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讲抗疫故事你会怎么讲

如题所述

2020年庚子鼠年,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萌芽,火速肆虐整个中国,这场病毒来势汹汹,令全国人民猝不及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这个信念,一个个逆行者奔向建设一线,力争专用医院及时建成使用;一名名共产党人冲在基层一线,力争肺炎疫情及时得到防控;一位位医护人赶赴疫区一线,力争每个生命及时得到救治,他们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的“战士们”不顾生死、义无反顾,主动请战、支援一线,在这场战“疫”中,他们一往无前、风“度”翩翩,验证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书写了别样的初心使命。

战“疫”,他们放眼全局、坚持思想“高度”,做到“只升不降”。“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写下的志愿书、决心书、请战书让我们为之动容、让我们敬佩不已、让我们饱含泪水、让我们感动万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这个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在这性命攸关的生死关头,是他们扛起责任,把救援工作冲在前、防控工作干在前、宣传工作做在前,他们用信仰和力量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他们用初心和使命让先锋模范作用在救援一线充分展现,他们以冲一线、站前沿、当先锋、做表率的姿态,画下一抹闪亮的中国红。面对疫情,一声号召,数千名医务人员赶赴疫区;一声令下,数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0日建成;一声呼吁,数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积极做好防控工作,这是有大局意识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制度的伟大力量,更是共产党的伟大威望,也是打赢这场战“疫”的秘方。

战“疫”,他们雷厉风行、保持工作“速度”,做到“只增不减”。疫情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派出医疗团队,驰援武汉,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坚守工作岗位;医疗器械企业及时复工、全力生产;武警官兵闻令而动、支援武汉疫情防控;科研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这个春节,他们都在加紧步伐。武汉火神山医院经过10天的不间断施工,工人们每天平均工作20个小时,数不清的挖掘机同时开工,数不清的渣土机进进出出,场面一度令人震惊,宛如科幻大片,这呈现的正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是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的中国速度,是不可复制、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疫情将进入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确诊新型冠状病毒人数将会持续升高。在这重要关口,让一线的救护防控物资得到更加及时的保障,让医疗资源调配更加准确高效,让患者的检测和收治更加有效,都需要保持这样的中国速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6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平舟镇董联村,有着32年党龄、刚从医院治疗结束回家的村主任_,在全县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共同守护村寨的平安。

  2019年12月,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期,董联村村主任_在一次为群众补短板的工作中,头部受伤,陷入昏迷,同事将其送医治疗二十多天后才苏醒,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恰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得知这一情况后,_主动申请返回工作岗位。

  “只要没倒下就得上,农历新年初一我就来上班了,因为我家离这里近,村里面时时有群众找,不管怎样,我每天都坚持来这里上班、接待。”董联村村主任_说道。回到工作岗位后,虽然身体不好,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_都坚持和村里的党员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配合防控工作,让群众学会自主防控。“我们到各组去排查哪些人是从外面回来的,我们要安排人跟进管控,在家不允许出门,在这段时间,不准人集中,这两天都在做这些工作。”董联村村主任_向介绍日常的工作。

  在入户宣传工作中,除了大力引导群众学会自我防控外,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准备举办酒席的群众,_也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取消或者延后举办酒席。村民鲜永吉准备在最近几天为女儿举办婚礼,_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讲解了群众大量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危险,鲜永吉在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危害后,第一时间通知亲戚,取消了酒席。“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把酒席延期了,后面再办都行,疫情好了,政府准办,我们再办。”董联村村民鲜永吉说道。

  随着入户宣传工作的有序推进,在_的组织带领下,村里的党员和部分群众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到重要路口设立疫情防控卡点,严密保护董联村的安全。”外面来的车,我们看车牌号,我们要问清楚,一些外出务工的,我们也不允许去,现在疫情还不允许他们出去,这两天虽然忙点也好,也保护大家。”董联村村主任_说道。

  在董联村,通过_的带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序,_勇于担当,敢于奋战一线的精神也鼓舞着村里的年轻党员们。“_同志为群众排忧解难,凡事亲力亲为,特别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上,带病上岗,投身一线,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党员学习,是我们的模范和榜样。”村里的年轻党员陆显莉向说道。

