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瓦岗军起义。

介绍一下瓦岗军起义。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 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起初,瓦岗军在汴水所经的荥阳郡(治今河南郑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边界,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杀富济贫,曾多次击败隋军围剿,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成员中以贫苦农民和渔猎手为主。隋贵族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曾参加杨玄感反隋活动,失败后在河北、山东一带流亡,大业十二年10月,投奔瓦岗寨,被翟让收留。李密具有战略眼光,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在馆谷休整部队,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这支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主要得益于控制着荥阳地区,占据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东北 ,既有可供长期战争的粮食储备,又直接威胁东都。
大业十三年5月,为解洛阳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9月,河南、山东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徐世勋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西南 。10月25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洛水,在黑石(今河南巩义西南)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围魏救赵”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而战,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
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追击,大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30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力量。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李密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3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今江苏扬州 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10余万回归长安,6月军至黎阳。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7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今河南浚县西南 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今河南温县东 ,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9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2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10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 ,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2万义军入关中,向唐高祖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瓦岗四十六友:
绿林英雄共有二十二位:魏征、徐茂功、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谢映登、程咬金、尤俊达、齐彪、李豹、屈突星、屈突盖、鲁明星、鲁明月、金成、牛盖、铁子健、尚怀忠、袁天虎,李成龙、丁天庆、盛彦师;北平府的十四位,有张公瑾、白显道、尚时山、夏玉珊、尉迟南、尉迟北、毛公遂、李功旦、唐国仁、唐国义、党世杰、史大奈,杜差、罗成;在衙门当差的,有秦琼、金甲,童环、樊虎、连明、铁魁、任忠,共七位;还有太原侯的门婿柴绍,开店掌柜的贾润甫、柳周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3
瓦岗军起义

--------------------------------------------------------------------------------

瓦岗军首领翟让,本来是东郡的一个小吏,因为得罪了上司,被打进牢监,还被判了死罪。有个狱吏同情他,跟他说:“我看你是条好汉,怎么能在牢里等死呢。”一天夜里,狱吏偷偷地砸了镣铐,打开牢门,把翟让放了。

翟让逃出了牢监,逃到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其中有一个青年叫徐世绩,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计谋。翟让听从徐世绩的意见,带领农民军到荥阳一带,专门打击官府富商,
取大批资财。附近农民来投奔翟让的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那时候,附近各地还有一些小股的农民队伍。李密到各处去联络,说服他们联合起来,听从翟让指挥。翟让十分高兴,跟李密渐渐亲近起来。

翟让虽然有了很多人马,但是他并没想到自己能推翻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从前刘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推翻秦朝。现在皇上昏庸暴虐,百姓怨声载道,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和长安,打倒暴君,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翟让听了很高兴,说:“您的意见太好了,我倒没想到这一点呢。”

接着,两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攻打荥阳。荥阳太守向隋炀帝告急。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带大军镇压。

张须陀骄傲轻敌,很快就进了李密布置的埋伏圈。李密一声令下,埋伏的瓦岗军将士一齐杀出,把张须陀的人马团团围住。张须陀虽然勇猛,但是被伏兵层层包围,左冲右突,没法脱围,终于全军覆没。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打死了。

经过这一场战斗,李密在瓦岗军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号令严明,而且生活朴素,凡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钱财,他都分给起义将士,他在 起义军的威信越来越高。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514/node538/node543/userobject6ai12251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13
大业七年(611),东郡法曹翟让因犯罪而被下狱,狱吏黄君汉私自释放了他。于是,他逃亡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义。同郡的单雄信、徐世绩也都前往参加。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夺来往船只,以致“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步扩大起来。

大业十二年(616),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李密较有政治眼光,他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取了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向东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隋的大粮仓洛口仓。取得洛口仓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而且已逼近东都洛阳。可见,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面临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可奈何,隋炀帝特派“号为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陁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李密认为张须陁勇而无谋,遂建议翟让与张须陁正面接战,佯败而北走。李密率精兵埋伏在荥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张须陁紧跟翟让十余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间时,李密伏兵四起,隋军陷入重围。张须陁本来掉以轻心,更加突如其来的强兵,使他措手不及,战败被杀。这次失败,隋军“昼夜号哭,数日不止”。可见,这次瓦岗军的胜利是对隋炀帝政权的沉重打击。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瓦岗军攻取洛口仓,并开仓济贫。贫苦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隋朝在洛阳的越王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率军二万五千人前往镇压。翟让、李密预先侦知了隋军的动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刘长恭对瓦岗军的情况则一无所知,表面看到瓦岗军的人数不多,遂麻痹大意起来,瓦岗军乘隋军初来乍到,饿饥疲惫之时,大举进攻,隋军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仓皇逃回东都。瓦岗军得到大量的辎重器甲,力量壮大,声威大振。

四月,瓦岗军逼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致使东都粮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 (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开仓济贫,起义军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时,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瓦岗军还公开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明确表示要推翻隋炀帝政权了。

正当瓦岗军日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了。

由于李密在屡次作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其威望也就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把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劝翟让夺回领导权,这样一来,矛盾日益激化,以致最后李密杀了翟让。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武德元年(618)六月,宇文化及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然对宇文化及作战取得胜利,但也损失严重。九月,东都隋军乘机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于十月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朝投降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的隋军,割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隋炀帝陷入江都孤岛,不能控制全国。最后虽然也走向失败,但仅有的洛阳隋军残余势力也已面临末日了。
第3个回答  2008-12-13
大业七年(611),东郡法曹翟让因犯罪而被下狱,狱吏黄君汉私自释放了他。于是,他逃亡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义。同郡的单雄信、徐世绩也都前往参加。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夺来往船只,以致“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步扩大起来。

大业十二年(616),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李密较有政治眼光,他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取了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向东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隋的大粮仓洛口仓。取得洛口仓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而且已逼近东都洛阳。可见,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面临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可奈何,隋炀帝特派“号为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陁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李密认为张须陁勇而无谋,遂建议翟让与张须陁正面接战,佯败而北走。李密率精兵埋伏在荥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张须陁紧跟翟让十余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间时,李密伏兵四起,隋军陷入重围。张须陁本来掉以轻心,更加突如其来的强兵,使他措手不及,战败被杀。这次失败,隋军“昼夜号哭,数日不止”。可见,这次瓦岗军的胜利是对隋炀帝政权的沉重打击。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瓦岗军攻取洛口仓,并开仓济贫。贫苦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隋朝在洛阳的越王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率军二万五千人前往镇压。翟让、李密预先侦知了隋军的动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刘长恭对瓦岗军的情况则一无所知,表面看到瓦岗军的人数不多,遂麻痹大意起来,瓦岗军乘隋军初来乍到,饿饥疲惫之时,大举进攻,隋军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仓皇逃回东都。瓦岗军得到大量的辎重器甲,力量壮大,声威大振。

四月,瓦岗军逼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致使东都粮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 (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开仓济贫,起义军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时,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瓦岗军还公开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明确表示要推翻隋炀帝政权了。

正当瓦岗军日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了。

由于李密在屡次作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其威望也就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把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劝翟让夺回领导权,这样一来,矛盾日益激化,以致最后李密杀了翟让。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武德元年(618)六月,宇文化及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然对宇文化及作战取得胜利,但也损失严重。九月,东都隋军乘机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于十月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朝投降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的隋军,割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隋炀帝陷入江都孤岛,不能控制全国。最后虽然也走向失败,但仅有的洛阳隋军残余势力也已面临末日了
第4个回答  2008-12-14
被朝廷逼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