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季的军服是棉大衣而不是羽绒服?

如题所述

冬季军服选择一定从很多方面考虑,不可能只从保暖考虑。

一,保暖

从保暖讲,棉服和羽绒都不错。

二,整体装容

棉服整齐,利落,羽绒松松泡泡,从适合军队礼仪棉服更合适,更服帖,做事更利落。

三,结实程度

家里有丝棉或涤棉衣服和羽绒服同时清洗,彻底干绝对丝棉涤棉快!那么野外作战或者训练淋雨绝对棉服优势。另一个原因,在训练和作战过程中服装划破羽绒到处飞,棉服不会。破损的羽绒飞出来很可能会暴露军队位置,若执行任务羽绒服可能会送了人命,就这一点都可以排除羽绒。

四,经济

丝棉涤棉成本低,经济;还有上面提到破损使用羽绒服使用成本高,干衣速度决定冬季棉服两套就够了,而羽绒服至少三套。想想全军人员,这是不小的开支。

从军队性质考虑棉服优势非常强。而且羽绒影响作战,甚至会送命,所以羽绒直接就被排除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8
寒区作战一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大国几乎都在这方面吃过不小的亏。寒区作战又分为高纬度冬季作战和山地高原的高海拔寒冷地带的作战,两者也有一定的不同。单纯高纬度地区作战,主要考虑的就是抗寒保暖。同时注意军服的外观尽量的和寒区外在环境接近,这样可以强化伪装和隐蔽性,比如在雪地行动中把军服和武器都尽量的搞成白色。而高原高山除了同样的严寒,还要考虑低温低氧环境下人体机能的下降。因此服装除了抗寒外,还必须要尽量的轻便。否则仅仅一身沉重的冬装就足够让人气喘吁吁,更不用说作战机动了。因此高原低温作战服装,几乎是各种冬季抗寒服中综合要求最高的。在寒区作战的服装问题上,其实各大国都有深刻的教训,比如早在200多年前,拿破仑进攻俄国,

就主要败在了冬季严寒上。同样的问题,二战中的德军居然又重复了一次。就算是家底最厚美军,也在二战中的阿留申群岛争夺战中,也因为装具不可靠,出现过成建制的冻伤减员。而新兴大国一开始就在长津湖遇到了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而吃了大亏。由此各大国对寒区和高寒地区的作战防寒服其实一直是相当重视的。实际上原始的防寒办法并不复杂,无非就是广泛配备棉大衣。但是普通的棉大衣只适合中纬度地区,最多零下20度之内的低温环境。到了北纬40度以上或者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季,温度会轻易的下降到零下30度,个别环境下甚至会下降到零下50度。此时普通的棉大衣的保温作用会迅速下降。而且棉大衣也不防水,一旦被雨雪打湿会非常沉重,还失去保温作用。因此对付零下30度或者更低的低温,就需要各种寒区动物的皮毛,

做成的皮帽和皮衣。比如狼皮、熊皮、貂皮或者海豹皮。不过这些动物皮毛的产品过于稀少,价格较高。用来做配备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寒区军装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过去,这种冬季皮衣,少量的“胡子”可以配备,正规军反倒配不起。到了上世纪1960年代以后,随着极地科考的发展,一种有极强保暖性能而且相对轻便的新式寒区保暖服被发明出来,这就是羽绒服。羽绒服一般用家鹅或者家鸭的绒毛做基本的保暖材料,然后外部用化纤防雨绸做表,做成的保暖服装既轻便又极为保暖。而且一般外部的少量雨雪落到羽绒服上也不会渗透。高端的极地或者登山羽绒服可以抵抗零下50度的低温和大风。而重量只有天然皮衣的几分之一 。因此立即成为极地科考队员和登山者的标配防寒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是因为天然羽绒几乎是地球上相对最轻也是最保温的材料。极地鸟类正是通过羽绒,甚至可以在零下80度的,
第2个回答  2023-01-08
羽绒一湿就完全不保暖了。

鉴于许多知友不理解这个答案,跑过来质疑,我就做个补充:现在的军服理念早就翻天覆地地变化了,不要拿二战时期土八路军服的思路思考问题!现代军服防护层和保暖层是分开的,保暖层是不外穿的,所以羽绒服不存在什么不防火、不耐操之类的问题,外面只要穿一件作训服(那玩意各种耐操)问题就解决了。

寒冷地区边境站岗的士兵,穿的那不是棉大衣,是外面一件中长款数码迷彩(耐磨材料),里面一件保暖棉服,或是再加羊毛衫、抓绒衫、保暖内衣什么的。

老式棉大衣,解放军出任务的时候都绝对不会穿,打仗就更不会穿了,可能也就吃火锅看春晚的时候穿穿。

军服不采用羽绒首要的原因就是防潮问题解决不好——是大运动量时身体散发的潮气(涉水问题是放到第二位考虑的),不是雨水!
第3个回答  2023-01-08
按照保温的性能来说棉花的保温性能最好。所以军队保温都采用。棉大衣而不用羽绒服。
第4个回答  2023-01-08
因为棉花比羽绒服暖和厚重笔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