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有哪些贡献?

RT,请详细并简要的说明,不要说废话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粟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8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毛泽东同志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但粟裕在战争回忆录里却没有写过淮海战役,这是个缺憾。本文作者作为粟裕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本文是作者——

淮海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它的胜利轰动了全党、全军、全民,轰动了全世界,不仅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有幸作为粟裕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在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之际,回顾如下几个问题,以示纪念。

一、关于建议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毛主席当时没有想到的。粟裕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就主动向毛主席提出来了,这是一个好主意。他在电报中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粟裕首长的建议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提出的,到了十一月一日毛主席就回电了,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首长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子养电里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首长给毛主席发电报,怎么光提陈和邓,而没有提刘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邓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

主动建议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本来是出于公心,可是,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两位同志联合写了一张小字报,批他有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野心,有争权思想,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统率五十万大军的粟裕,够威风的了,如果有野心、有争权思想,他能够主动建议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过了若干年后,粟裕首长的夫人楚青同志在301住院,批粟裕首长的一位同志也在301住院,可能是由于受到良心谴责的缘故,他得知楚青同志也在住院,主动跑到楚青同志的房间里,当面向楚青同志表示道歉,说一九五八年不应该在会上那样批判粟总长,批的那些问题都是莫须有的,实在对不起他,感到内疚。楚青同志也很大度,说事情过去也就算了,粟总长在九泉之下有灵的话,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的认错、道歉,进一步证明,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批粟裕同志是错误的。

二、关于大决战的问题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消灭了很多的敌人,他有一个大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了,等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在我们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战场的选择,这是粟裕考虑的问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主席提建议,得到毛主席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大兵团的作战,是粟裕的拿手好戏,这在他以往指挥的十多次大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而这一次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协同作战,也更加充分显示出来,他的这个拿手好戏得到了全党、全民、全军的好评。

这场大决战,有如下几个特点:(1)规模这么大,60万对80万,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2)时间这么长,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3)过去我们的作战原则,在战役战斗上总是以多胜少,而这次淮海战役却是以少胜多。(4)在一个战场,同几处的敌人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难处很多、兵力用到极限、战况那么险恶,但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的。

这是三野和二野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军委、总前委小平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也就随之逐步完善起来了,完善到什么程度呢?完善到就是要在徐州地区和国民党大决战,由小淮海变成大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集团。在我们围困杜聿明集团一个多月里,由于我们战场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战场上的敌人,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打死、有的开小差,剩下的还有十来万人。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六号,向他发起总攻,只用了四天时间,一月十日杜聿明集团就全部被消灭了。整个淮海战役一共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击毙了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我清楚地记得,在消灭杜聿明集团以后,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号的这一天,粟裕跑到秘书处对我们大声疾呼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粟裕指挥部队,打了好多的胜仗,从来没有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打胜仗的消息,而这一次,淮海战役一结束,他就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他高兴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这一概括,是在表扬两大野战军在这场大决战中配合得很好,打得漂亮。这里的“硬是被你们”,毛主席主要指的总前委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份功劳,但粟裕的功劳最大,他应该立第一功。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评价他,这是因为(1)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发明权归他。(2)他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共计四十四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3)他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战役三个阶段,他都在操心、考虑和指挥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基于上述三点理由,他的功劳最大,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这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是对他淮海战役战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并要他的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刘伯承、陈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南京国民党的伪总统府,向尤金大使作了介绍,尤金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也很高兴。

谈淮海战役,必须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联系起来谈,因为三大战役,从战略上讲,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蒋介石的主力在东北战场被我们消灭了,傅作义的部队被我们和平解决了,这二股强大的敌人,增援不到华东战场来了,粟裕说:“他可以毫无顾虑,放开手脚,举行淮海战役了。”就是这三场大决战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所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伟大的一次战役,它直接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解放战争由五年缩短为三年。一九四九年得以渡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得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一句话,就是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得以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才得以使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

三、关于粟裕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问题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了,他们肯定战争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写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的问题,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这里帮助粟裕首长说几句话。

