人,信誉第一!!!

  只能给你找点相关资料了,毕竟这个话题已经久远了,你自己整理一下,看能不能对你有帮助:

  我国加入WTO后,广告业将会受到哪些影响,发生何种变化,这是当前广告业普遍关心的话题。相当多的看法是“入世”以后中国广告业将面临强大的冲击,但更积极的观点认为,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出现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的领域迅速扩大,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与优化,这就为我国广告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广告业发展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和变化,准确地把握影响领域、特征与程度,既是加深对“入世”全面认识的需要,也是我们采取积极对策以适应经济大环境的重要前提。
  一、对外开放领域的迅速扩大,为我国开辟了广阔的广告市场
  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出现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的领域迅速扩大,并将直接推动全国对外开放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与优化,这就为我国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广告资源。当今在国际广告市场上,国际名牌产品的广告宣传和电信、金融、旅游、保险、中介等贸易服务的广告量一直处在主导地位。从国内看,这些行业的广告也做得十分火爆。以北京为例,这些产业和行业的广告发布量已占总发布量的90%以上。可见“入世”后,广告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加,预示出我国广告业进一步繁荣的美好前景。
  二、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广告业已初具实力 (一)发展速度快。到1999年年底全国有广告经营单位近6.5万家,从业人员近59万人,广告经营额已达到62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增,行业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广告市场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潜力和消费潜力巨大,而这正是广告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 “入世”以后,国外产品将大量涌入中国,我国也将迅速扩大出口贸易额。作为为商业流通鸣锣开道的广告将更加活跃,这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广告业得到的一大“实惠”。
  (三)法律法规比较完备。我国广告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与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法制建设并不滞后。我们除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管理条例》这两部基本法律外,还有几十项专项法规。“入世”后,把握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广告行为,展开公平竞争都有了基本法律保障。
  三、入世在即,改善广告市场环境势在必行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入世”以后,随着整个国际投资结构的调整,跨国的广告公司绝不满足在华设分支机构这种“小打小闹”,而要建一批实力雄厚的广告公司与我们争夺市场。合资的广告公司也会通过第二次投资,扩大其投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国广告业构成一种威胁。
  2、解决外资超国民待遇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利用更多的外资,国家及地方政府给予外资企业许多超国民待遇。WTO对给予外国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没有限制性条款,但给予外资的优惠实际是对内资的歧视,加入WTO后,如果继续延用超国民待遇政策,肯定会进一步削弱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3、规范媒体经营秩序。
  以户外广告为例,目前我国户外广告的设置和经营很不规范,审批随意性强,经营户外广告都是临时许可,不少城市往往以整治城市环境为由,责令拆除,违约情况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严格按《广告法》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出设置规划,使之公开、透明。通过贯彻实施规划法律法规,减少随意性,使经营主体从长计议,稳妥经营。
  另外,网络广告已成为国际广告市场新兴发布媒体,其发展有不可阻挡之势。但经营资格的确认、监督管理的办法我国至今无法可依。如再不立法定规,拖延下去,必将自由泛滥,不可收拾。
  媒体垄断、自我代理、擅自印刷、发行、投递印刷品广告,以及在时段与版面的招投标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都将影响广告投资环境的改善,不符合WTO的法律原则,都应当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使之规范有序。
  四、面对“入世”,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扩大经营规模,发展综合实力
  主体弱小、实力分散是我国广告业明显的弱势。美国20多家广告公司垄断了全国80%的业务,日本10多家广告公司垄断了全国85%的业务。而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家广告公司能与他们抗衡。我们急需一批体制全新、配置精良、功能齐全、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广告经营实体。
  (二)发展非公经济,构成广告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以北京市广告业发展现状为例,国有广告公司(具有媒体垄断的公司除外)均在走下坡路,在全市广告经营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私营广告公司、自然人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却生机勃勃,经营搞得十分活跃。新形势面前,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扶植非公经济,使其与国有广告公司共同发展。北京市目前已调整了一些具体政策,在市场主体准入上已放宽了条件。如注册广告公司,注册资金由100万元降至50万元,自然人组建或私营企业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经营广告代理发布业务,从业人员也不再有名额限制,广告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和广告审查人员培训允许在注册登记后规定的时限内进行,且可以参加集中培训,也可自学经过统一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三)大力开展国际业务,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广告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向贸易技术出口一样,瞄准国际市场,敢于出击,善于出击。当前发展外向型广告业务,面临两个非常好的机遇,一是开放领域和进出口贸易扩大以后,国外跨国公司要大量增加在中国的广告投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争揽代理业务。另一个良机就是随着“入世”享受最惠国待遇后,我国出口贸易尤其是电器产品和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会迅速扩大,广告业应与国内企业相伴,同步打入国际市场,为宣传中国产品配套服务。
  (四)大力发展广告教育,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广告经营人才
  “入世”以后,跨国广告公司在中国投资,会引发新一轮的人才流动。面对这样严峻形势,我们更应该重视广告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新世纪培养我国广告业的高精尖人才,使我们的广告教育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另外,一个先进合理的用人机制是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关键。
  总之,“入世”将使我国广告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广告资源更加丰富,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和规范,这是主流和根本。在“入世”过程中,无论是政府改变相关体制还是广告业的改革,都难免感到一些不适应或者引起“阵痛”,但只要我们头脑清醒,把握趋势,积极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其主动权仍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
  关于WTO的议论已经很多,对于我国传播业影响的议论也早就有了。现在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我国所有关于“入世”的谈判,在大众传播方面并没有出任何承诺,因此,“入世”对我国传播业的影响,从宏观上泛泛议论的较多,被动的如何“应对”的文章较多。我想进一步谈的是,具体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文件的条款对我国传播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WTO运作机制对我国传播业管理体制的挑战等问题。

