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如题所述

中央银行产生必然性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了中央银行。最早的中央银行是l668年成立的瑞典银行,而对当代中央银行发展具有划时代影响则为英格兰银行——英国中央银行。该银行1694年创办,l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l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在此期间逐渐放弃商业银行业务,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中央银行。(1)统一货币发行。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差不多每家银行都发行银行券。银行券本质上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以及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一是随着银行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银行竞争的加剧,银行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银行券的信誉大大受损,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二是一些银行限于资历、信用和分支机构等问题,其信用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流通,从而给生产和流通带来困难。货币分散发行、多种信用货币同时流通与“一般等价物”这一货币的本质属性产生矛盾,也不利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由此,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统一信用货币。(2)解决政府融资。随着政府职能的强化,政府融资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各自独立发展的银行体系中,政府融资要与多家银行建立联系,且这种联系也是极其松散的,这就为政府融资带来不便。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建立一家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为政府筹资或提供融资帮助的银行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3)保证银行支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单一银行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单一银行支付困难而波及其他银行甚至整个金融业发行支付危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付,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收受票据的数量也急速增长,各银行之问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复杂,票据的交换业务变得繁重起来,由各个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发行困难。不断增长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与原有的票据交换和清算方式产生较大矛盾,不仅异地结算的时间延长,即使同城结算也遇到很大困难。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而这个中心只能由中央银行来承担。(5)统一金融监管。为了保证银行和金融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保证各类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必要的管理,有效的方法是政府通过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实施,而这个机构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手段,还要在业务上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还能依据政府的意图制定一系列金融政策和管理规则,以此来统筹、管理和监督全国的货币金融活动。历史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没有独立之前,主要的金融监管职能都是由中央银行行使的,而在实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当中,中央银行依然承担着一部分金融监管职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3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1.政府融资问题
英格兰银行是最早成为政府的融资者和国库代理人的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具有“政府的银行”职能的银行。到 1746 年时,英格兰银行已借给政府 1168.68 万英镑的款项。
不仅是英格兰银行,在 19 世纪末之前各国建立的中央银行(或其前身),几乎无一不是以解决政府资金问题为动机而建立,并首先获得“政府的银行”的职能。如美国建立的第一国民银行和第二国民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日本的日本银行等。
2. 银行券 ----- 即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从宏观上看,信誉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虽然给商品经济带来了比金属货币流通时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使银行突破了金属货币量的限制,扩大了银行信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便是如果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了客观需要,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
因此,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于是,国家就以法律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权的方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致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3.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的扩大,使得银行收授票据的数量不断扩大,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复杂,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清算,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银行间债权债务的清算机构。 1770 年英国的私人银行组建了伦敦票据交换所,同时,许多私人或股份银行因英格兰银行代理国库业务 , 货币发行范围广、信誉高,也在该行经常保留一些存款。这就为建立统一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奠定了基础。 1854 年,各股份银行也参加了伦敦票据所。此后不久,英格兰银行就获得了最终的清算银行的地位。
4. 银行的支付保障能力,即“最后贷款人”问题
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扩大,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要,客观上对银行形成了减少支付准备、扩大银行券发行量的压力。但是,由于有些贷款不能按期偿还,或者出现突然性的大量提现,一些银行经常发生资金周转不灵、兑现困难的情况。这就在客观上迫切要求有一个信用卓著、实力强大并具有提供有效支付手段能力的机构,充当一般商业银行的最后支持者。 即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这时中央银行产生的另一个基本经济原因。
5. 金融监督与管理问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银行和金融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金融运行的稳定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的稳定运行需要有一个公平、健全的规则和机制。而当时各个银行的运作一般是依据各自的经营原则进行的,尽管在运作过程中各银行之间也形成了某些约定,但这些约束的效力是有限的,这使金融活动经常出现无序甚至混乱状况。因此,要保证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政府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是极其必要的。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
第2个回答  2013-04-03
1统一货币发行.2统一金融监管3保证银行支付4解决政府融资5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相似回答