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这个概念究竟如何定义?

有人说用原子钟跃迁若干次来定义。可是若是我问你,原子钟跃迁一次用了多长时间?你肯定会说用了若干秒。这就是逻辑循环定义,是无效定义!
时间这个概念不能用客观事物来定义,只能用逻辑来定义。

人们最早是利用地球自转运动来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平太阳日。19世纪末,将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作为一秒,称作世界时秒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以地球公转的运动为基础的历书时秒作为时间单位,即将1900年初附近,太阳的几何平黄经为279°41'48".04的瞬间作为1900年1月O日12时整,从该时刻起算的回归年的1/31556925.9747作为一秒。按此定义复现秒的准确度提高到十亿分之一秒。

扩展资料:

“秒”定义的发展

科学家发现,原子内部的某些运动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这给时间标准的再现和统一提供了方便。20世纪60年代,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原子秒”取代原来的“天文秒”。

一般情况下,制订历法时先根据自然周期确定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等计时单位的长度,然后再划分秒长。比如,先测定1日的长度,再规定1日的86400分之1为1秒。

但原子时与宏观自然周期没有本质的对应关系,它们的设置带有随意性和人为性。在制订时是先定秒长,再按照“60秒1分钟,60分钟……”的原则推得年月日的长度。

“原子秒”的定义:大自然中的固有周期当然是最重要的参照。比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利用原子时所得到的1天要尽量接近用太阳时得到的1天。否则就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考虑到这一点,在1967年召开的第13届国际度量大会上,人们确定了原子秒的长度:1分钟60秒源于六十进制。六十进制是以60为基数的进位制,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闪族,后传至巴比伦,流传至今仍用作记录时间、角度和地理坐标。这个时间单位已经成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6
你弄错了循环定义的概念。
首先铯原子的一次固有震荡是个客观存在的时间长度,即使没有“秒”这个概念,铯原子的一次固有震荡有多久仍然是个在理论上固有的,可测量的值。然后以这个客观存在的,固有的可测量值的9192631770倍记为1秒。
当然,最早,最原始的时候秒的定义当然不是这个。秒的概念出现的时候,还不知道原子,原子核,原子的震荡之类的现象。最早的时候,秒的概念是把一日分成24小时,每小时分成60分钟,每分钟的60分之一就定为1秒。从这里能看出,时间的概念必须以某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现象的比例为基础。那么一方面我们说1秒是一分的六十分之一来定义。另一方面也说1分是60秒。我们并没有认为这中间有循环定义的现象,因为这个古老的定义最终是以一个不依赖秒定义的日定义测量--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或者太阳连续两次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间等等。但是当我们用这个定义完日、时、分、秒后。我们说一日不会开口闭口都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而是直接说24小时。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循环定义。因为24小时不是1日的定义。这只是定义了小时以后,1日的测量值。
但是这样定义的时间,变化性很大,无论的地球的自转,还是以连续两次日出之间的时间或连续两次中午的时间,都变化性很大。这种变化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没多大影响,但是对精密的科学活动就影响很大了。这样人们就希望用更固定不变的时间尺度来定义时间单位。所以人们就使用了原子钟。而同样原子钟的定义是以原子的若干次周期性运动为基础的,这里面就像日的定义一样,不以秒的定义为基础,而是以周期性运动为基础。但是定义完秒以后,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样的周期性运动时间是多少秒。就像我们用日为基础,定义完小时以后,还是可以说1日是24小时一样。追问

你这个说法不对。时间不能用外在事物定义,外在事物没有恒定的。

追答

你才是错误的,你把时间的度量单位等同于时间这个概念了。现在我们用原子钟定义的不是时间这个概念,而是时间的度量单位--秒。
秒和时间的区别就和千克与质量的区别、米和长度的区别一样。我们不能用原子钟定义时间这个概念,但是可以用原子钟这个相对恒定的周期运动来定义时间的度量单位。
比方说我们定义千克的时候,也是以一升纯净水的质量来定义的千克。但是我们说一升水的质量的时候,也会说一升水是1千克。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定义质量这个概念的,我们定义质量这个概念的时候是说:质量是物质量的多少。这里并没有一升水的质量大小。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967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一秒钟被定义为铯原子的9192631770次固有微波振荡次数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一秒,最小时间单位名称。所以,不存在死循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