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这幅对联的出处?

是不是纪晓岚?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佚名撰(见《古今滑稽联话》)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渐成共识。然而在百多年前的中国,一杆烟枪,荼毒不浅,不知让多少人意志消沉,乃至家破人亡,甚至有人说“大清朝也是被鸦片吸垮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砸烂大烟馆,于是民国伊始,一些有识之士广泛呼吁禁烟。传播进步思想的《浙江潮报》,便就此发起一次征联。出句是:“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这是一副暗含机关的析字联。“因火为烟”是说吸烟点火,隐喻引火烧身,其实是将“因”、“火”二字合为“烟”字;“若不撇开终是苦”是劝诫吸烟者撇开烟枪,否则坠入苦海,身败名裂。而仔细看,这是利用“若”与“苦”字形相近的特点,将“苦”字中间一竖撇开,就成了“若”字。环环相扣,讽刺辛辣,可谓精妙至极。征联一出,应者云集,《古今滑稽联话》的作者范左青回忆,结果揭晓后,排名第一的对句是“采丝为彩,又加点缀便成文”,而广为人知的却是“欲心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拔得头彩的句子,文采虽好,但却不如这个有哲理味。
流传百年后,此联浓缩为“若不撇开终是苦;各宜捺住早成名”,因其技巧中深藏哲理,已成为朋友圈中的爆款文案,但可笑的是,有所谓“网红”竟说此联为他所作,当今网上一些沽名钓誉的浮躁之风,尤胜于昔日鸦片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0

因火生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食官为馆,入能知返便成人。

——此联据传是晚清宣传戒烟的人贴在鸦片烟馆前的一副对联,上下联的第四字分别嵌有“烟馆”两字。联语将“烟”字拆为“因火”,“馆”字拆成“食官”,指吸食鸦片的人。在运用拆字技巧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汉字字形的变化。“若”字中间的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写短了的话,便成了“苦”字;“入”字如能反转过来,便成了“人”字。尤为可贵的是,此联并非单纯地玩文字游戏,而是劝诫人们不要吸食鸦片(撇开鸦片),迷途知返,不要当“烟鬼子”,要做正常人!不仅是劝人戒烟,而且含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语意双关,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第2个回答  2021-07-16
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这是拆字联。

相传:
上联为刘墉所出,“因”字与“火”字合起来为“烟”字,“若”字与“苦”字是笔画撇与竖的差别。
下联相传为纪晓岚所对,“舛”字与“木”字合起来为“桀”字,“全”字去掉“人”为“王”字。桀是夏王朝的末代之王。
第3个回答  2021-07-16
你这是把两副对联弄混了。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若不撇开终是苦
各能捺住早成名
这是两副经典的机巧联。第一副是拆字联,上联拆柴、出俩字,下联拆烟、多俩字,拆字精彩,却很自然。第二幅的上联以若字和苦字这俩形近字说事成联,下联以各字和名字这俩形近字说事成联,技巧浑然天成,读来又有很强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两副对联的出处不太清楚!
希望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21-07-16
这不是一副对联,也与纪晓岚没有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