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在文言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 翻译文言文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 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 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赞。以文显名,才华横溢, 受世人推崇。扈载偶游相国寺,院内绿竹修美可爱,题《碧鲜 赋》于壁上,传闻甚广。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 外郎、知制诰。

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扈载疾病缠身,不能入朝。 世宗遣太医为其诊治不愈。次年病重,强撑病体入直学士院, 赐告还第。病卒。

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 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 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朴 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三十六岁卒。

2. 翻译文言文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 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 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赞。以文显名,才华横溢, 受世人推崇。扈载偶游相国寺,院内绿竹修美可爱,题《碧鲜 赋》于壁上,传闻甚广。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 外郎、知制诰。

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扈载疾病缠身,不能入朝。 世宗遣太医为其诊治不愈。次年病重,强撑病体入直学士院, 赐告还第。病卒。

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 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 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朴 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三十六岁卒。

3. 文言文翻译,扈载,字仲熙

扈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发挥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作用。

那些乱国的昏君, 常常把愚昧不肖的人安排在大臣位置上, 暴露出他们的无能和丑恶, 把贤能的人安排当他们的部下, 泯灭了这些人的才华, 使君子和小人都安排在不适当的位置上, 因而身陷绝境。善于治国的君主, 能近贤臣而远小人, 使君子小人各有适当的安排, 因而身享安乐。

一治一乱好像差距很大, 然而造成治乱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 采取相反的安排去治理国家就是了。可惜呀! 从古到今, 治国之君少而乱国之君多, 何况在五代呢? 知识分子不能遇到明君, 真是令人叹息啊载字仲熙, 北燕人。

年少好学, 擅长文学。广顺初(951) , 高中进士名列前茅。

他写文章, 以写的内容多自喜。常常到历代王朝废兴治乱的古迹处参观, 写成《运源赋》, 很详尽。

又因为游览相国寺, 看见庭园中的翠竹很可爱, 作《碧鲜赋》, 题在他的墙壁上。世宗听说了, 派小黄门到他家依着墙壁抄录下来,看了以后连连说好, 因此提升他为水部员外郎、知制诰。

起初, 扈载以文章知名一时, 枢密使王朴特别看重他的才干, 将他推荐给宰相李谷, 他很久没有被任用, 王朴因此问李谷说“: 你为什么不用扈载当舍人呢?”李谷说“: 我不是不知道他的才华,然而扈载的命薄, 恐怕他不能胜任。”王朴说:“你当宰相, 进贤才退不肖应该是你的职责, 谈什么命薄呢?”过了不久就升载为知制诰。

后又授学士, 到当年年中病死,享年三十六岁。人们议论说李谷善于知人, 而王朴能推荐人才。

当时, 天子英明威武, 非常重视选拔天下人才, 而对文士更加优厚, 扈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都被重用。李谷与这几人相比, 文章最差, 品行不好。

昭、俨多次和他谈论, 他的文章很可笑,然而李谷事先能猜到君主的心意, 用阿谀奉迎来讨好君主, 事情不管大小,他都称颂赞美, 至于扩建京城, 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 都进行歌颂, 其文辞大体上与演唱词相类似。然而扈载不幸早死, 议论虽然不及昭、俨, 但是绝不像李谷那样去搞阿谀奉迎的事。

唉! 做器具的人, 没有良材但是有良匠; 治国的人, 没有能臣但定有能君。良材要有良匠才能成器具, 能臣有了能君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 治国好比下棋, 知道它的用途而放置在恰当的去处就能取胜, 不懂得它的用处而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失败。败者临到下棋很注意, 终日操心, 倘若有善于下棋的人看了指点, 帮他换个放棋子的位置他就胜了。

胜者所用的就是败者的棋; 兴国者所用的是亡国的臣子啊。世宗的时候, 对外用兵, 攻取战胜, 内修制度, 制刑法, 定律历, 讲求礼乐文章, 他所用的都是五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在后晋后汉时期都愚昧胆怯,到了后周就变得聪明有才智了呢? 是因为周世宗知人善任而。

4. “何”在文言文中一般什么意思

何字的含义

⑴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却看妻子悉何在。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

⑷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作计何不量!

⑸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5. “随”在文言文中的有哪些意思,跪求专业人士解答

随〈动〉 (1) (形声。

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follow] 随,从也。——《说文》 随无故也。

——《易·杂卦》 随山刊木循也。——《书·禹贡》 无纵诡随。

——《诗·大雅·民劳》 凡庭实随入。——《仪礼·聘礼》。

注:“不并行也。” 距随长武。

——《仪礼·乡射礼记》 列星随旋。——《荀子·天论》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

——《韩非子·杨权》 子行而我随之。——《韩非子·说林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随任(晚辈跟随做官的长辈在任所生活);随直(随班值日);随班(跟班值勤);随扈(随从);随身灯(点在死人脚头的灯);随坐(即连坐。

受他人牵连而被判罪);随宦(跟从父兄做官在外);随随步口(步步紧跟);随起举哀(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 (4) 依顺;依从 [ply with; adapt to] 随,顺也。——《广雅》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红楼梦》 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北齐书·陆法和传》 (5) 又如:随善善缘(佛教指见人行善心欢喜;自己行善结好缘);随邪(随斜。

顺从邪恶,无主见);随愿(如愿;称心);随时制宜(作事善于变通,不拘常法);随缘不变(佛家语。意指随顺世间环境取舍行止,但有所不为) (6) 听任某人自愿去做 [let ( *** .do as he likes)]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7) 又如:随你的便;去不去随你;随念即到(指神仙佛祖能随意念之所至,立刻到达某一地) (8) 〈方〉∶相似,与某人、物、事相像 [look like]。