  抗疫英雄事迹故事二

  _同志于2018年退伍后分配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即火线派遣到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率领尖刀班投入到脱贫攻坚任务中。在3年精准扶贫时间里,_同志始终坚守军人本色,坚持“白加黑,五加二”,为_村整村出列作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2019年底,_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级考核和第三方评估。

  2019年除夕的前一天,_同志仍然奋战在一线,大年三十才回家团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除夕夜的一个紧急通知,大年初一他又匆匆辞别家人,投入到紧张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击战中,率领尖刀班成员深入群众,全面排查,科普宣传,设置关卡,值班值守......自初一投入战斗,_同志没有一刻没松懈过。他深知疫情防控的重要,也深知疫情防控的艰难,更深知一线战士的危险,但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有这样的尖刀班战士在,咱老百姓放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6
2003年非典,我们挺过来了;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挺过来了;2012年特大洪水,我们挺过来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将也会过去,成为历史。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后盾——中国!我坚信,“疫”路有你——我的祖国,终将春暖花开,云开月明。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危险尚未解除,同志仍需努力!10天的神速,从荒草丛生到机器轰隆,从建筑成型到病房密布,十日不眠不休,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正是这“火神山”速度,带给武汉人民希望,带给全国人民扛疫力量。但,这还远远不够,确诊病例数字的变化,揪着全国人民的心,死亡病例的增加犹如晴日里的乌云密布,让人喘不过气。扛疫道路,艰难险阻,仍需要披荆斩棘,一往直前。所幸,越来越多的党员自动请缨,加入到扛疫队伍中,艰难险阻,九死不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举国之力扛疫,望将士们凯旋!“中央明确:再增加2000医护人员支援湖北”“中行21.7亿元贷款支持抗击疫情企业”“火神山,武警来了”……各大公众号推送的扛疫新闻,总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在漫漫寒夜里,燃起一堆熊熊烈火。我的祖国,她正在努力,举全国之力守护她的子民。可是,她也有诸多无奈,“90后医生倒在了扛疫一线”“武汉一志愿者感染后去世”“第七名民警牺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诸如此类,让人痛心不已。亲爱的一线扛疫战士们,望你们能凯旋归来!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入种花家”,待到武汉重生,共赏大好河山!在疫情面前,信心是一剂“疫苗”,也是一种“抵抗力”。只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应对疫情,定能消灭病毒。到那时,我的祖国只会因为这些风雨更加美好,因为众志成城变得更加催不可破。这场战役,我们必须赢!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武汉的樱花正吐露新叶,等捱过这个寒冬,待万物复苏时,万事终将无恙。到那时,与全国人民奔赴一场约定,共赏武汉十里樱花,赏祖国大好河山!  “疫”路有你,终将春暖花开。就像朱自清说的那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发布于 11-1
第3个回答  2020-12-03

一年级自制读书卡,看看吧

第4个回答  2020-11-25
呼吸科女医生:不告知丈夫写下请战书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这样写道。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以来,她一开始就奋战在一线,并随手记录下所行所思。
“周日夜班……要兼顾发热门诊和二楼留观室。凌晨5点到上午10点45分,一共24个医疗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体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张旃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科,在本次疫情暴发前已治愈出院了两批近10个病人。根据她的记录,这些病人来的时候基本都有呼吸困难的症状。经精心诊治,大都10到14天明显好转出院。此时,专家已高度警惕,要求患者出院后居家隔离。
“周二上班,我戴上了N95口罩查房。我一般不戴N95,因为戴上后呼吸没那么顺畅。周二白天感到身体疲乏无力,但无其他症状……”
繁重工作之余,张旃不忘结合临床思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几千万人。多年后总结,固然有病毒本身原因,更多是当年过于恐慌,病人拥至医院。呼吸道变异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袭人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恐慌没有必要。”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请战书。
“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一步分检,这样可减轻其他医生负担,病人也可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