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什么?

如题所述

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1926年冬开始,浙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49年5月浙西南全境解放,逐渐萌生和形成的。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引领浙西南革命攻坚克难、走向最终胜利的一种革命精神。这一精神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浙西南革命精神区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特色之处便是求是挺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与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所开展的独特作战有关,也与红军挺进师广大指战员身上所体现的独特精神有关。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介绍:

1、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5个单体建筑组成:东侧为主体展区,分为“建立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抗日救亡,解放浙西南”3个展区、9个单元。

2、中间为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西侧为机动展厅、报告厅及办公区;西南侧为保留的两层木结构古建筑;北侧为红军标语展墙,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

3、全馆展览面积2230平方米,东侧主体展厅馆藏了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的史料和实物。共有场景复原6处,油画4幅,连环画21幅,图表、示意图26幅,照片436幅,实物38件。

4、还有多组雕塑、浮雕、多媒体、电动沙盘、电动地图等,翔实、形象地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全部历史和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难历程,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历史底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5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在浙西南(今丽水市)及其周边毗邻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缔造、凝结而成的战斗精神、胜利精神,渗透在浙西南革命斗争实践的全过程。它既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概典型表现,是浙西南革命斗争实践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

浙西南革命精神内容博大精深,它与中国革命精神的一般特征既相一致,又具有鲜明的在特殊时空面临特殊问题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貌,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忠诚使命。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率先出征的军队,他们是党中央直接指挥下的一支军队,“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其根本特征,他们又是一支“不辱使命”的军队,他们的使命是通过偏师北上、深入国民党核心区域;

一来宣传推动抗日民族运动,二来调动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从而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提供必要的条件。正是基于这一崇高艰巨的历史使命,北上抗日先遣队携带了大量的标语传单,抱定了牺牲的决心,毅然决然开始了“不辱使命”的气壮山河的曲折历程。

在抗日先遣队北上行动失败、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面对反动势力盘根错节、环境特别恶劣的浙江,红军挺进师坚决听党指挥,毅然挺进浙江。在失去上级领导、陷入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掀起浙西南革命高潮,出色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

之后,浙西南革命斗争几度面临困境,共产党人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英勇斗争,一次次化险为夷,取得胜利。四任特委书记前赴后继,陈凤生、潘香凤等挺身而出,麻植、蔡鸿猷、季步高、黄富武、卢湛、卢勇烈等慷慨就义,表现出无限的忠诚和英勇无畏。“忠诚使命”是对他们精神的准确概括。

二是求是挺进。在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受失败之际,突围出来的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分局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继续向国民党腹地挺进,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众所周知,包括浙西南在内的浙江省是国民党的核心统治区,是蒋介石的老家所在地,也是国民党重兵防守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敌人重兵防守,也要毅然挺进,并且用“挺进师”的旗号来标识自己的使命,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三是植根人民。没有党和红军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就没有根据地;没有根据地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没有党与根据地人民之间鱼水情,浙西南革命斗争不可能持续23年之久,我们党立党为公、革命为民、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和军队最为鲜明的特色,这一精神在当年浙西南革命斗争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浙西南地处山区,地瘠民贫,加之国民党反动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挺进师一到浙西南就马上开展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针对有些同志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挺进师与特委领导专门就群众工作进行指导,并提出了全体指战员全员做群众工作的要求,要求每人每天写五条标语,找十个群众谈话,并相机召集群众大会,建立各种群众组织。

红军每到一地都要打土豪、开仓济贫,时时处处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并从根本上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开展土地革命,一心为民。郑来德、曾绍文、徐鉴泉等同志变卖家产支援革命,这一切都表现出浙西南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在党的领导下,浙西南革命群众表现出了高涨的革命热情,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的“青帮”组织成为党和红军坚定的后盾力量,他们或参加红军,或参加赤卫队,或参加其他群众革命组织来保卫革命果实。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浙西南根据地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以上内容参考丽水日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5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在浙西南(今丽水市)及其周边毗邻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缔造、凝结而成的战斗精神、胜利精神,渗透在浙西南革命斗争实践的全过程。

它既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概典型表现,是浙西南革命斗争实践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思想谱系

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性。同时,它又是浙西南地域革命斗争所形成的精神,又具有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浙西南革命精神提炼的当代指向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概括提炼,既需要从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精准地提炼出革命先辈们革命精神,又要着眼于当下,重点提炼出当下丽水广大干部群众迫切需要的精神,这既是总结历史的辩证法,也是着眼现实的方法论。

以上内容参考 丽水日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