如:他长得随他母亲 (9) 接着,随即 [carry on]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

——清· 方苞《记》 (10) 又如:随次(随即;马上);随宜(随即) (11) 按照;依据 [according to]。如:随例(按照惯例);随序(依照自然的次序) 词性变化 -------------------------------------------------------------------------------- 随〈名〉 (1)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 [one of the 64 Divinatory Symbols] 象曰:泽中有雷,随。

——《易·随》 (2) 中国周代国名 [Sui state]。姬姓。

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随州一带。

常用词组 ------------------------------------------------------------狱中杂-------------------- 随笔 (1) [informal essay; jottings] (2) 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3) 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随便 (1) [be free and easy;random]∶不加限制;不受拘束 随便聊聊 (2) [anyhow; any]∶任凭,无论 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抑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夜走灵官峡》 (3) [immediately]∶随即,马上 家书随便修下,谁人去走一遭?——《水浒传》 (4) [do as one chooses (likes) pleases]不多加斟酌,怎么方便就怎么做 我说话很随 便,请不要见怪 雕刻家的意见,随 随 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

——《古代英雄的石像》随波逐流 [follow the winds and waves;go with the crowd] 比喻自己没有一定的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别人走 所谓乡原,即推原人之情意,随波逐流,倿伪驰骋,苟合求媚于世。——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乡原》随处 [everywhere;anywhere] 到处;处处 只要有一粒种了,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松树的风格》随从 (1) [nember of one's suite;party]∶随行人员 他和他的随从昨天抵达五陵山 (2) [acpany attend one's superior]∶跟随 怎么自家在山行真诚?又没个侍儿随从。——《西游记》其他释义 ◎ 随大流 [follow the general trend] 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也作“随大溜” 唉,算啦,算啦,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

——《取经》。

6. 《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言文的翻译

《先己》全段翻译:汤问伊尹:“想要得到天下该怎样做?”伊尹回答说:“想要夺取天下,天下就不可以得到。

要得到它就要先攻取自身。”凡是事物的根本,一定先整治自身,爱惜其珍贵的东西。

弃旧纳新,肌肤纹理畅通。每天更新精气,驱尽邪气,这样寿命就可以达到天年。

这就是所谓的真德之人。古代的圣明君主,成就自身从而成就天下,整治自身就可以整治天下。

了解回声的人不在回声上花精力而研究声源,了解影子的人不着意影子而研究形体,治天下的人不刻意注重天下大事而应修养自身。《诗经》上说:“善良有德行的人,礼节准则不会有差错,这样的人能影响四方的人的行为正派、不偏斜。”

这说的是要各位端正自身。所以,用道理来完善自身;推行仁义来完善众人;乐于准备为君之道,那么可以管理百官了,百姓就有利了。

做成这三样东西的要领是无为。无为所含的道理是要顺应天意,无为的本意是保养自身,无为的君王是指凡事不要亲身去办。

凡事不要亲身去办,应监督下臣,从旁查听,使自身平静得到保养,顺应自然,理顺心性。顺应天性的话就聪明长寿,心内平和恬静就能使事业进入好状态,从旁监督查听的话就能使奸佞阻塞,自己不会惶恐不安。

所以,如果君王失去了为君之道,边疆就会被外敌侵忧,国内难以安抚,声名就会败落,邻国就会轻视。所以说,百仞高的松树如果伤了下面的根,上面的树梢就会枯萎;商、周这样的国家,胸中没有谋略,百姓就不服从号令。

所以心要获得一些东西,才会听闻一些东西,能听闻到正确的,事业才能成功,事业成功才能成就功名。五帝先施行道法再实行德政,所以德政没有不兴盛的;三王先施行教化再实行杀戮,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五霸先施行礼教再开战,所以军队没有不强大的。

当今世界,智巧与谋略并行,欺诈层出不穷,攻伐战争不停,亡国和辱主越来越多,是由于他们不致力治国的根本却注重细节。夏代的君主启与有扈氏在甘泽开战没有胜利,六卿请求再战。

夏君启说:“不可以。我的土地不少,我的百姓不少,但是打不赢,是因为我的德行太浅薄,教化不好。”

从此,他坐的时候不铺两张席子,吃的时候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不打开琴瑟,不整修钟鼓,不打扮子女,亲近亲人,尊敬长者,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第二年有扈氏就归降了。所以说,想战胜别人的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议论别人的先要检查自己,想了解别人的先要了解自己。

《诗经》说:“拿缰绳赶马就像织丝一样。”孔子说:“审度清楚这句话就可以治理天下。”

子贡说:“这么快?”孔子说:“不是说快了,是说做的是这件事,成就的是那个结果,圣人用此道理来修养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鼎盛。”所以,子华子说:“形成了丘陵的话,穴居的人就安心。

水足够深形成深渊的话,鱼鳖就安心。松柏长成的话,路人就可以停下来乘凉。”

孔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有人对我说:‘治理国家的人,治理好殿堂上的事就行了。’我认为这是迂腐的说法。”

孔子说:“这不是迂腐的说法。我听说过:‘能得到自身修养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失去自身修养的就失去人心。

’不用出门就可以治理天下的人,只要懂得反省自身就行了!” 原文: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

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言正诸身也。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

三者之成也,在于无为。无为之道曰胜天,义曰利身,君曰勿身。

勿身督听,利身平静,胜天顺性。顺性则聪明寿长,平静则业乐进乐乡,督听则奸塞不皇。

故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

故心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

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夏后相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

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鼓瑟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诗曰:“执辔如组。”

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子。”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故子华子曰:“丘陵成二穴者安,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

‘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

丘闻之:’得之于身着得之人,失之于身着失之人。‘不出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