  世贸涉及三种贸易,其中两种与传播业有关。

  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由1947年形成的《关贸总协定》演变来的。二战后,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已经意识到,战争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有效途径,需要有一种防止爆发战争的国际安全体系。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明显地意识到世界需要资源共享和共同的市场游戏规则,建构一个和平竞争、开放的经济贸易体系。由23国签署的《关贸总协定》适用范围主要是货物贸易,参加国(逐渐增多)从那时起到WTO成立,进行双边、多边的各种谈判共有八轮,大大缓解了由于贸易纠纷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但是,这种协议是政府间的,不是国际公约,只涉及货物贸易,而且缔约国的一票否决权也不尽合理。80年代我国参与关贸总协定谈判时,传播业对此的关注不多,因为确实它与传播业的关系不大。

  根据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形势,1986年在乌拉圭开始的第八轮多边谈判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两大项列入其中,于是我们就从面对一种贸易,扩大到三种贸易,而且后两者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显然会越来越大。与会国进一步认识到,有必要创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解决全球经济中的新问题。1994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其主要的游戏规则的文件,便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60多项、厚达3万多页的各种协议。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是信息时代新的贸易形式,这就与传播业有了较为明显的关联。但是具体说来,并非只要协定写的我们就得遵守和执行,特别在传播业,更是如此。在这方面,我们的某些媒介以往对此的过分炒作,其实是不着边际的。

  关于知识产权,大众媒介涉及的只是一小部分,诸如采用非本媒介的拥有版权的文章、编制的广播电视节目、音乐和歌曲的版权问题。目前我国正在修订《著作权法》,即是为了完善这方面的法律,作好加入WTO的准备。原来的著作权法中关于音乐和歌曲的著作权,对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标准,这不符合世贸的“同等国民待遇”的原则,需要改进。
  我国现在关于“入世”的谈判,并没有直接涉及与传播业有关的服务贸易中的印刷服务、视听服务(服务贸易协定共有十二大类,印刷服务和视听服务在第二大类),也没有在这方面作任何承诺。在中美谈判中,我方同意在十五年内把中国看作非市场经济国家。换句话说,十五年内传播业开放或不开放,取决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外国的什么要求(十五年后怎样,也还要谈判),因为世贸组织还有一个原则,即尊重各主权国所制定的各种贸易政策。即便承诺了什么,也有完全开放、半开放和不开放的选择权利;半开放还有准入时间、数量、资本比例、经营额度等等需要谈判,总之,你给了人家什么,人家也就有权利给你什么。就此而言,我国既然对大众传播业什么也没承诺,可以仍然按过去方针办,继续生活下去。

