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当如何对待早恋的学生?

如题所述

1)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早恋,不能轻易地给学生定性。如果确实是早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成绩下降,甚至精神有些萎靡不振,一定要及时想办法解决。 (2)不要大惊小怪,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教师一要态度亲切、和蔼,二要语气语调平缓、自如,三要用语喜悦、婉转,讲清现存的学生在思想、身体、道德、人生观等方面都还不成熟,过早堕入“情网”,已经影响了学习,不仅荒废了学业,还会造成严重后果。让学生把这美好的感受、美好的向往埋在心底,变成学习的动力,为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创造更丰厚的条件。 对于早恋的学生不能强制要求,不然真的是治标不治本,毕竟老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跟着他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分开教育两位学生: 首先,动之以情 朋友情、同学情、父母情全部阐述给两位学生听。你俩现在在一起,你的朋友、同学、家人他们都知道吗?如果真的将这些告诉他们了你知道他们的反应吗?是不是想得到他们的祝福,但是,天不遂人愿。同学知道了,也许会佩服你们的勇敢,他们会起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毕竟,经历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朋友知道了,会帮你参考,会觉得你们不错,开始会祝福你们,然后你们因为恋爱,将会慢慢的在朋友的视线中淡去,朋友渐渐的就慢慢消失,这肯定不会是你想要的。父母知道了,他们会痛心,将你送去上学,不求你以后大富大贵,但求你能够明白更多道理。但是,这样的举动,已经让他们失望了,这是你愿意看到的吗?别忘了,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考题 其次,晓之以理 你们,都是为了学习才来到学校的。老师并不反对恋爱,这是正常的交友过程。但是,孩子,你们现在多大?十几岁的年龄,花骨朵般,正该绽放。你们现在做着成年人去经历的事,那么,对于老师来说,对于你们来说都是可悲的。在年华正好的年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才是亲人希望的。恋爱不是你们这个年龄应该考虑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恋爱上,你将会荒废你的学业,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倘若,你把全部精力用来学习,那么,你拿什么去恋爱,这样,你对不起你现在所谓的喜欢的人。如果你想告诉老师,你可以两者兼顾,好,那你听过一心不能二用么!这样总归是得不偿失。好好想想你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最后,权衡利弊,告知家长 老师有义务教育学生,迷途知返。但是,父母才是他们的监护人,需要与双方家长进行沟通,妥善处理这件事情。告知双方家长我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并且跟他们沟通处理事情不能过激。孩子虽小,但是需要大家尊重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然后根据两位孩子的性格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第二篇: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 早恋问题已经沸沸扬扬地讨论多年了,至今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和家长的重点难题。事情已经弄到了这种程度:所谓的“青春期教育”几乎和“防早恋教育”变成同义词了。防早恋的教育又被简化成性教育;性教育又被简化成了“性知识”教育。“青春期教育”一路“缩水”,越来越狭窄,钻进了牛角尖。 我们抨击早恋的时候,往往从社会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开刀,可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时候,却又从学生的生理因素人手,大讲性知识。学生的性知识固然缺乏,但是他们的长辈当年性知识不是更缺乏吗?为什么那时早恋现象不像现在这样风起云涌?想主要用普及性知识的办法解决早恋问题,实在是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其实防止早恋的重点应该是健康感情的教育,自尊教育,幸福观教育,这才能与社会影响相衔接。 现在对于早恋,最流行的说法是反对生堵硬截,应该进行疏导。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然而已成陈词滥调。怎么疏导?很少有人细致研究,无非是说教而已。例如用早恋的恶性案例吓唬学生呀,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来开导学生呀,甚至还有人用过分肯定早恋的合理性来讨好学生。这些东西,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虽然不能说全错,但是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对症下药。 早恋其实是有很多类型的,并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育方式。早恋有共同的原因:青春期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从这一点 来说,早恋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合理性。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性萌动、性躁动、性紧张,这是正常的,并非流氓,也不是犯罪。但是这不等于说屁帘还没摘就给小伙伴写“情书”就是正常的,也不等于说中学生在校园明目张胆谈情说爱是合理的,就好像人人都希望有钱是正常的,但是我从别人的口袋里攒钱就不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道理,君子爱异性,恋之也有道,乱来不行。学校不是婚姻介绍所,中小学生谈恋爱是违反纪律的,虽然学校在执行纪律的时候绝对要谨慎从事,一切要从保护和教育学生出发,但是这个底线不能突破。现在有些专家学者,不知为什么,竟然把青春期的学生都“性化”了,在他们看来,男孩个个好色,女孩人人怀春,早恋不可避免,早恋不可抗拒。要是这样,教师都兼任媒婆岂不更具“人文关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状态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平平静静,有的稍有曲折。青春期孩子的注意力重点和精力发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异性的兴趣是不一样的,不是都表现为严重的性紧张。也就是说,在青春期没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不能认为不正常。“性化”青春期的孩子,是一种误导。 由于社会风气越来越“花”,由于家庭教育失误,由于学校举措失当,由于同学间“交叉感染”,如今中小学校园里的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在有些学校和有些班级,不早恋者反而成了另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教师还想用祖传的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解决问题,常常会碰钉子。采用新式的“我理解你”的办法,则会推波助澜。怎么办呢?只有引导。然而什么是引导?很多人都没有细想过。引导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你那条路走不通,你要沿着我给你指出的路走才行。”这样做,引导者也太自我中心了,学生一般都会抵触的。高明的引导应该是先查清孩子正往哪个方向走,搞清他的具体路线(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然后陪他一起走,暗中推他一下,拉他一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方向,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一种办法,围追堵截、纪律处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属于“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家长一开口就摆出了一副“我要教育你”的架势,这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第二种办法,高明的引导,是“肩并肩的教育”。表面上和学生走向同一方向,这就不致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然后暗中“做手脚”,悄悄转变学生。第三种办法,“我理解你”。这种教育倒也是肩并肩的,可惜教育者跟着被教育者跑了,教育变成了纵容。第一种是教师、家长自我中心,第三种是教师、家长失去自我,只有第二种,既不主观,又不放弃教育者的身份,才是最合适的。 引导的前提是搞清早恋学生的情感路线和思维路线,搞清的过程就是诊断过程。所以要解决早恋问题,家长、教师非学会诊断不可。发现早恋问题,在没有“确诊”之前,家长、教师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是很危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