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初三,马上要中考了,该怎么系统的复习一遍,希望大家给点详细的意见或计划

我成绩不错,安徽的

  语文:打牢基础,注重平时积累

  要打牢基础,包括:注音、解释、错别字、选词填空、文学常识、修辞手法、复句类型等。

  细读图画,首先要仔细读出图的表面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其次写出自己从图中得到的感悟,受到的启发,得到的教育,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联想的能力。能透过图的表象读出图所反映的深层内涵。

  阅读分析,在平时应注重阅读,把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并且做到善读善思。写作方面,拟题要有创意、开头亮眼、选材经典、衔接刻意、结尾要升华。写考试作文还要学会适当的引用名言或诗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数学:以专题形式复习

  一方面要把课本中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可选择以专题为单位进行复习,如可分为“探究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开放题、探究题仍将是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而这一类试题有不少是由课本中的题目加工改编而成,所以要注意培养应用所学知识,探求、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英语:立足课本,注重基础

  学生可抓住课本中每个单元的重点单词、词组、重点对话、重点句、目标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第一遍复习,第二遍复习可将分散在课本中的各知识点进行分版块集中巩固。作文方面,要像对待语文作文一样去重视英语作文。认真审题,不要出现遗漏要点的情况。同时要使文章流畅,平时多阅读,掌握英语的写作习惯及遣词造句的风格,将遇到的好句子收集下来,用在作文当中,复习时加强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物理: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复习要注重基础,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不会做的题,先要独立思考,如果还是做不出来,可请教同学和老师,不能直接就去找答案。还要注意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能画图的,尽量借助物理示意图,找出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然后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解题方案,求出结果。最后,题不在多,而在精。要注重复习的效率,做题的多少不是目的,会做才是目的。

  化学:将知识系统分类

  将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整理、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将多且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紧密的知识网络,便于复习。例如;通过对典型的酸、碱的学习。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特别是将酸碱的通性与物质的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达到灵活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必死记硬背,要正确理解概念的涵义应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反映概念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就抓住了概念的实质。例如: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就是关键词语,抓住了概念的实质,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灵活运用概念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8
因为时间不多了,不知基础如何,复习一遍没有,所以你现在应该把书上的练习题及例题做一遍不会的弄明白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13-03-18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1/R(Ω) =1/R1+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f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 f:频率

二.知识点

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3.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海豚;

5. 次声:低于20Hz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与法线的夹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树变高)。

8.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能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在输送功率相同时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6.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第3个回答  2013-03-18
不知你是那地方的学生,各地都有中考指南,都有2012年中考试卷,以2012试卷为依据,按照教师一轮复习思路,边复习,边整理。各科不一样,多注意老师的一轮复习。
第4个回答  2013-03-18
自己拿张纸画框架图归纳知识点,不在于归纳得怎么样,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把你的知识系统化!
第5个回答  2013-03-18
沉下心整理知识,做题巩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