  市场准入的其他领域对我国传播业的影响

  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并不仅仅是过一道关口,而是意味着我国的经济运行将逐渐步入一个有着崭新游戏规则的环境。世贸组织的运作原则包括:多边贸易体制、非歧视(均等最惠国待遇等等)待遇、同等国民待遇、对发展中国家适当的保护政策、尊重各主权国所制定的贸易政策和各国政策的透明度等等。当我们在大多数贸易领域逐步进入WTO,这些规则生效之时,规则并不是只在狭隘的某一领域起作用,因为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着的,特别在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播与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

  比如我们有条件承诺的公共电信业,一旦进入,就得按照协定的规则来办:“各国政府必须确保外国服务提供者没有歧视地进入公共电信网络。”而现在愈来愈多的人是从网上而不是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上获得新闻信息,这就会对现在的传播业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还允许银行、保险和运输业大范围的开放,网络公司也将逐步大量的进入,它们的大量业务会带动电子商务极为迅速地发展(我们承诺五年内全部取消这方面准入的限制),广告会有多少从传播媒介流向电子商务和网络,这需要想想,冲击不会是偶然的,而可能是蚕食性的。根据对等原则,我国的CCTV-4通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上了美国的卫星频道,那么我们就得予一定的回报,于是开放珠江三角洲的天空允许他们的卫星非新闻类中文文艺节目落地。以后这类卫星节目可能会更多地进入,对我国电视的冲击会逐渐感觉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现行的广电管理体制能否适应,怎样应对,早考虑比晚考虑好。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还有许多对传播业带来机遇的事情。例如我们已经承诺逐步降低纸张的关税,纸张的消耗占报社支出的八成,纸张关税的降低对我国的造纸工业会造成压力,对报社则可能会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报纸价格。我们承诺了各种维修、仓储、广告业的开放,那么随着方方面面的零售市场的扩大,媒介这方面的广告栏会做得比现在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于媒体(从种数到具体的版面数量、广告所占比例等等)总量控制的政策是否适应新情况,要不要或能不能改变呢?

  根据现在的谈判,我国承诺进入世贸组织后五年,信息技术进入的关税将是零。一旦关税变成了零,许多信息技术设备将更加便宜,各种传统媒介技术更新的成本会大大降低。然而,公众同样也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较高级的电脑,更为方便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这会分流多少原来的受众,现在需要想想。
  由于各种服务贸易之间有相通之处,我们既然允许外资在国内办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那么总不能限制他们为媒体的文化传播、广告业务做点什么,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经济行为,实际上控制某些期刊。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是现实,进入的类型可以数出十几种。既然许多代表各种利益的资本准入了这么多领域,经济的多元必然要求不同的声音,分别代表各个利益集团以及依附于集团的广大员工的利益,这会对我们的既定政策提出新问题。

  世贸的运作原则对我国传播业影响

  世贸组织并不是一个商业机构,而是一个制定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方,一个沟通和对话的场所,它有约束机制,这就是一些运作原则和十分全面、详尽的框架协定、许多双边或多边的具体协定。既然“入世”实际上会对我国的传播业发生种种间接影响,那么一些基本的世贸运作原则我们需要熟悉和理解。

