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服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要一千字左右,从影响人类,变化因素,一般规律等方面谈

  在服装流行的心理现象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生理感官的存在。从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情绪状态受外界影响,好像是与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等密切相关。实际上,即使是外界社会因素对人造成影响,也不仅仅停留在人心理上,而是直接反映到生理上。服饰穿戴在人身上,躯干、四肢活动是否灵便,肌肤感觉是否舒适,看上去直观现象是否悦目,有没有刺耳的声音,有没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等,都是着装者并不苛刻的要求。这些既包括人的纯生理快感,如是否刺痛皮肤或有异味等:也有审美生理快感,如好看不好看,手感是否滑爽等等,其落点就在触、视、听、嗅、味范围之内:

  1、触觉

  服饰生理学的触觉,包括了体感和手感,也就突出了全身对外部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与感受。它实际上并非手的触摸,即不单纯依靠手指尖部末梢神经的感觉传达给大脑。而是通过全身,包括皮肤和肢体的触觉、压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因为服饰穿戴在人身上以后,冷、暖感觉是会因时因人因体质因环境而异的。触觉、压觉、痛觉也会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反映。

  就人本身来讲,着装者希望所穿戴的服饰,重量适中,不给人产生负重感;质料细密(最好有一定弹性)平滑,使之与皮肤接触时,人体表层感受到舒适;造型则应该是适体,不给静止或运动中的人体带来疲劳或紧束感。

  就一个自然人来讲,他对服饰给人的触觉感受是相当敏锐而挑剔的。着装者在穿上刺人的粗糙衣服或戴上沉重的配饰时,在心里很不情感,因为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的生理快感,甚至最起码的平定感。有时候,就因为毛衣里扎着一根极不易被发现的刺,会搅扰得着装者寝食不安。在未找到并把它取下来前,人们会对这件衣服望而生畏,这正是人在服饰触觉感受中的真实反应,不夹杂社会学和哲学、美学因素在内的人本体和人本质的自然表现。

  2、视觉

  对于服饰形象的确立,对于服饰的感受来说,视觉仅次于触觉。因为除了着装者亲身体验服饰之外,便是着装者和着装形象受众同时接收服饰所传递给视神经的形、色等信息,人们日常所讲到服饰“美与不美”首先是突出人的视觉快感,即看上去美不美。而且,视神经对于服饰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有远近之分,即模糊或清晰,但信息本身都是可以传达到大脑中枢的,而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则会因服饰距离的远近而决定着信息波的长短或是否存在。例如,空阔地带的视觉感受系统能够捕捉到远距离的服饰形象,即使几十米之外,基本色相也不变。

  视觉在对服饰形象的认知上,是非常重要的,几乎可以说,没有视觉感受系统的搜集与综合,服饰形象几乎不可成立。服饰形象的悦目,就是生理反应上的视觉快感。

  3、听觉

  服饰上的声音虽然有一定的韵律但却没有旋律,这些美妙的声音在它还没有上升到音乐创作的时候,只是纯属为了满足人们的悦耳的生理需求。当人们听到服饰品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发出带有节奏或是清脆的声音时,人们的听觉感官受到适度的刺激,因而感到满足。在这里我们涉及到“适度”这个概念,因为有时候一些化纤面料的服装在穿着中会发出频率高而且单调的磨擦声,这种刺耳的声音反而会引起人的听觉感官的疲劳,导致人从生理反应中感到神经系统被骚扰。所以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尺度。

  4、嗅觉

  使服饰香气怡人的做法并非起源于现代。早在帝国时期的埃及人就已经发现并且重视服饰的嗅觉效果。每逢节日庆典,所有宾客的头上都饰有一个圆锥形的花球,花球里面装满膏状的香料。当活动气氛越来越热烈时,香料便慢慢熔化徐徐溢出,流过额头,渐渐扩散到服装和皮肤的表面,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我国楚人也有散发香气的服饰,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到:“灵偃蹇兮娇服,芳菲菲兮满堂……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后来每个朝代用薰衣草或香木屑薰衣的做法举不胜举。西汉末年,长安有位能工巧匠曾经制作出卧褥香炉,可使炉体保持恒常水平,既可放置在被褥之中,也可系在衣服的里面或外面。到了唐代,这种在香薰内安装万向支架的做法就相当普遍了。

  在也门,燃香料薰衣是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客人宾至,主人会请客人先站起来,然后撩开外衣,把燃香的香笼放置在衣服里面,使客人可以一直闻着扑鼻的香气,直到告辞。另外,各的人们还有佩戴鲜花的习俗,这也和人的嗅器官的生理需求有关。

  5、味觉

  如果我们把触觉、视觉和听觉划分为物理感觉的话,那么味觉和嗅觉就属于化学感觉了。

  你大概会奇怪,味觉和服饰之间能产生什么联系呢?其实不然。与味觉有关的服饰虽然没有前面所谈到的服饰那么普遍,但它仍旧有存在和研究的价值。

  婴儿服应该是与味觉关系最为密切的,也是进行童装设计的设计师最为关注的。婴儿服的领口、前胸、袖口是婴儿经常而且是最容易咀嚼的服装部位。这并非是婴儿患有异物症,而属于人类的本能活动。当代世界已有不少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怎样使婴儿服饰的面料没有异味?怎样避免引起婴儿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这些才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另外,近年来,日本科学家用优质的偏碱性蛋白质、氨基酸、果酱等,辅以适量的铁、镁、钙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制成一种可食服装,专门提供给野外勘探、登山探险和远洋航海的人员穿用。一旦遇到断粮的恶劣情况,就可以把可食的服装吃掉。

  表现特征的分析

  分为以下六类:

  1、新颖性

  服装流行趋势中的表现特征,首先应该是新颖性。它表现为在一定流行时期内的新奇和清新感。

  这种特征包括材料、造型、色彩、附件和装饰等的变化及技术手段的改进等因素。

  2、效用性

  服装的效应功能往往是使某种服装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得以流行的关键因素,这种功利性的实用效能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这种流行表现一般都来自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后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3、象征性

  在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中产生的某种流行服装,其形式往往具有这种象征性。人们在追求这种时尚时,经常会把某种形式的服装与社会发展时期的代表性事物联系起来,产生出象征意义的趋同心理。

  在14世纪(哥特式时代),尊崇身份和门第的风俗盛行,为了分清敌我,就在各种武器、 装备上(盾、旗、铜衣、外套、马披、马鞍、帐篷等)都画上或雕刻上家族的纹徽。后来,这种家徽图案就成了显示自己身份和所属家族的标志。13世纪末首先出现在法国的女装上,到了14世纪,连一般的市民和农民也流行使用家徽来装饰自己了。

  4、刺激性

  服装流行的表现特征中,还具有一种非理念的产物,一种没有明确意义的纯粹视觉性的刺激。这种表现效果对于长期的平淡、压抑、厌烦的心理状态,具有极端的视觉心理调节作用。

  5、自由性

  服装流行是一种共性行为,而其中又包含了众多的个性因素,这些因素都表达了较大的形象思维自由度,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和表现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了服装流行表现中不规范、不统一的离散行为。

  6、规模性

  规模性是流行表现的客观评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特征往往是以流行生成中的行为参与指数来作为评审依据。

  规模性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在一定时间内(即在流行周期内)的从众行为的绝对数;二是在一定时间内参与行为的出现频率。这两者虽然表现的概念不同,但是却是流行表现中数理统计的主要分析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