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必要性

简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必要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
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其内容主要由两部分完成,一是中央
银行自主权(法定职权)的立法界定;二是中央银行在行使自主权时受制于其他法律主体的程度,亦即要处理
中央银行和其他法律主体(尤其是政府)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
法律地位的确定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的。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金融监管的银
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
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其次,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
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
。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
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尽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
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
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质言之,中央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
政策的职能,是中央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基本原因。
那么,怎样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呢? 存在有不同的方法, 早在1980年,英国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
是从以下五个方面评判中央银行独立性的:(1)它归谁所有,是私有还是国有;(2)它的总裁与理事的职权
及其任命与任期;(3 )它在执行货币政策方面有哪些法定职责,履行这些职责时是否受政府支配,双方有矛
盾时如何解决;(4 )它同政府有关部门是否有人员交换或人员之间的联系,政府在中央银行理事会中有无直
接代表;(5)它是否直接向议会汇报工作。(注: 《考察金融机构职能委员会报告》,英国文书局,1980年
6月。)
1990年1月, 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它必须独享货币
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
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是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
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注: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中央银行》,第120页。)
1994年,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威廉·麦克多诺在其所著的《一个民主国家中独立的中央银行——联
邦储备委员会的经验》一文中提出的标准是:(1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对政
府享有多大程度的自由;(2 )任命和撤销中央银行领导人的程序;(3)中央银行筹措资金的方法是否依赖政
府或议会的拨款。
上述标准虽然各有道理,但都是在特定的时期针对特定的目标而言的,因而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中央
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应有四个标准:(1)职能独立性标准, 即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如
何解决货币政策与政府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否抵御财政透支及其他不合理的融资要求,能
否独立进行金融监管。(2)组织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是否隶属于政府或政府的有关部门,其内外组织机构
与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联程度。(3 )人事独立性标准,即中央银行的主要领导人的任期、任命、组成及
罢免是否由政府批准和决定,有无政府人员的兼职和渗透。(4)经济独立性标准, 即中央银行是否依赖于财
政拨款,有没有可供独立支配的财源。上述四项标准中,第一项标准是确权性标准,亦即确定中央银行的法定
职权,而后三项标准是保障性标准,是为确保中央银行法定职权自主行使的多方面的制度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6
复制的,不知是否有益:
首先,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就连过去最为保守、中央银行独立性最差的一些发达国家或东亚国家,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在经历了大的金融冲击或金融危机以后,都纷纷加快推进金融改革,而这些国家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又都把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

经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大的改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突出地表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上。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尽管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已经被基本杜绝,但是间接干预依然变相存在。并且,一些中央政府部门对于中央银行仍然存在变相干预。而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中央银行不仅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操作上也缺乏规范和透明。总之,没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得不到保证。

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外国政府将会不断向我国政府施加各种压力,要求我人民币实行人为升值。这方面已有日本的前车之鉴。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通过著名的“广场协议”,联手向日本施压,胁迫日本政府人为推动日元升值。由于当时日本的中央银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处于日本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的日本银行不得不顺其要求,推行日元升值政策。在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后,日本银行又不得不采取放松银根等措施以应对“园高萧条” ,最终酿成泡沫经济的恶果,其恶果至今未除。事实上,最近这种苗头已经出现,日前,日本一些官方人士已在发言中将日本经济不景气归罪于中国商品竞争力的提高,又将中国商品竞争力的提高归罪于人民币的低估。
回答者:f77917 - 榜眼 十二级 1-5 21:4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