  例如,认为我们在传播业方面“入世”,就会发生“媒介帝国主义”或“媒介霸权主义”。这要全面考虑,确实会有信息强势的压力,但发生冲突的原因,也可能来自其他方面,也可能是我们的传统做法不适应新情况,还有文化沟通不够的问题。WTO强调对等原则,加入并不仅仅意味着接受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是双方或多方对等接受的)和承担义务,同时接受也意味着获得相当多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再如,在我们的传播业不开放的前提下,当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进入之后,他们在信息传播方面与我们的传播业打交道肯定会很频繁,世贸组织的“政策透明度”原则就会要求我们的管理方式必须法治化。我们关于传播业的管理政策、规章需要通知所有缔约国,并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回答各种询问。这就要求传播业的管理政策是稳定的、公开的,发出的管理信号有可预见性,而我们对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不习惯的。我们习惯的是“紧跟快转”的要求和工作方式,以领导个人和主管部门意见为特征的行政指示居主导、暗箱操作等等,这些与政策透明度的要求是相悖的。

  尽管改不改的主动权十五年内在我们的手里,我们的传播业可以继续不变地生活下去,但是从长远考虑, 正如一位较高级的领导同志提出的,我们需要研究三个问题:如果外资进入传播业会怎么样?如果传播业实行股份制会怎么样?如果媒介创办实行登记制而不再是批准制,会怎么样?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做一点调查和试验,这种有控制的研究是必要的。

  以上只是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入世后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以及其他准入领域对传播业的影响做了一点未雨绸缪的思考。早在1845年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与外部世界隔绝,当我们可以胸怀世界的时候,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尽管传播业现在没有开放,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应该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使自己的传播业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现在一些文章标题常出现“应对”这个词汇,多少反映了过去的思维心态,以这种心态思考WTO问题,自己把自己放被动地位,是对我国传播业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当今人的素质的要素之一,便是获取信息的全面性,马克思恩格斯当初就写道:一个人的“特性怎样发展为多方面的或是地方性的,它们超越地方的局限还是仍然受地方局限性的拘束,……决定于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于他和他所生活的地区在这种交往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我们总是让人们处于地方性的环境中,只是让他们知道某些发生的事情,而不让他们知道另一些发生的事情或事情的细节,归根到底被动的是我们自己。在网络传播正在普及的时代,技术上的关闭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最好的策略是提高我们的传播能力和传播艺术水平,让世界中有我们声音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7
加入WTO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与对策
数据编号:K7-F37370

