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小铃儿>>的感悟

如题所述

小铃儿》是老舍先生最早期的短篇小说之一,虽然也是以批判国民的无知蒙昧为主题的作品,但小说气氛童贞 , 基调平淡,作品中也没有时代风云和宏阔场景,不如《月牙儿》的悲剧意识和女性觉醒意识更能抓住读者,近些年来受到的关注和评论并不多。可是这篇小说中,由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引领的看似平淡的气氛却深藏大智慧 -- 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配上黑色幽默的语言,本身就表达了著者对待社会和国民的现实态度。小说写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初期,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老舍先生来说,一个知识分子就是要根据现实反思传统。巴金先生曾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1]。面对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混乱中国,老舍虽然内心沉重,却用明快的笔触塑造了小铃儿这个 “小眼睛”形象,这可以督使读者从社会人文心理角度透视反省当时的人和事 -- 因为孩子是社会上最清晰的载体,连接和反映现代性强行进入中国时期处于崩溃边缘状态的传统文化的姿态。从“小眼睛”看“大世界”这种方式是老舍独树一帜的,对传统文化从下向上的揭示,老舍安排采用小孩子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和环境,要表达的是有镜面反射效应的无经验的一种真实体验,审美效果更加真实,以反思现实。从“小眼睛”看“大世界”,突现了冷漠的大世界中已经被人熟知和习惯的不正常的事物,亢奋的“小眼睛”成了见证性的人物。作品虽然以“小铃儿”这个十四、五岁的聪明可爱的孩子命名,但它反映的是更广阔的社会场景和文化传统。他的母亲在小说中是小铃儿的对立面,小铃儿思想观念的大方向并没有错,但却遭来了母亲的极大反对,母亲一心想他去学手艺,认为那才是活命的根本,而小铃儿说的“好前途”都是空想美事儿,这反映了一种闭塞的落后的精神状态。母亲做寡之后,对“大世界”里发生的事情、对政府和外界环境都已经麻木,只自私地关心自己的利益,她自己的生老病死就是“整个世界”了。在一个家庭中,亲生母子之间尚且如此,笔者也就承认了传统文化的忠义礼孝被混战期的现代性文化强行冲击产生的影响。这种国民劣根性严重阻碍了国家的振兴,作者深感改造国民的必要性。小说从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的角度痛斥了政府的懦弱无能和战争的频繁残酷,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战地生活,鲜血淋淋、杀人如麻的战争 [2] 。主题的深入丰富了看似幼稚的情节意义,但同时,作者的真实生活也给了他刚强的性格,这种审视体现的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3
有这篇文章吗追问

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