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的失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好传记名作,也许没有之一。

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这14个历史瞬间似乎如奇迹般降临到14位传主的身上,其实每个瞬间都闪耀着传主强烈的个人意志。他们与历史同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

他们得到有的倍受崇敬,有的却无尽遗憾……

那些倍受崇敬的,已有无数的历史学家为他们唱赞歌,就不须我等无名之辈再来锦上添花,倒是其中的遗憾者,更值得细细玩味。比如巴黎和会上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未能走完“世界上最糟糕的旅程”的英国军官斯科特、在寒冷的候车室时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托尔斯泰。在他们生命最耀眼的瞬间,他们自己却面临最深的失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理想主义者。他们有美好的愿望,他们的愿望能给广大人民甚至整个人类带来光明的前景,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愿望付诸所有包括生命,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是他们追求理想的进程中唯一可抛弃的东西。

拿其中遗憾最强烈的威尔逊来说吧。首先为什么说威尔逊遗憾最强烈?因为我们提到的另外两个人:斯科特和托尔斯泰,他们的生命与梦想同时消逝了,而威尔逊在自己的愿望破灭之后,还生存了几年,在生命最后几年中,他也许会无数次悔恨自己做出的妥协,没有坚持到底,尽管当时他的身体已无法支持他的坚持。

威尔逊是当时理想主义的代表。或许这与他的学术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威尔逊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的美国总统。虽然他从年轻时就对政治有深厚的兴趣,但他真正的从政经历是从竞选新泽西州长开始的,而此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校长,为普林斯顿大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期的教育生涯使他过于理想主义,也缺乏圆融变通的交际能力。他在巴黎和会期间坚定不移地坚持“十四点方案”让他一度赢得了莫大的声誉,被认为是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希望,但他“一个字母都不会改”的强硬作风,让他身边最亲密的人都无法忍受,最终离他而去。

与他成鲜明对比的是列宁。列宁也有强烈的愿望,要在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但是面临现实的巨大困难,他忍辱负重,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声望为代价,坚决与德国政府签订了协议,顺利回到祖国,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其后又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协定,为巩固国内政权赢得了时间。

理想主义者值得敬重的,他们的身上闪烁着人类进步的希望,理想主义如果还学会为实现自己理想寻找正确的方法,后人就不会再为理想主义者的失败而扼捥不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