一、引 言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作为商品流通中的一重要环节,物流解决了生产的时间、空间与销售的时间、空间的变更问题,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外的第三种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加入WTO后跨国物流企业正在不断抢占国内物流市场,我国的物流业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入世签订的相关协议,我国将在3—5年内逐步放开一些重要的领域,其中包括物流业。如在中美协议中,涉及到物流方面的条款有:在制造业的分销权方面,我国承诺首次向国外公司提供分销权,取消现有的法规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和在我国制造的产品,分销权将会在我国目前限制最严的分销行业如批发、运输、维修等行业中实施。在物流服务行业,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的过度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的限制,不限制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目前的市场,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于此同时,在辅助分销服务方面也作出了类似的承诺,具体包括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技术检测和分析、包装服务等,这些方面的限制将在以后3—4年内逐步取消。在电子商务方面,我国承诺允许国外网络公司直接拥有我国网络公司49%-100%的股份,并允许相关的银行、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的开放,这极大地刺激了全球各类网络公司以收购和兼并或直接投资的方式涌入我国,一些服务提供商(ISP)的进入,使得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网下运输等将迅速溶入全球网络的标准化。面对这一系列的承诺,我国物流业将面临入世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提高物流业的竞争力呢?我们需要对我国物流业现状作一深入剖析,明确应对策略。
二、入世背景下我国物流业的SWOT分析
我国物流业总体上呈现出“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的特征,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已基本形成了如下格局:一是国内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对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如海尔物流、春兰物流、宝钢物流等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企业物流正在成长为专业化的物流部门,一是多种所有制形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1)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FedEx(联邦快递)等。(2)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运、中外运、中储等。(3)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宝供集团,快步易捷等。面对我国物流的总体特征和基本格局,我们需要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法,它的实质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环境,外部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最终提出战略方案。运用SWOT分析法,我国物流业面临如下现状:
(一)S-strength(优势)
1、市场潜力大。据世界银行的估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16.7%,2000年我国的GDP为8.9万亿,按15%计算,物流成本为13350亿元,按20%计算为17800亿元,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本土化经营,文化背景一致,与客户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了解客户的现状,在短期内利于争夺客户。
3、劳动力成本低廉。这种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装御、仓储、运输等行业。
(二)W-weakness(劣势)
1、物流整体规划不够理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以城市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制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实际上,由于物流运作本身具有功能整合和跨边界的特点,一个城市发展物流产业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甚至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作为工业化体系发展成熟的产物,物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富人的游戏”,如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定位往往是那些年运输费用支出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物流产业能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完全要看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即便在港口城市,如果总体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或者说物流市场的经济地理范围纵深不够,物流产业也未必能够成为所谓的支柱产业。
2、物流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技术主要指信息化技术、运输、装御、搬运技术、仓储技术、管理技术等。纵观我国的物流业,其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较差。在基础设施方面,陆路运输“瓶颈”制约问题较严重,时有“塞车”现象;对江河的治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运载能力;主要的铁路干线运输存在严重的超负载等情况。
3、人才短缺。当前我国整个物流行业中,专业人才非常少,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制约了我国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了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4、体制不健全。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相良好的制度环境,当前我国物流企业融资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如在融资方面,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重要因素,特别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较困难。
5、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相对而言都比较小,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出现了结构性供需矛盾。一方面,一些低层次的、单一的和低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供给过剩,高层次的和高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自办物流的比例过大,专业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导致先期建设的高水平物流中心经营困难,正在经历高投入,低回报或无回报的时期。
(三)O-opportunity(机会)
1、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已列入“十五”规划,在“十五”《纲要》中已明确指出“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这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制订了宏伟的蓝图,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供了政策依据。
2、大量外资的进入,扩大了物流市场容量。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我国变成制造基地,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他们又不可能同时带来全套的物流系统,这一趋势无疑会增加我国物流市场的新的需求。
3、加入WTO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分销权、服务行业、电子商务等方面逐步开放,国外物流企业正在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物流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物流企业被推到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在与世界大公司的同台较量中,我国的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吸收它们的先进理念和成功运作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运输管理组织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迅速向规范和现代化企业靠拢。
(四)T-threat(威胁)
1、大量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物流业面临重新洗牌。一方面,一些大型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UPS(全美联合包裹)的速递业务已遍及中国120个城市;马士基已在我国建立了9家分公司,6家办事处,不仅在上海开设了独资的配送中心,还准备近两年内在我国再建10个配送中心;APL(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在中国已拥有30家分支机构等等。这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遍布全球的网络优势,全面进军国内市场,这使得国内某些势单力薄的物流企业必将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迫使一些有眼光的企业为了避免陷入孤军奋战、分散经营的局面而适时调整战略,加强联合,搞“兵团”作战,从资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通过兼并、代理等方式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2、人才争夺战。国外物流公司的进入,势必加强了对人才的争夺,他们为了推行本土化建设,不惜重金利用各种手段从国内物流企业“挖”走高素质的人才,这将使得国内物流人才争夺的竞争加剧。
3、市场份额的减少。由于我国目前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专业化程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中间环节太多,成本过高,从而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的要求,在WTO协议中,对方要求中国放开制造业的分销权和物流服务行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外商能够进入这些领域,以便为在中国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外资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保证外资商品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标准化和规范化不够。由于我国物流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现象严重,使得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影响了物流的效益、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应对策略
面对我国物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入世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呢?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以变应变方是生存之道。结合到我国物流业自身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我认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