粟裕首长在世的时候,不少同志建议他写一篇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粟裕老首长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淮海战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议举行的,是他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他掌握了淮海战役的全部情况,他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他完全够资格和有条件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但,我听他夫人楚青同志对我说,粟裕首长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为什么他不写、不读、不看呢?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谦虚,不愿意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有人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作报告的时候,有人在拍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有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歪曲了,或者是抹杀了,他对此有想法。事隔二十八年,楚青同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小本子里发现他亲笔写的《沁园春·淮海战役》。根据分析,这首词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写的。因为,一九七六年粉碎了“四人帮”,同这首词放在一起的就有粉碎“四人帮”的诗。他的这首词的发现,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淮海战役,他还是有话要说的,他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到这首词里面去了。楚青同志整理出他的这首词后,打电话叫我去,把这首词交给我。楚青同志同我说,首长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初稿写出后,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地抄写了一遍。

《沁园春·淮海战役》词,内容如下:“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粟裕的遗作手迹见上图)

大家对粟裕战争回忆录里面没有写淮海战役的文章,感到是个缺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去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楚青同志同意,将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放进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老首长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问世,更是弥补了他没有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遗憾。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有一仗歼灭九万多敌人的豫东战役,有一仗歼灭十万多敌人的济南战役,还有一仗歼灭几十万敌人的淮海战役。这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杰作。

在这里我还要说几句公道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二野、三野协同作战的结果,功劳两个野战军都有份,三野有一份,二野也有一份。三野的部队多,消灭的敌人多一些,二野的部队少,消灭的敌人少一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例如:三野打黄百韬,没有二野的配合,行吗?是不行的。粟裕老首长说,没有二野参战,淮海战役是打不成的,可见二野在淮海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08-12-18
毛泽东同志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但粟裕在战争回忆录里却没有写过淮海战役,这是个缺憾。本文作者作为粟裕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本文是作者——

淮海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它的胜利轰动了全党、全军、全民,轰动了全世界,不仅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有幸作为粟裕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在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之际,回顾如下几个问题,以示纪念。

一、关于建议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毛主席当时没有想到的。粟裕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就主动向毛主席提出来了,这是一个好主意。他在电报中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粟裕首长的建议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提出的,到了十一月一日毛主席就回电了,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首长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子养电里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首长给毛主席发电报,怎么光提陈和邓,而没有提刘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邓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

主动建议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本来是出于公心,可是,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两位同志联合写了一张小字报,批他有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野心,有争权思想,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统率五十万大军的粟裕,够威风的了,如果有野心、有争权思想,他能够主动建议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过了若干年后,粟裕首长的夫人楚青同志在301住院,批粟裕首长的一位同志也在301住院,可能是由于受到良心谴责的缘故,他得知楚青同志也在住院,主动跑到楚青同志的房间里,当面向楚青同志表示道歉,说一九五八年不应该在会上那样批判粟总长,批的那些问题都是莫须有的,实在对不起他,感到内疚。楚青同志也很大度,说事情过去也就算了,粟总长在九泉之下有灵的话,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的认错、道歉,进一步证明,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批粟裕同志是错误的。

二、关于大决战的问题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消灭了很多的敌人,他有一个大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了,等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在我们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战场的选择,这是粟裕考虑的问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主席提建议,得到毛主席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大兵团的作战,是粟裕的拿手好戏,这在他以往指挥的十多次大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而这一次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协同作战,也更加充分显示出来,他的这个拿手好戏得到了全党、全民、全军的好评。

这场大决战,有如下几个特点:(1)规模这么大,60万对80万,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2)时间这么长,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3)过去我们的作战原则,在战役战斗上总是以多胜少,而这次淮海战役却是以少胜多。(4)在一个战场,同几处的敌人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难处很多、兵力用到极限、战况那么险恶,但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的。

