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急~好心人帮帮忙,谢谢了!!

〖导入描述〗
企业 的人员需求化,许多时候是由于该组织 人力资源 正式或临时动的员工来补充。另一方面,还可能是内部员工的数量和素质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引发的招聘需求。这里重点分析后者,即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筒单地说,招聘工作的目标,就是如何成功地选拔和录用到企业所需的人才,实现所招的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一次成功的招聘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组织找到了想要的员工,个人则找到了适合(想去)的单位,从而达至人与事两者的匹配过程。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和企业组织机制及行业现实等要素。从而形成五个方面的配置状况分析。

一、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人与事的总量配置涉及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对应,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企业的经营和当期生产订单而变化的。无论是人浮于事(又称冗员),还是有事没人做等都不是企业希望看到的结果。当前在“珠三角”许多企业都反映,一方面普通和技能性员工难招到,有事没人做;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内部管理人员人浮于事现象或缺少称职的管事人员。
在分析出当期人力过剩或人力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之后,应该更关注如何合理配置人力供给与需求。通常情况下,在人员短缺时,可考虑:
首先,应当考虑在企业内部调节,因为此方法不仅风险小、成本低,而且还可以使员工感到有盼头、有机会。
其次,可考虑外部补充、招聘、借调、实行任务转包等措施,、在人员富余时,注意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例如可通过内部转岗训练、缩短工作时间、遣散临时用工、对外承包劳务、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人与事的结构配置是指事情总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选拔有相应专长的人员去完成。企业内人员配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备类人员分配在最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岗位上,力争做到人尽具才、才尽其用。
正所谓:以适合的人,做恰当的事。因此,按照企业现有人员能力和特点进行分类,考察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并列出矩阵表,从中可以分析组织架构内现有人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如通过纵横向分析(列出各职位对岗位的人数),找出当前人力资源实际使用率和寻找出造成实际上浪费的可能性。
从图表(案例与说明图示略)。可分析该企业有多少名熟练工在做非熟练丁工作,有多少技工在做熟练工工作;工程技术人员中,多少人在做熟练工作,多少人在做技工的工作;还有多少名专业管理人员处于半工作或不饱满状态。从而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调节,避免再出现从直接到间接的人力成本浪费。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人与事质量配置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系。事有难易、繁简之分,人有能力高低之分.应根据每种事的特点、难易和繁简程度,及其对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拔具确相应能力水平的人去承担。这是因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本任务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比率。要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就要对人力资源构成和特点有详细的了解。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源是由个体人力和能力组成的,而各个人员的能力由于受到身体条件、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各自不同,形成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要求根据能力大小、水平高低的差异安排在相应能级层次的岗位上,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与事的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第—种是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第二是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对于前者,可考虑采用技能性培训或转岗等方法来调节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对于后者,就应考虑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岗位担任工作,以发挥他们更大的潜力。
近年来,许多企业人员招聘上普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倾向,即在招聘、选拔和晋升人员时,过分追求学历条件,尽管这样做会使得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上有所提高,但能够做到“量才”与“适用”,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根本所在:更何况过分追求人才的“高消费”,其负面效应也就不可避免:
—是高才低用的浪费;
二是文凭低、实用性强的人才被扼杀;
三是“高不成”与“低不就”会增加人力成本;
四是还有可能造成内部人员之间的负面和不安稳等。
可见,只有适才适用和找到动态的衡量,才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

四、人与工作负荷状况分析
人与事的关系还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使人力资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因为组织的各项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前后焊接的有机整体,每个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都应与其所承担的工作量相适应,使得工作负荷量与人力资源身心承受能力相适应。
比如,员工的劳动强度要适度,脑力劳动也要适度,工作时间也要适度,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既如何合理形成一种压力与动力,又要保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保持和改善心理状态。
在实操方面,若工作负荷过重应减轻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若工作负荷量不够,则应考虑合并相应岗位或增加该岗位工作内容。无论是工作负荷过重,还是工作负符过轻,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岗位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人与事的配置分析最终还要看对在岗位上的员工的使用情况,这是动态衡量人与事关系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人员使用效果经常用态度为基础,绩效的好坏与自身能力的强弱做比较。
在工作绩效与能力的校对方面,可根据实际的资料(绩效的好坏以及能力的高低),将人员使用效果(基本分析)为四个区间(案例与说明图示略)。区间a:为能力高,绩效好的情况;区间b:为绩效好,但能力低的情况;区间c:为能力高,但绩效差的情况;区间d为能力低,绩效差的情况。
在实操方面,应针对上述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改善方法。
首先,区间a的员工,是价值最高的员工,单位要留住他们,重用他们;
其次,区间b的员工,应在鼓励他们保持原有的工作热情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使其向区间a靠近;
再次,区间c的员工,应找影响绩效的因素,努力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绩效;最后,区间d的员工,应该关注他们是否还有可能改善目前岗位实绩的可能,或通过
培圳与评鉴重新调整岗位。
〖本文提示〗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是基于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为着陆点。然而,在内部配置、调节都难满足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时,就要进行外部招聘。可以说,外部招聘工作的关键在于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这种匹配正是要求将应聘者个人特征与工作岗位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即时能上岗”的硬道理,这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所期望的结果。
相应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与诊断,可参阅本文作者佟天佑所著《人力资源动态诊断手册》一书。
本篇文章来源于 有效营销 原文链接:http://www.em-cn.com/article/2006/39426.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05
如何衡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一、 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的三个维度
如前所述,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仅与HR的水平相关,也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文化、领导者和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意识和水平直接相关,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关注于人的管理,而企业对人的管理则是通过各级管理者和HR来共同实现的。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策略性、系统性和主动开发性,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就必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来开展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由三个主要的维度构成:
其中,维度I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它决定了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认知和管理高度;维度II和III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任何好的文化、思路和理念脱离了这两个维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 人力资源管理指数衡量量表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的三个纬度,我们可以明确列出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量表,由此判断和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指数量表如下(举例):
1.表一:总经理量表(关键问题列表)
2. 表二:HR量表(关键问题列表)
3. 表三:直线经理量表(关键问题列表)
在采取量表调查方式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关键人员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并作为衡量相关情况的依据。
第2个回答  2015-07-22
摘 要: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个体和整体配置。个体配置是在工作岗位分析、评价和分类的基础上,一方面以事为中心.为事择人;另一方面以人为中心,经过认真的测量评定,将其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整体配置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达到企业的总体要求.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
第3个回答  2008-12-18
人力资源是否最大价值化的利用了,公司是否有闲置人员,员工办事效率,人员流失率,很多方面都可以了解到的。
第4个回答  2008-12-16
是否有利于公司利益长期最大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