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摄氏度的物体和一个50摄氏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结果是两者都是40摄氏度还是50摄氏度?

如题所述

如果两个物体是同种材料,并且是同样大小,理论上两者最后温度相同,热量相同,如果不考虑热量散失,则均为40℃,如考虑热量散失则小于40℃。

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为做功。热总是从热的一端传向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实验

在热传递过程中,一般用热量来量度内能改变的多少。热传递又分为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实际上,这三种传热方式常常同时并存,因而,增加了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固体热源,当它同周围媒质温度差不很大时(约50°C以下),热源向周围媒质传递的热量Q可由牛顿冷却定律:热传递

来计算,其中s为进行热量交换的表面积且在s上热量交换是均匀的,θ是固体的温度,θo是远离热源处的媒质温度,t是进行热交换的时间,α是表面热传递系数。

热对流流体依靠其宏观流动而实现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对流。其特点是,在热量传递的同时,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热对流又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分类

①自然对流。当流体内部存在温度梯度,进而出现密度梯度时,高温处流体的密度一般小于低温处流体的密度(水在0~4°C的反常膨胀等除外)。如果密度由小到大对应于它们在空间的位置是由低到高,则受重力作用,流体便开始流动。又由于高温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较低温处大,从而出现了热量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的现象。冬天室内的取暖设备就是借助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来传热的。大气及海洋中也存在着这种热对流现象。

②强迫对流。靠外来作用使流体作循环流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

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电子等间的相互作用使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宏观过程称为热传导。气、液、固三态物体中都能发生这种传热过程。

根据傅里叶实验定律,在dt时间内流过面积元ds的热量为

表示ds所在处沿ds法线方向的温度梯度, λ(x,y,z)称为物体在(x,y,z)处的热导率,其值决定于物质的导热性能。热传递

热辐射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热辐射。它具有连续的辐射能谱,波长自远红外区延伸至紫外区,但主要靠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源表面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发射(或吸收)的能量同该表面的性质及温度有关,表面越黑暗越粗糙,发射(吸收)能量的能力就越强。

不同物体对同样电磁波的吸收、穿透和反射的程度各不相同。物体吸收的辐射能同射到物体上的总辐射能之比a称为吸收系数;反射的部分同总辐射能之比r称为反射系数;穿透部分同总辐射能之比t称为穿透系数。三者间有下列关系a+r+t=1。

当t=1时,a=r=0,称为理想透射体;

当r=1时,a=t=0,称为理想反射体;

当a=1时,t=r=0,称为理想黑体。

一个物体向外辐射能量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如果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恰好等于在同一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则辐射过程达到平衡,称为平衡辐射,此时物体具有固定的温度(见普朗克公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30
用30摄氏度的物体和50摄氏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结果,两者既不是40摄氏度,也不是50摄氏度,或者是都有可能,最主要是取决于这两种温度物体的质量大小
第2个回答  2021-10-30
如果两个物体是同种材料,并且是同样大小,理论上两者最后温度相同,热量相同,如果不考虑热量散失,则均为40℃,如考虑热量散失则小于40℃。
第3个回答  2021-10-30
两种物质发生热传递 ,首先得存在温差 ,而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当两者达到热平衡时 他们的温度相等,而热量的多少 是由物质的比热容和质量决定的 ,所以他们热平衡时的温度 只能介于30~50℃之间 。
第4个回答  2021-10-30
热传递呢,就是说最终两个物体它会变成同样的温度,也就是30度和50℃,最后会变成中间的温度40℃。是在理想的状态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