这是三野和二野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军委、总前委小平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也就随之逐步完善起来了,完善到什么程度呢?完善到就是要在徐州地区和国民党大决战,由小淮海变成大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集团。在我们围困杜聿明集团一个多月里,由于我们战场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战场上的敌人,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打死、有的开小差,剩下的还有十来万人。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六号,向他发起总攻,只用了四天时间,一月十日杜聿明集团就全部被消灭了。整个淮海战役一共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击毙了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我清楚地记得,在消灭杜聿明集团以后,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号的这一天,粟裕跑到秘书处对我们大声疾呼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粟裕指挥部队,打了好多的胜仗,从来没有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打胜仗的消息,而这一次,淮海战役一结束,他就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他高兴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这一概括,是在表扬两大野战军在这场大决战中配合得很好,打得漂亮。这里的“硬是被你们”,毛主席主要指的总前委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份功劳,但粟裕的功劳最大,他应该立第一功。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评价他,这是因为(1)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发明权归他。(2)他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共计四十四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3)他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战役三个阶段,他都在操心、考虑和指挥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基于上述三点理由,他的功劳最大,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这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是对他淮海战役战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并要他的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刘伯承、陈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南京国民党的伪总统府,向尤金大使作了介绍,尤金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也很高兴。

谈淮海战役,必须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联系起来谈,因为三大战役,从战略上讲,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蒋介石的主力在东北战场被我们消灭了,傅作义的部队被我们和平解决了,这二股强大的敌人,增援不到华东战场来了,粟裕说:“他可以毫无顾虑,放开手脚,举行淮海战役了。”就是这三场大决战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所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伟大的一次战役,它直接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解放战争由五年缩短为三年。一九四九年得以渡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得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一句话,就是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得以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才得以使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

三、关于粟裕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问题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了,他们肯定战争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写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的问题,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这里帮助粟裕首长说几句话。

粟裕首长在世的时候,不少同志建议他写一篇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粟裕老首长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淮海战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议举行的,是他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他掌握了淮海战役的全部情况,他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他完全够资格和有条件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但,我听他夫人楚青同志对我说,粟裕首长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为什么他不写、不读、不看呢?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谦虚,不愿意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有人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作报告的时候,有人在拍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有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歪曲了,或者是抹杀了,他对此有想法。事隔二十八年,楚青同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小本子里发现他亲笔写的《沁园春·淮海战役》。根据分析,这首词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写的。因为,一九七六年粉碎了“四人帮”,同这首词放在一起的就有粉碎“四人帮”的诗。他的这首词的发现,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淮海战役,他还是有话要说的,他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到这首词里面去了。楚青同志整理出他的这首词后,打电话叫我去,把这首词交给我。楚青同志同我说,首长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初稿写出后,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地抄写了一遍。

《沁园春·淮海战役》词,内容如下:“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粟裕的遗作手迹见上图)

大家对粟裕战争回忆录里面没有写淮海战役的文章,感到是个缺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去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楚青同志同意,将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放进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老首长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问世,更是弥补了他没有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遗憾。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有一仗歼灭九万多敌人的豫东战役,有一仗歼灭十万多敌人的济南战役,还有一仗歼灭几十万敌人的淮海战役。这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杰作。

在这里我还要说几句公道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二野、三野协同作战的结果,功劳两个野战军都有份,三野有一份,二野也有一份。三野的部队多,消灭的敌人多一些,二野的部队少,消灭的敌人少一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例如:三野打黄百韬,没有二野的配合,行吗?是不行的。粟裕老首长说,没有二野参战,淮海战役是打不成的,可见二野在淮海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08-12-18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岭战斗中,粟裕趁敌人午后疲惫松懈之时发起攻击,突破敌军防线。留下6人坚守山顶,仅带3人追击逃敌,俘虏一百多敌人。战后,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战术家”的美誉。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1938年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击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这次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开辟了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2年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重视建设地方武装。1943年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在全国率先进入战略反攻态势。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歼敌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下土。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在总参工作期间,参与朝鲜战争指导, 提出很多重要建议.提出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新中国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第4个回答  2008-12-18
粟裕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27.html?wtp=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