(一)在宏观层面上,起主要作用的是政府,政府应提供如下三个方面的服务: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需要以便利、快捷的基础设施为前提,基础设施的落后正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壮大的一重要因素。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投资,加快对主要道路的改造和江河的治理,特别是对一些中心城市道路建设的投资。
2、作出总体物流规划。政府应该从整体上作出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市场区域或经济地理区域为基础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表现为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辐射范围和能力,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西南地区市场、环渤海地区市场等。以达到我国物流业的合理化和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投入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领域;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同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区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从而推动物流业向集团化、联合化、规模化方面发展。
3、按照WTO的要求,国际惯例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物流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由政府、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共同制定统一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以信息化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政府政策的推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物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在微观层面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企业,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仅起推动作用,主要的运作都是由企业来完成。
1、完善物流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对于物流业的运营模式,一般认为有三种:一是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即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创建自营配送中心,完全是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一是合作配送模式,即若干相关联或相类似的企业在充分挖掘利用各企业现有物流资源基础上,联合创建配送组织的形式。一是第三方面物流(The Third-party logistics),即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是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一定市场范围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而获取盈利和自我发展的物流配送组织。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因为自营物流配送模式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网络,我国具备这种条件的企业不多;合作配送需要的是双方业务的同质性和权责的一致性,这种模式也不太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鉴于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选择第三方物流是最经济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选择第三方物流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变得更加经济,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是服务商与企业、消费者的利益一体化。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我国仅为1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表明,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愿将自理的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由此可知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之大。事实上,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服务和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消费的个性化使得需求呈现多层次结构,这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如何降低流通成本以获得“第三利润源”,这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微观基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方物流奠定了技术基础。
2、加快物流企业的创新,增强物流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动力。企业作为物流业中的主体,应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1)技术创新。随着物流行业的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国际化,为了与国际接轨,企业应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大对国外物流行业信息技术、装备设备等的研究力度,通过消化和转化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成果,开发适合于我国物流业的技术设施。(2)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行事业部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育战略支持型的企业文化,提高办事效率;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3)情报管理的创新。情报资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是企业的生命线,大量详细的情报资料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能顺畅传递、及时反馈的情报信息系统,并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存储和分析。
3、采用差异化或目标聚集战略,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传统的物流业大多是由以前的仓储、运输等企业转变而成的,往往只能提供阶段和功能性的物流服务,随着入世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将从全球市场的角度来进行资源配置,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这迫使我国物流企业进行转型,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服务理念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我认为可采取两种竞争战略,一是差异化战略,与竞争对手提供不同的服务,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为这种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增加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链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目标聚集战略,因为物流运作成本较高,对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不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搞好产品、业务的定位是关键。如在放开物流市场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其定位于某一专业领域,如电子类产品、食品、工业品等,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羊”。通过搞好客户关系管理、优化供应链来培育客户的忠诚度,提高作业效率。
4、加强与国际合作,培育物流人才
物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传入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对物流的研究比较落后,没有形成适应我国现状的物流管理理论,理论的缺陷导致了人才的不足,在这种严竣的形势下要发展壮大我国物流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捷,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实力,而且还对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与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或物流研究机构共同培训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通过举办国际性的研讨会来获取前沿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要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根据不同的需要培养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
5、对我国物流业进行整合,重组物流资源
面对大量跨国物流企业的大举入侵,抢占我国物流市场,对于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来说,正面交锋可能是无谓的“牺牲”。但我们也不能坐之以毙,此时对我国物流业进行整合,对物流资源的重组也是当务之急的。我认为可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外资进行整合。在分销权,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逐步放开之际,外国物流企业为了本土化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更倾向于与国内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此时,我国物流企业可以“借船出海”,借此机会不断吸收对方先进的东西,以此来提高自己。通过与国外物流业的联合既充分利用了国内现有的物流资源,又搞活了我国物流市场。一是国内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自主性结盟、联合、优势互补,重组物流资源,提高整体效益。
四、结束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决定了21世纪将是物流业蓬勃发展的世纪,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快速的、优良的顾客服务体系,选取合适的供应商和销售商进行国际采购和国际营销,以达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相应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必然的选择。现代物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流通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物流业,一开始就面临国际化、入世的挑战等环境,其发展显得异常困难,此时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推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协调、企业的运作三方面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物流业只有适应环境和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实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者王唤明,安徽财贸学院管理学硕士,龙脉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在《东方企业家》、《大学生经济研究探索》、《中国经营报》、《企业研究》、《经济与管理》、《经济论坛》上发表过数篇论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