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的样子

如题所述

天安门(Tian'anmen),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
中文名
天安门
外文名
Tian’anmen
地理位置
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
气候条件
北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全年 5:00-22:00[23]
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物遗存文物保护主要景点重大活动地位价值地理交通信息TA说
历史沿革
元朝
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诏令以燕京作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为大都。
元大都从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兴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历时18年。大都城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3]
明朝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将徐达统率军队攻克元大都,更名为北平。[3]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将北平改称北京,暂称“行在”(皇帝在外时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3]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征召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开始大规模重建北京城。其时,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承天门。[3]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3]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颁诏正式迁都北京。[3]
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
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天安门的形制。[4]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3]
清朝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5]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
1906年的天安门
新中国
1949年8月9日至14日,第一届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一致决定:整修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6]当时的北平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对市区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清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盛大的开国大典。[6]毛泽东率领党、政、军和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的天安门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7]
1956年,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天安门的绝对安全,1957年8月至9月,有关部门在对天安门城楼进行防雷工程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在顶部安装了避雷设施。[8]
1966年4月,邢台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草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等构件进行了拉结,并增加了铁箍。[7]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筑形制重建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此次重建将原勾头滴水瓦头的龙纹改为葵花纹,将原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金龙和玺彩画,枋心绘西番莲,且将大木改造。[7][4]
1980年,又一次大修,按9度抗震能力设计施工。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城楼防雷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遥测,增加了防雷引下线。[7]
1988年,城楼开始对公众开放。[5]
1991年,天安门城楼上装置了238组立面泛光照明设备。[7]
1992年,为迎接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又在城楼上安装了14道光芒四射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2、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

3、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

4、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5、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6、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
第2个回答  2022-10-07
北京天安门城楼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即由四个倾斜的顶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和两侧倾斜层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故有“八檐九脊”之称。
第3个回答  2022-10-07
北京天安门的样子像两个梯形左右两边八面红旗八只大红灯笼
第4个回答  2022-10-07
雄伟壮观,人山人海,五星红旗飘扬,偌大的城门迎风招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